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PPT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Take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人教版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节
Chapter2 section 1
目录 CONTENTS
01
荒漠化概况
——General situ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02
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Formation factors of desertification
0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荒漠化概况
——General situ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壹
植被缺失与土地生产力 Vegetation loss and land productivity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 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01
荒漠化的形成与定义 Vegetation loss and land productivity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02
… …
… …
Land desertification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A/02
Rocky desertification
石质荒漠化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B/02
石质荒漠化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kind of land degradation phenomenon in humid and semi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 of tropics and subtropics and the extremely developed karst. It is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which causes the surface vegetation to be destroyed, resulting in serious soil loss, large-scale exposure of karst rock or gravel accumul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
Secondary salinization
次生盐渍化
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分升高时,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
C/02
世界与中国荒漠化分布 Desertific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 and China
-03
图示世界沙丘覆盖的地表区域图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Distribu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China
中国荒漠化分布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 …
… …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Distribu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China
中国荒漠化分布
我国八大沙漠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
西部干旱区中流动、半流动沙丘覆盖的区域称之为沙漠
东部半干旱或半湿润区中由固定、半固定沙丘覆盖的区域则称为沙地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Formation factors of desertification
贰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
-01
-01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与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因此,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01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
天山山脉
the Tianshan Mountains……
塔克拉玛干沙漠
Taklimakan Desert……
呼伦贝尔草原
Hulunbeier Grassland……
西北地区的荒漠分布 Desert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
-0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Gurbantunggut Desert
塔克拉玛干沙漠
Taklimakan Desert
库姆塔格沙漠
Kumtag Desert
库布齐沙漠
Kubuqi Desert
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腾格里沙漠
Tengger Desert
乌兰布和沙漠
Ulanbuh Desert
西北地区的荒漠形成原因 Desert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
-03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 …
… …
物质条件
Material conditions
……
01
动力条件
Dynamic condition
……
02
降水条件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
03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Northwest China
干旱特征物质条件
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
E01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 …
…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荒漠
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放牧骆驼、山羊
放牧马、牛、羊
东
西
年降水量50mm以下 200mm以下 400以下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landscape from east to West in Northwest China
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Precipitation
Northwest China
干旱特征物质条件
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
E01
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
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 …
… …
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
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 …
… …
干旱特征物质条件
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
E01
MW-System
Northwest China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 …
… …
干旱气候风力条件
Wind conditions in arid climate
E02
WD-Winter
Northwest China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 …
… …
干旱气候风力条件
Wind conditions in arid climate
E02
气候异常降水条件
C-Abnormal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E03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
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 …
… …
气候异常降水条件
C-Abnormal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E03
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 d-and water air g- interaction
根据图,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度樵采
Excessive logging
……
01
过度放牧
Overgrazing
……
02
过度开垦
Over cultivation
……
03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Human factors of desertification form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西北荒漠化扩张过程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sion in Northwest China
-01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
… …
… …
人类活动与荒漠化扩张 Human activities and desertification expansion
-02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 …
… …
荒漠化扩张的根本原因 The root cause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sion
-03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
… …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
而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 …
… …
过度樵采自然薪材
Excessive harvesting of n-fuelwood
E01
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土地上的沙蒿作为烧柴
在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
每1000户居民一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要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此外,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采挖时铲掉草皮,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
… …
… …
过度樵采自然薪材
Excessive harvesting of n-fuelwood
E01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
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50%一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 …
… …
过度放牧草场超载
Overgrazing grassland overload
E02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
Ancient Silk Road in Taklimakan Desert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 Ancient Silk Road in Taklimakan Desert
我们将地图上的古城和古遗址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
丝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而现代公路
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古今道路竟然相距平均100多千米之遥;这一事实,清晰地显示了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作物产量逐年降低,终因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 …
… …
过度开垦植被退化
Over reclamation and v-degradation
E03
弃耕地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进而变成流沙地
“一年开草场, 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是西北地区草地开垦的真实写照
… …
… …
过度开垦植被退化
Over reclamation and v-degradation
E03
A
E03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但是迫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西北地区绿洲荒漠化
——Oasis desertification in NW-China
——Oasis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B
E03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
——S- saliniz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Secondary saliniz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非洲萨赫勒地区
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萨赫勒地区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
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萨赫勒地区
虽然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横亘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之相邻的萨赫勒地区
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 500毫米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Land degradation and social poverty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 …
… …
非洲萨赫勒地区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
Different impacts of self-sufficiency nomadism and commercial settlement grazing on grassland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传统的游牧经济
牲畜品种多样性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季节游牧
对草场的影响
商业性定居牧业
牲畜品种单一性
集中的规模经营
掘井定居
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问题:据图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非洲萨赫勒地区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vasion into pastoral areas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季节游牧
草地变成旱地
劳动力需求
导致人口增加
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
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非洲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上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人口增长过快
土地生产力下降
过垦过牧
荒漠化加剧
贫困饥荒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叁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Northwest China
-01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荒漠化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 …
… …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Principl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Northwest China
-02
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 …
… …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Northwest China
-03
A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
合理利用水资源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by bi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
B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
C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energy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
D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Bring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under control.
……
E
控制人口增长
A
03
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在干早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
03
干早地区的绿洲常常受到风沙侵袭或是沙丘入侵的危害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利用生物、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C-of p-system by B- and E-measures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by bi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C
03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作好农林牧用地规划,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R-the RA-Agriculture, F-and A-husbandry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C
03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R-the RA-Agriculture, F-and A-husbandry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D
03
农牧民的薪柴大多取自周边自然环境,如果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当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很难实现的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有多种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能源问题
——Take C-measures to solve the E-problem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nergy problem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控制人口增长
——Bring the growth of P-under control
——Bring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under control.
E
03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经验 Experience of d-control in Northwest China
-04
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Shapotou grass checkerboard sand barrier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
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经验 Experience of d-control in Northwest China
-04
现在,科研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在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方面又取得了长足进步
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 …
… …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成效 Effect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Northwest China
-05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 …
… …
中国西北?三北防护林景观
Three North Shelterbelt landscape in Northwest China
三北防护林专题片
Special film of three North Shelterbelt
Class assignment————————————
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地。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1~2题。
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
A.山前冲积扇 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 D.山间盆地
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④无沙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居延海的湖泊水
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 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进行周期性的大迁徙。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壳的运动
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公转
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读世界某地区一古城遗址分布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火山喷发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过度使用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
A.甲沉积时期 B.乙沉积时期 C.丙沉积时期 D.丁沉积时期
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9~10题。
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回答11~13题。
11.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回答11~13题。
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
14.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垦活动等。
14.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
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止土地荒漠化;
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PPT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Take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人教版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节
Chapter2 sect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