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章期末复习习题
39624002984501、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氧气制取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366712541275
A.四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制取O2
B.等质量的四种反应物,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最多
C.反应时加入的MnO2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
D.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法是H2O2分解制取O2
43053004984754、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
5、已知:2KClO3MnO2?△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4486275-295910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6、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7、将一定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71437534925
关于这三次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只C和O2都参加反应,都没有剩余
B.第二次O2都参加反应了,C有剩余6g
C.第三次C都参加反应了,O2有剩余8g
D.由于只有第一次全部反应掉,故只有第一次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下列有关“2CO+O2点燃?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的CO 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与2g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9、温室效应带来了海平面升高,病虫害加剧、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科学家认为这主要是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子家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将CO2通过高压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 少CO2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对意见中,你认为不能成为反对理由的是( )
A.将CO2通入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CO2的排放
B.海水呈弱碱性,大量CO2溶于海水生成碳酸,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大
C.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储存在海底,会使很多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CO2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10、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用NaOH、Na2SO3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3817548577511、(多选)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12、能反映人体的一次呼吸运动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6667522225
20002549974513、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正确反映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14、如图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 、乙 、
丙 ;其中有一种方法与其他三种方法有本质区别的是: 。
136207576200
15、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小块白磷,在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4962525261620(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其目的是 。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①白磷(足量) ,
②活塞先向(填“左”或“右”) 移动再向 移动。
(3)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结论是 。
16、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II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1057275492125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
1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3)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 。
4038600356235(4)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257800837565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一个5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铜制的小船,船中放有足量白磷。现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搅拌。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量筒内液面上升。向水槽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
(2)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的原因是 ;
(3)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 mL处;
(4)该兴趣小组选用的仪器有何缺陷? 。
438150052260519、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g石灰石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同学选取成分完全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15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隔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20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Ca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3)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终能生成 克二氧化碳.
503872544450-45720088900
(4)当反应进行到20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1、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山中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aCO3+2HCl═CaCl2+H2O+CO2↑)
81915041275
请计算: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上表中的m=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4)高温加热10g纯净的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计算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14954254857752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9530022860023、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去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的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映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24、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图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他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漏斗、玻璃棒、烧杯??? 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104775101600
(2)小华取10g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8989019050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八下第三章期末复习习题
39624002984501、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氧气制取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B
366712541275
A.四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制取O2
B.等质量的四种反应物,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最多
C.反应时加入的MnO2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
D.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法是H2O2分解制取O2
43053004984754、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
5、已知:2KClO3MnO2?△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4486275-295910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6、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D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7、将一定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71437534925
关于这三次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第一次只C和O2都参加反应,都没有剩余
B.第二次O2都参加反应了,C有剩余6g
C.第三次C都参加反应了,O2有剩余8g
D.由于只有第一次全部反应掉,故只有第一次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下列有关“2CO+O2点燃?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D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的CO 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与2g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9、温室效应带来了海平面升高,病虫害加剧、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科学家认为这主要是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子家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将CO2通过高压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 少CO2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对意见中,你认为不能成为反对理由的是( )C
A.将CO2通入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CO2的排放
B.海水呈弱碱性,大量CO2溶于海水生成碳酸,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大
C.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储存在海底,会使很多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CO2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10、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用NaOH、Na2SO3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3817548577511、(多选)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CD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12、能反映人体的一次呼吸运动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D
6667522225
20002549974513、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正确反映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B
14、如图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 、乙 、
丙 ;其中有一种方法与其他三种方法有本质区别的是: 。
136207576200
38100047625答案: 丁。
15、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小块白磷,在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4962525261620(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其目的是 。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①白磷(足量) ,
②活塞先向(填“左”或“右”) 移动再向 移动。
(3)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结论是 。
答案:(1)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右;左;(3)4;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6、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II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1057275492125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
答案:(1)广口瓶;烧杯;(2)③①②④;(3)1;(4)实验结果不准确。
1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3)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 。
4038600356235(4)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先下降后上升;(2)c+4a=5b;(3)可能是白磷燃烧生
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导致溶液显酸性(或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
生成酸);(4)偏大。
5257800837565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一个5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铜制的小船,船中放有足量白磷。现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搅拌。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量筒内液面上升。向水槽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
(2)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的原因是 ;
(3)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 mL处;
(4)该兴趣小组选用的仪器有何缺陷? 。
答案:(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以上;(2)铜导热性好且化学性质稳定;(3)32
(4)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438150052260519、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g石灰石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4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20、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同学选取成分完全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15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隔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20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Ca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3)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终能生成 克二氧化碳.
503872544450-45720088900
(4)当反应进行到20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2)电子天平读数不再变化;(3)5.5;(4)10g.
21、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把一块从山中捡来的石灰石做纯度分析,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取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aCO3+2HCl═CaCl2+H2O+CO2↑)
81915041275
请计算:
(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上表中的m=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4)高温加热10g纯净的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计算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答案:(1)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2)3;
(3)整个实验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16g;
(4)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2g.
14954254857752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3、4;(2)4.4;(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49530022860023、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去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的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映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答案:(1)能吸收水但不能吸收二氧化碳(2)(ρ2-ρ1)×V (3)50%
24、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图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他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漏斗、玻璃棒、烧杯??? 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104775101600
(2)小华取10g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8989019050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79%;B;(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HCl气体;(3)80%;(4)Y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