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视频)(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视频)(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3 20:08:35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螳螂
黄雀
生物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请根据谚语写出食物链
温故知新
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正确回答,书写规范工整+3分。2、回答问题积极不强
,书写较工整,错误少+2分。
自我评价
3分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由地球提供。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如氧、水、氮、碳等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量来源和去路,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能量观。(重点)
2、通过应用能量传递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初步形成生态意识,提高参与环保实践的责任感。
3、通过分析讨论碳循环示意图,说出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4、通过比较、归纳,说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科学的物质与能量观。
营养级: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以植食性动物
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能量流动
阅读教材64页,小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哪里?
如何进入食物链?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哪里开始?
3、能量流动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递?
4、能量如何散失?
评价标准:
1、积极阅读教材,快速用红笔标注识记关键词+2分。
2、能正确说出答案+4。
3、主动学习性不强,需小组帮扶学习的+2分。
小组评价6分
自学检测一:
1、输入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最终来源于:
,生产者通过
作用把
转变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开始。
3、传递
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通过
渠道进行的。
4、传递的形式
4、散失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
(1)一部分通过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一方面以
形式散失;
(2)一部分被
摄入;
(3)一部分被
所分解。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
下一个营养级
太阳能
光合
光能
化学能
呼吸
热能
分解者
化学能
合作探究一:
能量的来源和散失
阅读课本64页,根据图6.2-7,小组合作探究,
用卡纸和箭头先表示出食物链,再用不同颜色的箭头表示出能量的来源、传递和散失
时间:5分钟
评价标准:
1、小组内讨论积极主动,成员分工明确与合作,观察仔细认真,回答问题正确+5分。
2、参与主动认真,成员之间能协调积极思考,能够较准确回答问题加4分。
3、参与不积极主动,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加1-2分。
小组评价
5分
阅读课本64页,根据图6.2-7,小组合作探究,
1、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否逆向流动或者循环流动
3、一般情况下,为什么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
阅读课本64页,根据图6.2-7,小组合作探究,
1、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去向:
(1)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随着遗体、排泄物等流入分解者
(3)少部分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否逆向流动或者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逆向流动或循环流动
3、一般情况下,为什么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
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就越少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输入
传递
热能散失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
叫能量流动。
输入
传递
散失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总能量: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金字塔
合作探究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特点:


2、能量传递效率: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营养级越高,个体数量

反之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

10%--20%
越少
越多
小组评价
3分
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为什么?
传递效率是10%~20%(营养级上升一级,
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
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
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学以致用
用能量流动的原理,
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一般在最高营养级,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
问题一:为什么0.5Kg猪肉的价格要比0.5Kg青菜贵?
问题二:用0.5Kg青菜喂猪,能不能使猪长0.5Kg肉?




请你来当家:
玉米收割之后,很多农民在田内焚烧秸秆。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又浪费了生物资源。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合理利用的方法吗?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图1
农作物
家禽、家畜

沼气池
(含微生物)
食用菌
粪便
粪便
燃料
饲料
粪便
菌渣等
沼渣
沼液
作肥料
秸秆
图2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建立生态农业:
水稻
家禽,家畜
沼气池
(含微生物)
食用菌

饲料
粪肥
菌渣等
粪便
粪便
沼渣
沼渣沼液作肥料
秸秆
燃料
优点: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1、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提高能量利用率?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优点: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森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黄雀增加体重10克,按理论计算,最多需要蝉(
)。
C
A.10克
B.100克
C.1000克
D.10000克
C
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20%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
)。
A.4%和4% 
B.0.8%和0.8%
C.4%和0.8%
D.10%和4%
草→兔→狼
1、草体内有1千焦能量,狼最多获得多少能量

2、草体内有1千焦能量,狼最少获得多少能量

3、狼获得1千焦能量,草最少消耗能量

4、狼获得1千焦能量,草最多消耗能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5年1月,习主席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3)箭头表示各营养级间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物质和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方框大小表示每个营养级所含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同的
巩固提高
2、(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不违背能量流动规律,因为树木虽然数量少,但个体大,体内含有的能量多
阅读课本第66页图6.2-10,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2)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
的循环形式是
。(3)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4)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条。分别是



(5)碳循环的特点:

。(6)自然界中除了碳循环,
还有

等重要的物质循环。
要求:时间5分钟。
二:
物质循环
评价标准:
1、小组内讨论积极主动,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6分。
2、参与主动认真,成员之间能交流表达,能够较准确回答问题+5分。
3、参与不积极主动,不能准确回答问题+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燃料的燃烧
周而复始
水循环
氮循环
自我评价
6分
(2)碳循环的过程
图中的甲表示_______体内的碳;乙、丙、丁分别表示___________、次级消费
者、三级消费者体内的碳;A表示_________;B表示分解者的__________;C表
示___________;戊表示生物成分中的________;D表示化石燃料中碳的______。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分解者
燃烧
助学41页4题
以组为单位尝试用流程图的形式绘出碳的循环途径。
动植物的残体
植物
动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合作探究四:
物质循环
评价标准:
能形成小组成果,并积极展示+2.
2、能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其中及结构原因,让集体成果更完美+2.
小组评价
2分
助学41页合作探究
在碳循环中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A
B
C
D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
作用
助学43页8题
在碳循环中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二氧化碳
分解者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无机
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学元素
助学42页自我感知
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
A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助学44页8题
D
相对数量
生物种类
(2020·枣庄)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二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表示食物的四个营养级,a、b1~b4、c1~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请写
出图一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用代号和箭头表示)。
(2)图一中的A对应图二中的_____(填字母)营养级。
(3)图二中b1~b4表示图一中______(填序号)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c4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________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有:
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
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_____(填序号)。
生产者
消费者
甲→A→B→C
E
①③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联系
相同点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项目
1、同时进行、密切联系。
2、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
不同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周而复始,可循环
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燃料的燃烧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途径
特点
过程
输入:
传递:
散失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
呼吸作用
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利用




周而复始
全球性
1.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

A.第五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B
2.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
D
3.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积极参加家庭林的植树活动
B.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B
4.识图作答: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将A、B、C、D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次级消费者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3
4
退出
我能行!
5、(2014江苏南通-28,6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A-F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A属于__________(成分)。
(2)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补充完整任意一条食物链:A→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F。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A通过__________作用利用太阳能开始的。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4)由于长时间干旱,假设该生态系统中的A全都枯死,则___________的生存最先受到影响

6、
右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数一数,看看右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3)想一想,在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昆虫、青蛙、蛇、
鸟等动物属于

(4)在该食物网中,鸟与昆虫之间以及猫头鹰与田鼠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
(5)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6)在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则能量损失最多的那条食物链是

当堂达标:
独立自主完成助学第41页当堂达标。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要求:6分钟
评价标准:
1优秀
16-20分为优秀。2良好
13-15分良好。
3合格
10-12分为合格。
自我评价
14分
(汇总合计30)
小组
等级
一组
二组
课堂总评
评价标准:
优秀
26-30分
本节课知识掌握较好,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良好
20-25分
本节课知识基本掌握,思辨能量有待提升。
合格
20分以下
还需在知识提取和能力锻炼上继续提升。
问题探究四:
物质循环的特点
【进一步探究】
1.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
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一定浓度的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地球上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
例如氧、水、碳和许多物质,亿万年来
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说明了物质
循环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