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物资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
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
A.
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
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
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
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下列各组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是(
)
A.
黄铜
B.
医用酒精
C.
硫酸铜溶液
D.
空气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加反应的“???
”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C60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金刚石
B.
氖气
C.
硫酸铜
D.
氮气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水银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NH3
C.
Cu
D.
NaCl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
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
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46个质子
C.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
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微粒(填微粒符号)
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_________;
???????②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③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1)现有H、O、N、C
4种元素,请用化学式填写下列要求的物质:
??
①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②人体中最多的物质_________
??
③火箭的燃料___________?????????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2)金刚石、氯化钠、水,在这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3)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3)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
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1个A分子中含有
______
个原子.这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2)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在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
______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解答题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己知Na2SO3、CaSO3的化学性质与Na2CO3,CaCO3类似,CaSO3难溶于水,部分产物已略)
(1)写出上述工艺中氧化物的名称____。
(2)双碱法中的“双碱”的阴离子符号____。
(3)上述物质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有____种。
(4)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____。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55
3.2
某同学将热水倒入烧杯中,在烧杯口放一个玻璃片,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片下面出现很多小水滴。请根据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玻璃片下面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烧杯内的热水先汽化变成气体,上升遇到冷的玻璃片,水蒸气________形成小水滴。(填写物态变化过程)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图2中的甲表示微观下液态水的分子模型图。请在图乙中画出汽化后水的微观模型图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
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______;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用一个新型的实际特例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分子动理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不要受问题变化的影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解答】
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错误;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模拟实验的研究方法,难度不大,掌握模拟实验的概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解答】
A.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和锌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医用酒精是由乙醇和水组成,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是由硫酸铜和水组成,硫酸铜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而氦气等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微粒构成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的判断,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此题。?
【解答】
A.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其中反应前的3个分子有1个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该分子有2个;图中的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为两种单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B正确;
C.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未参加反应的分子、不是反应所生成的分子;因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模拟模型图可得知,反应的每个生成物的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属于气态的非金属单质,是由氮气分子构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种类,由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
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属于混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这是判断物质种类的基础,要注意理解。
【解答】
A.该物质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该物质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该物质中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该物质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氧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银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NH3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反应物即为氧化物;故A正确;
B、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示意图有关知识,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难度一般。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通过分子结构模型得出乙醇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示可知,乙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
???????A.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A正确;
B.每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每个C原子含6个质子、每个H原子含1个质子、每个O原子含8个质子,则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由乙醇C2H6O可知,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u2+;SO4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三种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三种微粒。
故填:Cu2+;SO42-;H2O。
14.【答案】①Na+,Cl-
②He
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化合价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即可解答。
【解答】
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Na+,Cl-;
②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密度必须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He;
③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某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表示为:???????。
15.【答案】(1)①CO2;②H2O;③H2;④N2;
(2)NaCl或者氯化钠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解答】
(1)①用于灭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人体中最多的物质为水,化学式为H2O;
③火箭的燃料为氢气,化学式为H2;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①CO2;②H2O;③H2;④N2;
(2)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NaCl或者氯化钠。
16.【答案】(1)混合物?
?;
(2)分子;
?(3)?
2:1?
。
【解析】解:(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有一个B分子剩余,因此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故答为:(1)混合物;(2)分子;(3)2:1.
(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的粒子;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等.
17.【答案】(1)混合物?
?;
(2)分子;
?(3)?
2:1?
。
【解析】解:(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有一个B分子剩余,因此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故答为:(1)混合物;(2)分子;(3)2:1.
(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的粒子;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等.
18.【答案】5;C、D;8:3;11:9;CH4+2O2CO2+2H2O
【解析】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CH4,B是O2,C是CO2,而D是H2O.题目中明显的是原子数目的前后不等.所以不要结合分子数进行相关的质量或者化学方程式的写书的分析.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CH4+2O2CO2+2H2O.
(1)对于A分子从图中,是由5个原子.剩余氧化物的一定是两种元素,其一必须为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为C、D.
(2)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由于是CO2,所以质量比为(16×2):12═32:12═8:3.而在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根据方程式44:(2×18)═11:9.
故答案:
(1)5;C、D.
(2)8:3;11:9.
(3)CH4+2O2CO2+2H2O
题目给出的具体物质的微粒反应的示意图,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号入座,这样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反应型微粒,要注意这种不是真实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等进行分析.
19.【答案】(1)二氧化硫
(2)OH﹣
(3)4
(4)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理解流程中的反应是解题关键。
【解答】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上述工艺中氧化物是SO2,读作二氧化硫。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其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
(3)上述物质中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能与盐酸反应;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钙均属于亚硫酸盐,也能与盐酸反应,故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有4种。
(4)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20.【答案】(1)液化(凝结)
(2)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液化及分子的性质,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1)玻璃片下面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烧杯内的热水先汽化变成气体,上升遇到冷的玻璃片,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2)水汽化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水分子大小不变,微观模型图如图:。
21.【答案】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1%
【解析】解:(1)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这是因为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所以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故填:21%。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解题时根据图象信息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