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内环境的稳态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内环境的稳态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14 10: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环境的稳态
知识点一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稳态维持的“模型构建”
1.内环境稳态模型构建:
2.内环境稳态模型解读:
(1)直接参与的“四大”器官:皮肤、肺、肾脏、小肠。
(2)直接参与的“四大”系统:
①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道毛细血管
②呼吸系统:肺泡肺部毛细血管
③泌尿系统:血管肾脏形成尿液
④循环系统: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3)间接参与的“三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思考·探究】
1.进行常规体检时,医院提供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含量的参考值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特定范围。请结合内环境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提示: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稳定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2.有同学提出,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你是否同意该说法?说出你的理由。(科学思维)
提示:不同意。并非所有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的调节只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E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系统。?
【解题导引】关注两个“过程”:
(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过程:该过程需要通过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四大系统参与。
(2)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解析】(1)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液(C)等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
(2)D吸收营养物质,应为消化系统;E排出代谢废物,应为泌尿系统。
(3)(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需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 循环 (4)循环 泌尿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
(1)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若某人肾脏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图示中的哪些物质在内环境中的含量?
提示:尿素、尿酸、水等。
(2)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
结合上题图示中的信息,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细胞内液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过程。
提示:细胞内液产生的CO2→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素养·迁移】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和HP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D。“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C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和HP等离子有关,D正确。
【补偿训练】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肺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析】选D。通过汗液和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血液中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C正确;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是在消化道中的大肠内形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知识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
(1)内因:机体的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导致自身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2)外因:外界环境变化剧烈,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限度。
2.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失衡:
【思考·探究】
1.在临床上,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必须用等渗溶液,试从内环境稳态角度解释其原因。(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提示:用等渗溶液可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进而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否则会导致稳态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对严重腹泻患者有什么建议?(社会责任)
提示:建议多喝淡盐水或注射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感到体液增加,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腿部变细)现象
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题导引】需要明确两点:
(1)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选C。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渗透压稳定被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腿部体液转移到身体上部,使腿部体液减少,因此出现腿部变细现象,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内环境稳态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代谢,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
(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宇航员在太空中由于稳态失调,出现腿部变细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太空中基本没有致病菌,因此免疫不会参与太空中宇航员稳态的维持,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提示:不正确,太空中宇航员自身体内细胞会发生死亡、癌变,自身细胞的清除需要免疫系统的参与。
【误区警示】内环境的“稳态”≠“绝对的稳定”
(1)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可能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素养·迁移】
如图表示实验条件下,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 0.5 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甲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强于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解析】选A。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说明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甲种海蟹在较高浓度的海水中,血液浓度变化较大,而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血液浓度可以维持相对稳定,因此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①正确。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②错误;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故调节能力强于乙,③正确;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 mol·L-1)时,血液浓度变化不大,基本能够维持稳定,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④正确。
【补偿训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不变
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
C.细胞外液酸碱度改变
D.细胞代谢的速率改变
【解析】选D。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的速率改变,D正确;当稳态遭到破坏时,体温可能降低,进而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内环境理化性质可能不变,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酸碱度也可能不变,B、C错误。
【课堂回眸】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