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识记典型的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掌握作用于风的力
【重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
(第1课时)
【自学】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的大气,部分被大气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
3)地面吸收____________而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4)_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标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_____________.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____________作用.
【互学】
1.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冬季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很低。为什么?
2、多云天气的昼夜温差要比晴天的昼夜温差小,为什么?
【自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3、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境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4-5题。
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下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
【反思】
(第2课时)
【自学】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
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
2)形成:
地面
,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上空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
.地面
,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聚积起来,
密度增大,
形成
;上空空气流出,
密度减小,形成
.
画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大气运动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互学】
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
冷却的是
地,空气
。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自测】
1.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2、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
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4、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5.读“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与B处相比,________处气压高,________处气压低,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B两处垂直对应的近地面两点A′、B′比较,________处气压高,________处气压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位于北半球,1月份A、B两处垂直对应的近地面可能是海洋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B处垂直对应的近地面出现频率最高的天气特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第3课时)
【自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
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______等压线,由_____指向_______;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
(2)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
(二)不同情况下风向的特点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
请画出三力作用——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
请画出二力作用——高空风(以北半球为例)
【互学】
教材P32活动
【补充】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自测】
1、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2、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三力合力
3、右侧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
A.a
B.b
C.c
D.d
4、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5、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他的( )。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左后方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单位:hPa)
(1)图中V箭头表示A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2)F1是________力,与等压线________,且由________气压指向________气压,大小________。
(3)F2是________力,它与风向V________,对风速__________影响。
(4)F3是________力,它与风向V________。
7、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分析回答:
⑴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⑵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⑶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反思】
1006
1008
1010
(hPa)
1004百帕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04百帕
1006百帕
1008百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