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分析初步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一组由正整数组成的数据:2、3、6、5、a,若这组数的平均数为4,则a为( )
A.
2
B.
3
C.
4
D.
5
在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八年级(3)班5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80、98、98、83、91,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98
B.
平均数是90
C.
中位数是91
D.
方差是56
若一组数据2,3,4,5,x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差大,则x的值可能是( )
A.
1
B.
4
C.
6
D.
8
从一组数据1,2,2,3中任意取走一个数,剩下三个数不变的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环,方差分别是S甲2=0.61,S乙2=0.52,S丙2=0.53,S丁2=0.42,则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某住宅小区六月份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5天用水量的中位数是( )
A.
30吨
B.
36吨
C.
32吨
D.
34吨
5名学生身高两两不同,把他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设前三名的平均身高为am,后两名的平均身高为bm,前两名的平均身高为cm,后三名的平均身高为dm,则
A.
B.
C.
D.
以上都不对
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B.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
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
D.
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2,-2,
-2,-2,-2的平均数和方差是(
)
A.
2,
B.
2,1
C.
4,
D.
4,3
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的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90分
B.
95分
C.
100分
D.
8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面试时,某应聘者的学历、经验和工作态度的得分分别是70分、80分、60分,若依次按照1:2:2的比例确定成绩,则该应聘者的最终成绩是?
?
?
??分。
学校足球队5名队员的年龄分别是17,15,17,16,15,其方差为______.
对于三个数a,b,c,我们规定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in{-1,2,3}=-1.如果M{3,2x+1,4x-1}=min{2,-x+3,5x},那么x=__________.
为了考察甲、乙两块地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随机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图所示,若S甲2和S乙2分别表示甲、乙两块地苗高数据的方差,则S甲2??????????S乙2(填“>”“<”或“=”)
小明用=[+++]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那么+++
=??????????.
已知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若数据的方差为5,则另一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
已知3,a,4,b,5这五个数据,其中a,b是方程x2-3x+2=0的两个根,则这五个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
若非负数a,b,c满足a>0,a+b+c=6,则数据a,b,c的方差的最大值是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0分)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某校举行了“经典诵读”比赛,本次比赛结果由评委评分和学生代表评分两个部分组成,评委评分和学生代表评分分别以平均数计分,小颖同学各项得分如表所示:
评委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学生代表
得分
9.3
9.4
9.5
9.2
9.2
9.0
9.2
9.3
9.3
(1)求学生代表给小颖评分的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竞选规则,将评委评分和学生代表评分的平均分按70%,30%的比例计算成绩,求小颖的最后得分.
某校八年级有1500名学生,在体育考试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制作了下面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参加跳绳测试的学生人数为______,图1中m的值为______;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跳绳测试中得3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为选拔参加八年级数学建模竞赛的活动人选,数学王老师对本班甲、乙两名学生的10次模拟成绩进行了整理、分析,成绩达到6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及以上为优秀.在这次竞赛中,甲、乙学生成绩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图所示: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甲
6.8
6
3.76
90%
30%
乙
7.2
7.5
1.96
80%
20%
如要推选1名学生参加活动,你推荐谁?请说明你推荐的理由.
某水果店有200个菠萝,原计划以2.6元/千克的价格出售,现在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水果店决定将所有的菠萝去皮后出售.从中随机抽取5个菠萝,去皮前后相应的质量(单位:千克)如下表所示:
去皮前各菠萝的质量
1.0
1.1
1.4
1.2
1.3
去皮后各菠萝的质量
0.6
0.7
0.9
0.8
0.9
(1)计算所抽取的5个菠萝去皮前的平均质量和去皮后的平均质量,并估计这200个菠萝去皮前的总质量和去皮后的总质量;
(2)根据(1)的结果,要使去皮后这200个菠萝的销售总额与原计划的销售总额相同,那么去皮后的菠萝的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某公司的午餐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并倡导员工“适度取餐,减少浪费”.该公司共有10个部门,且各部门的人数相同,为了解午餐的浪费情况,从这10个部门中随机抽取了A,B两个部门,进行了连续四周(20个工作日)的调查,得到这两个部门每天午餐浪费饭菜的重量,以下简称“每日餐余重量”(单位:千克),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
b.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在这一组的是:6.1,6.6,7.0,7.0,7.0,7.8.
c.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如下:1.4,2.8,6.9,7.8,1.9,9.7,3.1,4.6,6.9,10.8,6.9,2.6,7.5,6.9,9.5,7.8,8.4,8.3,9.4,8.8.
d.A,B两个部门这20个工作日里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A
6.4
m
7.0
B
6.6
7.2
n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m,n的值;
(2)在A,B这两个部门中,“适度取餐,减少浪费”做得较好的部门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
(3)结合A,B这两个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数据,估计该公司(10个部门)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重量.
甲乙两人同时在一家粮店购买大米,两次大米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a≠b).甲每次买100千克的大米,乙每次买的100元大米.
(1)若甲两次购买大米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Q1元,乙两次购买大米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
Q2元.用含
a、b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1、Q2?.
(2)若规定谁两次购粮的平均价格低,谁购粮的方式就更合理,请你判断比较甲、乙两人的购粮方式,哪一个更合理,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
∴(2+3+6+5+a)÷5=4,
解得a=4.
2.【答案】D
【解析】解:98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8,A说法正确;
=(80+98+98+83+91)=90,B说法正确;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1,C说法正确;
S2=[(80-90)2+(98-90)2+(98-90)2+(83-90)2+(91-90)2]
=×278
=55.6,D说法错误
3.【答案】D
【解析】解:数据5,6,7,8,9中,每2个数相差1,一组数据2,3,4,5,x前4个数据也是相差1,
若x=1或x=6时,两组数据方差相等,
而数据2,3,4,5,x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差大,
则x的值可能是8;
观察两组数据分布特点,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也可先计算出后一组数据的方差,再取一个x的值计算出前一组数据的方差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定义和方差的意义: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4.【答案】C
【解析】解:原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
无论去掉哪个数据,剩余三个数的中位数仍然是2,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S甲2=0.61,S乙2=0.52,S丙2=0.53,S丁2=0.42,
∴S丁2<S乙2<S丙2<S甲2,
∴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丁
6.【答案】C
【解析】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8,30,32,34,36,最中间的数是32吨,
则这5天用水量的中位数是32吨;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3a+2b=2c+3d,a>d,
∴2a+2b<2c+2d,
∴a+b<c+d,
∴,即.
8.【答案】B
【解析】解:∵小亮的成绩和其他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
∴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
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方差和平均数的性质.设平均数为E(x),方差为D(x).则E(cx+d)=cE(x)+d;D(cx+d)=c2D(x).
本题可将平均数和方差公式中的x换成3x-2,再化简进行计算.
解:∵x1,x2,…,x5的平均数是2,则x1+x2+…+x5=2×5=10.
∴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
′=[(3x1-2)+(3x2-2)+(3x3-2)+(3x4-2)+(3x5-2)]=[3×(x1+x2+…+x5)-10]=4,
∵x1,x2,x3,x4,x5的方差是,
∴[(x1-2)2+(x2-2)2+…+(x5-2)2]=?,
∴S′2=×[(3x1-2-4)2+(3x2-2-4)2+…+(3x5-2-4)2],
=×[(3x1-6)2+…+(3x5-6)2]=9×[(x1-2)2+(x2-2)2+…+(x5-2)2]=3.
10.【答案】A
【解析】解:当x=80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
当众数是90时,
∵众数与平均数相等,
∴(90+90+x+80)=90,
解得x=100.
这组数据为:80,90,90,100,
∴中位数为90.
11.【答案】70
【解析】解:70×+80×+60×
=14+32+24
=70(分)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2.【答案】
【解析】解:==16,
s2=[(17-16)2+(15-16)2+(17-16)2+(16-16)2+(15-16)2],
=×(1+1+1+0+1),
=
首先计算出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计算方差即可.
13.【答案】或
【解析】解:M{3,2x+1,4x-1}=min{2,-x+3,5x},
①若(3+2x+1+4x-1)=2,则x=,(符合题意)
②若(3+2x+1+4x-1)=-x+3,则x=,(-x+3不是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不符合题意)
③若(3+2x+1+4x-1)=5x,则x=,(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或.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新定义运算的法则,并分情况讨论.
14.【答案】<
【解析】解:观察上图可知甲图的麦苗比乙图的麦苗长势更整齐,
所以甲地苗高的方差比乙地苗高的方差小,
即<,
故答案为<.
15.【答案】30
【解析】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的知识,牢记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根据计算方差的公式能够确定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从而求得所有数据的和.
解:=[+++],
平均数为3,共10个数据.
++++=103=30.
16.【答案】20
【解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方差.说明了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当数据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时,平均数也乘以或除以这个数,方差变为这个数的平方倍.
解:设这组数据x1,x2,x3的平均数为,则另一组新数据-2x1+7,-2x2+7,-2x3+7的平均数为-2+7,
∵S2=[(x1-)2+(x2-)2+(x3-)2]=5,
∴方差为S′2=[(-2x1+7+2-7)2+(-2x2+7+2-7)2+(-2x3+7+2-7)2]
=[4(x1-)2+4(x2-)2+4(x3-)2]
=4×5
=20
17.【答案】
【解析】解:(x-1)(x-2)=0,
解得x1=1,x2=2,
所以这组数据是:1,2,3,4,5;
=(1+2+3+4+5)=3,
s2=[(1-3)2+(2-3)2+(3-3)2+(4-3)2+(5-3)2]
=×(4+1+0+1+4)=2,则标准差是
18.【答案】8
【解析】解:∵a+b+c=6,
∴a、b、c的平均数是2,
∴方差S2=[(a-2)2+(b-2)2+(c-2)2]
=[a2+b2+c2-4(a+b+c)+12]
=(a2+b2+c2-12).
又∵a,b,c为非负数,且a>0,
∴(a+b+c)2=a2+b2+c2+2ab+2ac+2bc≥a2+b2+c2,
∴a2+b2+c2≤62=36,
∴方差S2的最大值=(62-12)=8.
19.【答案】解:(1)学生代表给小颖评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9.2,9.2;
(2)评委给小颖评分的平均分=×(9.3+9.4+9.5)=9.4,
学生代表给小颖评分的平均分=×(9.2+9.2+9.0+9.2+9.3+9.3)=9.2,
小颖的最后得分=9.4×70%+9.2×30%=9.34.
20.【答案】(1)本次参加跳绳测试的学生人数为100÷20%=500(人),
m%=×100%=10%,即m=10;
故答案为:500,10;
(2)3分的人数有500-100-250-100=50人,
平均数是:(100×2+50×3+250×4+100×5)=3.7(分),
∵4分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250次,
∴众数是:4分;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是:4分;
(3)该校八年级跳绳测试中得3分的学生约有:1500×10%=150(人).
21.【答案】解:甲(或者乙).
理由合理即可如:推荐甲参加,理由:甲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
所以从合格率、优秀率上来看甲的成绩比乙好,所以推荐甲参加.
推荐乙参加,理由:乙的平均分高于甲,即乙的总体平均水平高,乙的方差比甲小,即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22.【答案】解:(1)抽取的5个菠萝去皮前的平均质量为:(千克);?
抽取的5个菠萝去皮后的平均质量为:(千克).估计这200个菠萝去皮前的总质量为:1.2×200=240(千克);?
估计这200个菠萝去皮后的总质量为:0.78×200=156(千克).
设去皮后菠萝的售价应是x元/千克.根据题意,得240×2.6=156x.?
解得x=4.?
答:去皮后菠萝的售价应是4元/千克.
23.【答案】解:(1)m==6.8,n=6.9;
(2)A?
,
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小于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3)10×240×=15600kg,
答:估计该公司(10个部门)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重量15600kg.
【解析】本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频数(率)分布直方图中数据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表中数据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A、B两个部门这20个工作日每日餐余量的平均数即可得到结论.
24.【答案】解:(1)甲两次购买大米共需付款100(a+b)元,
则甲两次购买大米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Q1=元,
乙两次共购买千克大米,
则乙两次购买大米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Q2=元.
(2)-=-==,
∵a≠b,a>0,b>0,
∴(a-b)2≥0,
2(a+b)>0,
∴>0,
∴->0,
∴Q1>Q2,
∴乙购买大米的方式更合算.
【解析】(1)根据购粮的平均单价等于两次花的钱数÷两次购粮的总重量即可求解;
(2)用求差法比较Q1与Q2的大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