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17 10: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上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民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中常加入少量具有蒜臭味的硫醇,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民用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
B.
是一种有机物
C.
每个硫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
硫醇中C、H原子个数比为2:5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曲霉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黄曲霉素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黄曲霉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7:14:6
D.
黄曲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民族英雄钟南山院士指导全民抗击疫情,倡导全国人民减少出行并做好防护。以下防护措施不安全的是
A.
外出戴防护口罩
B.
炼钢厂喷洒酒精
C.
经常用肥皂洗手
D.
公厕内喷洒84消毒液
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医用酒精可以消毒,因为酒精会破坏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B.
汽油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汽油的吸附作用
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每个过程都是吸收热量
D.
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可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
室内洒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D.
用的酒精消毒时应远离明火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是空气污染物
B.
酒精、铁锈、冰水共存物是氧化物
C.
甲烷、一氧化碳、氢气是可燃性气体
D.
Au、Hg、F是金属元素
南宁横县盛产茉莉花,被评为“中国茉莉花之乡”。茉莉花中富含茶多酚化学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茶多酚是有机物
B.
茶多酚由四种元素组成
C.
1个茶多酚分子中有40个原子
D.
茶多酚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17:19:3:1
图甲是甲烷燃烧实验,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点燃甲烷前需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B.
从物质检验角度分析,可在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
C.
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均属于氧化物
D.
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
X的化学式为
C.
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D.
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
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4:1
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转化
苯酚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苯酚属于有机化合物
B.
苯酚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6:3:8
C.
1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
苯酚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CO、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
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
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
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
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二、填空题
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氮气一氧化碳酒精大理石金刚石。
重要的建筑材料是
______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______

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______

具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______

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______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其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______
。乙醇作为一种常用的燃料,其俗名是
______

用化学式填空:在氯化钠、氢氧化铝、生石灰、甲烷这四种物质中:
能做燃料的是________;
可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
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
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在、、、、CO、等气体中: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_______;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
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据此填空:
因为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________性;
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______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
三、推断题
图中是操作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中的产物B通常用______检验;
可燃性气体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A物质前要______。
四、实验题
乙醇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呈深红色,遇呈暗红色,遇CO呈胭脂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____;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____.
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
将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____;理由是____.
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____.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和使用将会缓解石油资源紧张.
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____.
编号
装置
写出中反应方程式____.
装置中所盛溶液名称是____.
小华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作了以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加以完成:
观察到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____.
闻一闻它的气味____.
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
用火柴火焰接触酒精灯灯头,发现____,然后把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____;把烧杯倒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说明酒精点燃时能生成____和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民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硫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则每个硫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每个硫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硫醇中C、H原子个数比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民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每个硫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每个硫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解: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黄曲霉素由分子构成的,每个黄曲霉素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黄曲霉毒素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7:48,故错误;
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7:4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解:A、外出戴防护口罩,能防止飞沫进入人体,该防护措施安全,故选项错误。
B、炼钢厂喷洒酒精,酒精属于易燃物,容易发生燃烧,该防护措施不安全,故选项正确。
C、经常用肥皂洗手,保持双手的清洁,该防护措施安全,故选项错误。
D、公厕内喷洒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该防护措施安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倡导全国人民减少出行并做好防护,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疫情的防护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医用酒精可以消毒,因为酒精会破坏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能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并不是硝酸铵溶解时每个过程都是吸收热量,是因为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是因为人体内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酒精消毒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消毒原理、溶解原理、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说法错误;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洒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正确;
D、酒精具有可燃性,用的酒精消毒时应远离明火,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
B、铁锈属于混合物,酒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
C、三大可燃性气体:甲烷、一氧化碳、氢气,故C正确;
D、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
故选:C。
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铁锈属于混合物,酒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C、根据三大可燃性气体考虑;D、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污染物,氧化物的特点。
7.【答案】D
【解析】解:A、茶多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茶多酚由碳、氢、氮、氧由四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1个茶多酚分子中有个原子,说法正确;
D、茶多酚是由茶多酚分子构成的,1个茶多酚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茶多酚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7:19:2:1,不是茶多酚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点燃甲烷前需要检验甲烷的纯度,是因为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混合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点燃甲烷前需要检验甲烷的纯度,是因为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混合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
D、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A、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硫醇中碳、硫、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3,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乙硫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和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6::1,不是4:1,故错误;
C.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该反应能将二氧化碳这种无机物转化为乙烯这种有机物,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问题。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A、苯酚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是:,选项说法正确;
D、苯酚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有机化合物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解: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C、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是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常常用作燃料;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特殊之处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答案】?
?
?
?
【解析】解:大理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故填:;
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填:;
具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
酒精能麻醉人的神经中枢,所以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酒精;故填:。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答案】?
?
一氧化碳?
酒精
【解析】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乙醇作为一种常用的燃料,其俗名是酒精。
故填:;;一氧化碳;酒精。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乙醇作为一种常用的燃料,其俗名是酒精。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和化学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甲烷具有可燃性,能做燃料,化学式为:;
氯化钠可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化学式为:NaCl;
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生石灰,化学式为:CaO;
氢氧化铝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化学式为:。
16.【答案】;;
吸附;碳原子排列方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
、、CO这三种气体都具有可燃性,而和CO不但具有可燃性也具有还原性,但是单质,CO是化合物,故填CO;
在以上气体中,能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
、、、CO、这五种气体都不易溶于水,都可用排水法来收集,其中只有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氧气,故填;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因为金刚石、石墨碳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
17.【答案】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纯度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框图型的推断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的突破口是“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推断出A,“D可以电解”推断出D。
【解答】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
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可燃性气体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A是甲烷,属于可燃性的气体,所以在点燃A物质前要检验纯度。
18.【答案】、;
、、CO;
甲组实验时氧气充足,乙醇能完全燃烧;乙组实验时氧气不充足,乙醇不完全燃烧;
不行;因为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使燃料充分燃烧或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分析各装置的用途:A装置是检验是否生成水,B装置是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C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反应,D装置是检验是否生成一氧化碳;再根据实验流程所发生的现象分析燃烧产物:乙醇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A,A变蓝色,证明燃烧产物中有水生成,B变浑浊,证明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已被B中的试剂吸收完,D试管中,甲呈鲜红色,说明甲做的实验尾气中无一氧化碳,乙呈胭脂红色,说明乙做的实验尾气中有一氧化碳;
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说明乙醇燃烧时氧气不足;无一氧化碳生成,说明乙醇燃烧时氧气充足;
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做题时首先要明确装置的用途和实验流程,再根据实验现象细心分析。
【解答】
根据装置的用途及出现的现象分析可知:A均变蓝,说明均有水生成;B均变浑浊,说明均有二氧化碳生成;D试管中甲呈鲜红色,说明甲做的实验尾气中无一氧化碳生成,乙呈胭脂红色,说明乙做的实验尾气中有一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
、、CO;
因为甲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两种产物可知:甲氧气充足,乙醇完全燃烧,乙氧气不充足,乙醇不完全燃烧;
故答案为:甲组实验时氧气充足,乙醇能完全燃烧;乙组实验时氧气不充足,乙醇不完全燃烧;
若把AB对调,即先让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B,这样无论原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无水都会使A变蓝,因为气体从B装置中出来时会带出水;
故答案为:不行;因为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为了节约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所以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故答案为:使燃料充分燃烧或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
19.【答案】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通过可以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如果含有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通过可以检验是否有一氧化碳;通过可以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连接装置任存在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填:;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应该对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故填: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装置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是证明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原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故填:澄清的石灰水。
20.【答案】无色;液体
有特殊的香味
酒精能溶于水
酒精能燃烧;有水珠出现;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知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
观察发现酒精是无色的液体;
酒精有特殊的香味;
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可观察到酒精能溶于水中;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酒精能燃烧,然后把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水珠出现;把烧杯倒过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
无色;液体;有特殊的香味;酒精能溶于水;酒精能燃烧;有水珠出现;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