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教学设计及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教学设计及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2: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文中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亲情”,是学生熟悉的主题,文章语言简练自然,情感融入于其中,适合细细品读和欣赏。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我主要想通过探究、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从本文朴素的语言中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悟到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从而触动学生心灵,体察身边的亲情。
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引出《背影》,介绍文章背景和文章作者。
设计意图:以油画《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亲的艰辛和沧桑,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课文欣赏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行初步赏析。
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答:父子浦口送别
全文共写道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
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思考讨论:
父疼子:从文章哪些细节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作者选取什么角度来表现父爱?
子爱父:儿子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意了吗?谈谈看法。
学习写法
《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文中多次刻画背影,“望父买橘”这一片段刻画的最细致,也最感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次背影的?
《背影》习题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绚(xuàn)丽
?
?提(dī)防
漠不关心
眼花缭乱
B.和煦(xù)
???
?狭隘(yì)
?
中流抵柱
?
投机取巧
C.委曲(qū)
???
?修葺(qì)
?
小心翼翼
?
浑然一体
D.污秽(huì)
????拮据(jū)
?
有条不紊
?
振振有词
2.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严历
?畸形
?异想天开
B.隐弊
?肆虐
?张灯结彩
C.视察
?怠慢
?众志成城
D.陡俏
?和谐
?与时俱进
3.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1)触(感动)
?
(2)鼎(大)
B.(1)触(接触)
?
(2)鼎(古代的一种锅)
C.(1)触(接触)
?
(2)鼎(大)
D.(1)触(抵)
???
(2)鼎(正在)
4.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①
?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②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③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④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的词语是(
???)
A.探身
?扒
?爬
?倾
???
B.移动
?攀
?爬
?斜
C.移动
?扒
?缩
?斜
???
D.探身
?攀
?缩
?倾
2.文中写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是因为(
???)
A.“我”第一次出远门,不会照顾自己。
B.不放心所托付的茶房。
C.父亲对“我”关心无微不至,关心“我”胜过关心他自己。
D.父亲怕“我”路中口渴。
3.对加点的词“蹒跚”在文中的作用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蹒跚”是父亲平地走路的形态,反映了父亲年老体胖而走路不便。
B.“蹒跚”是父亲爬月台时的形态,反映了父亲因年老体胖而走路不便。
C.“蹒跚”是父亲在平地上走路的形态,这样写更能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D.“蹒跚”是父亲爬月台时的形态,这样写更能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4.文中对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5.父亲买来橘子后“扑扑”的动作与前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相呼应,“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加点的词“赶紧”在文中的作用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怕父亲爬月台时跌倒。
B.“我”觉得不应增加父亲的负担。
C.因为橘子是父亲为“我”买的。
D.“我”深受感动,“我”爱父亲。
7.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写父亲离去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9.简要分析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父亲辛苦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哪些句子表明父亲老境颓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现父亲老牛舐犊之情的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1.B
?点拨:B项狭隘(ài);中流抵柱,“抵”应为“砥”。
2.C
?点拨:A项,“严历”中的“历”应写为“厉”;B项,“隐弊”中的“弊”应写为“蔽”;D项,“陡俏”中的“俏”应写为“峭”。
3.B
4.C
?点拨:选项是由四组近义词构成。在审题时,要善于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在分析比较中,领会语言的准确性。
(一)
1.D
?2.C
?3.C
?4.外貌
?动作
5.探
?攀
?缩
?为儿子买来橘子如释重负,心中高兴;另一方面,以假装轻松来安慰儿子。
6.D
7.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着,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文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8.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
点拨:阅读文章要注重体会关键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选段中关键性语句例①“我买几个橘子去”,是这个片段内容的提要。例②“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父亲过铁道之所以困难的一个因素,不然不至于如此艰难。例③“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例④“蹒跚”一词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难了。例⑤“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入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又写背影,而且包含我内心里非常复杂的情感。阅读选段时,能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或标示要素;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或概括文段内容……),反复品读,准确把握,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二)
9.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0.“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1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12.忘却我的不好,惦记着我和我的儿子,并写信给我。
13.照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