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文实词词义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拔剑切而啖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看、吃、田地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启听淮北取籴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卖出粮食 、送食物给人吃 、到去
文言文实词词义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与“无”相对,解为“没有”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
齐人追亡逐北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败逃者 、用 、多
文言文实词词义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拜访、游览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人的作为 、实在
文言文实词词义
收天下之兵
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招致、招引 ,接近
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
分析字形
看清结构
语境推断
联系成语
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争斗
使……活
动词的使动:使宾语如何行动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臣请完璧归赵
眄庭柯以怡颜
使……完整
使……和悦
形容词的使动:使宾语具有某种状态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舍相如广成传
使……称王
使……住宿
名词的使动: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某种事物
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以……为乐
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师
以……为襟 以……为带
名词的意动:把宾语当作什么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主语客观上即事实上让宾语发生或将要发生某种变化。
丰衣足食 使动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意动
巩固训练
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鱼肉百姓
3、李牧连却之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6、不远万里
巩固训练
7、而耻学于师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善万物之得时
11、而征一国者
12、孟尝君客我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
·
·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
·
·
·
·
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 语前置。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文言句式——省略句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⑵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⑶(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承前省略
蒙后省略
对话省略
文言句式——省略句
2.省谓语:
⑴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⑵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
⑶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文言句式——省略句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斗厄酒。
⑷竖子不足与( )谋。
文言句式——省略句
.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文言句式——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1.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
·
·
2.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
·
·
·
·
·
3.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既自以心为形役
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
·
·
·
4.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
·
·
5、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而刘素婴疾病。
⑶怀帝阍而不见。
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⑸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
·
·
·
·
被动句常见结构
1、“于”
2、“见”“见…于…”“受…于…”
3、“为”“为……所……”“……为所”
4、“被”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即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文言句式——判断句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
·
·
·
·
·
⑸粟者,民之所种。
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⑺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⑻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
·
·
·
·
·
·
·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3) ……者,…… 。
(4) ……者也
(2) …… , ……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
·
·
·
·
·
3.动词“为”表判断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
·
·
·
·
4. 是、此复指前文,使意义更明确
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⑷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