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综合与测试
一、选择题
1.[2020·淄博,20.1分]如图表示部分动物的进化树,序号代表不同的动物类群,下列“自述”错误的是
(
)
A.②的“自述”
B.④的“自述”
C.①的“自述”
D.③的“自述”
2.[2020?龙东,26.2分]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
(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巴斯德
D.袁隆平
3.
[2020?海南,29.2分]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非常严重,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经农药选择导致蝗虫抗药性逐年增强
D.蝗虫抗药性形成是农药的不定向选择
4.[2020·郴州,24.2分]下列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相符的是(
)
A.生物普遍存在过度繁殖的现象
B.资源有限,生物需要进行生存
C.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D.生物的变异一定有利于适应环境
5.[2019·辽宁营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的是(
)
A.
白鹭的腿细长B.
青蛙的保护色C.
一窝雏鸟体质各不相同
D.
猎豹能快速奔跑
6.[2019·广东广州]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来,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森林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8.[2020?辽宁营口,14.1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说明
(
)
A.鲜艳的颜色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B.具有暗淡颜色的动物容易生存
C.有漂亮肤色的动物容易生存
D.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容易生存
9.[2020·铁岭,19.2分]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10.科学家在山东临朐县挖掘到一处未受破坏的沉积岩,在其上层发现了物种X的化石,中层发现了物种Y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Z的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种Z比物种Y结构复杂
B.出现较早的物种是X
C.更高等、更复杂的物种是Y
D.生物进化的顺序可能是Z→Y→X
11.[2020?内江,5.3分]三叶虫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图为甲、乙、丙、丁四种三叶虫的生存年代,图中黑色长条代表该三叶虫生存的地质年代范围。若某地层是在寒武纪时沉积形成的,且含有三叶虫化石,则下列对此地层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
A.只会有甲种的三叶虫化石
B.只会有乙种的三叶虫化石
C.不会有丙种的三叶虫化石
D.不会有丁种的三叶虫化石
12.[2019·石家庄]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原始哺乳类是由某些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观点
13.[2020?内江,5.3分]多年前,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院士曾提出图甲所示的演化树假说。2019年,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寒武纪时期清江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科学家利用清江生物群化石,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复原生物深海生境假想图,印证了舒德干院士的假说。下列关于该成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化石可以为图甲所示演化树假说提供最可靠证据
B.化石可记录寒武纪时期清江生物演化的历程
C.图乙表明寒武纪时期的生物均已演化为现存生物
D.图甲所示假说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
14.(2019·广东中考)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15.[2020?陕西,30.1分]
一系列的马化石证实,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侧趾退化,中趾演变成蹄,坚固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从而适应草原奔跑生活。这种适应现象是(
)
项目
始马
中马
草原古马
上新马
现代马
前肢
地质年代
始新世
渐新带
中新世
上新世
更新世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马蹄变异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环境变化的结果
16.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
A.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7.[2019·辽宁朝阳]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
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经常使用的结果
D.米勒实验表明,由有机小分子转变为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18.[2019·南通]下表是对某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时期各种毛色的一种兔数量的调查结果,不同毛色兔数量变化是( )
毛色数量时间
白色
浅灰
深灰
黑色
1940年
382
1095
1828
1051
2010年
0
562
1636
2180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为了适应环境发生了变异
D.由于白色污染的大量排放
19.[2019·潍坊]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证据显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比较蛋白质的结构可准确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C.人类的进化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D.定向选择使生物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0.[2019·菏泽]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21.[2020·长沙市,29.5分]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某些药物能消炎杀菌。中学生张可家里喂养了几十只鸡,他想尝试用中草药替代家里以往用的抗生素添加剂。他与有中医知识的父亲一起,用板蓝根、鱼腥草等配制成中草药添加剂,探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鸡存活率的影响。
(1)他选择了同一品种,且生长、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鸡苗60只,
分成三组,并做好标记。
(2)在每天早上放出笼之前,A组的鸡苗喂适量的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B组喂等量的含
的同种饲料,C组喂等量的不作处理的饲料。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3)每天观察和记录三组鸡的
。若A、B、C三组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能否说明中草药添加剂可替代抗生素?
。
(4)抗生素能有效杀死细菌,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家禽的健康,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带来系列问题。请你写出一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
22.[2020·山西太原,19.11分]2020年2月以来,东非地区蝗灾肆虐,一路向东蔓延,波及到了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来罕见,对多国农业造成严重危害,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起了筹款呼吁,用以控制蝗虫的扩散。印度在这次灭蝗行动中下了很大力气,主要采用了人工、农业机械和飞机喷洒灭虫农药的方法,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大量使用灭虫农药,这些农药有的喷到了蝗虫的身上,使蝗虫直接死亡,有的喷到了农作物上。蝗虫吃了之后也会死亡。治蝗成效卓著。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蝗虫能够迅速扩大分布范围,并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发育阶段是
。
A.卵期
B.若虫期
C.成虫期
D.整个发育过程
(2)蝗虫的发育方式与家蚕有区别,蝗虫的发育是
发育,而家蚕则属于
发育。
(3)使用农药治理蝗灾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可能会导致蝗虫的抗药性增强。下面是运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对蝗虫抗药性增强的过程作出的解释,请你补充完整。
蝗虫繁殖能力很强,由于
的原因,少数个体会存在一定的抗药性。如果长期使用一种农药,蝗虫与环境进行
的过程中,多数蝗虫被杀死。而那些具有抗药性的蝗虫个体却幸运地生存下来,并有机会繁殖自己的后代。经过多代繁殖,蝗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也逐渐增多。达尔文把自然界中这种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4)农药治蝗除了可能造成蝗虫的抗药性增强以外,还有可能造成其他一些不良后果,你能列举一种吗?
。除了农药治蝗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答出一种即可)
。
23.生物分类学家根据各类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树状有分枝的图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称为“进化树”。如图是生物进化树的部分,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A和B代表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
。
(2)由图中可以看出,A与鸟类都起源于原始的
,现在的A与鸟类存在很大差别,这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
(3)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所谓节肢动物的“皮”实际是动物的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4)一条2~2.5千克的雌鲤鱼一次产卵可达50万粒,一只雌蟾蜍每年产卵量可达万枚。这种现象可用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来解释。
(5)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
、从低等到
、从水生到
。
24.根据下图,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鸡的新品种是由外界对原鸡经过
和培育形成的。
(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相比较,选择新品种所需时间较短的是
。
(3)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图乙)。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填字母序号)。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4)达尔文发现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陆生龟类,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①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
,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
②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
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进化的
。
参考答案:
1.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无脊椎动物,②是两栖动物,③是爬行动物,④是鸟类。肺是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是,故④的“自述”错误。
2.
A
3.C
4.D
5.C
6.C
7.C解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选项A是恐龙蛋孵化过程,属于生殖现象;选项B是自然条件的变迁,不是生物进化;选项C是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结果;选项D是青蛙的变态发育。
8.D解析: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可以发现,与背景颜色越接近的小纸片,越不容易被“捕食者”捕食,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接近。由此可以推测: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9.C
10.D解析:物种Z位于下层,物种Y位于中层,因此物种Z比物种Y出现早,结构简单:出现较早的物种是Z,物种X出现最晚;物种X在上层,因此更高等、更复杂的物种是X;科学家在上层发现了物种X的化石,中层发现了物种Y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Z的化石,故生物进化的顺序可能是:Z→Y→X。
11.C解析:题图中黑色长条代表该三叶虫生存的地质年代范围,由题图知,甲、乙、丁这三种三叶虫都在寒武纪出现,而丙这种三叶虫从奥陶纪才开始出现,因此对此地层的推论最合理的是:在寒武纪时不会有丙种的三叶虫化石,有可能有甲、乙、丁这三种三叶虫的化石。
12.C
13.C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之后依次出现原始鱼类、开始登陆的原始两栖类、陆生的原始爬行类与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大爆发和大灭绝的过程。
14.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进化中地雀的喙可能变得更大或更小。
15.A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一系列的马化石证实,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侧趾退化,中趾演变成蹄,坚固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从而适应草原奔跑生活,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A解析:使用农药时,抗药性弱的害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害虫抗药性强,其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次使用农药时,抗药性弱的害虫又会被
农药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从题中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17.B
18.A
19.A
20.D
21.(1)随机平均
(2)抗生素添加剂
(3)存活率
(4)不能
(5)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22.(1)C(2)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3)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
自然选择(4)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等
23.(1)哺乳类
两栖类
(2)爬行类
(3)外骨骼
(4)
过度繁殖
(5)复杂
高等
陆生
解析:(1)(2)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根据题图中的进化树分析,A代表哺乳类,B代表两栖类。哺乳类和鸟类都起源于原始的爬行类。(3)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4)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这就是过度繁殖。(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4.(1)选择
(2)人工选择
(3)D
(4)变异
材料
选择
方向
解析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鸡的新品种是由外界对原鸡经过选择和培育形成的。(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相比较,选择新品种所需时间较短的是人工选择。(3)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4)达尔文发现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陆生龟类,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是:①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材料。②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进化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