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电生磁 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电生磁 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3 11: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1.2 电生磁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中考模拟)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
A.a端是N极,磁性减弱
B.b端是S极,磁性增强
C.a端是S极,磁性增强
D.b端是N极,磁性减弱
2.(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如图所示)的实验事实,某同学对地磁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假说:地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下图中符合他假说的模型是( )
A.电流沿纬线由东向西 B.电流沿纬线由西向东
C.电流沿经线由北向南 D.电流沿经线由南向北
3.(2020·浙江台州市·九年级一模)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磁针被铁棒吸引,说明铁棒本身具有磁性
B.图乙中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丙中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方,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南极
D.图丁中铁钉B吸引的大头针比A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4.(2020·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有一环形电流,相当于一匝线圈。当电流从A端流入,B端流出时,原本如图所示位置静止的小磁针会()
A.水平转动至N极指向纸内
B.水平转动至S极指向纸内
C.顺时针转动90°至竖直位置
D.逆时针转动90°至竖直位置
5.(2020·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研究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因素”的实验中,要使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以下操作中可行的是(  )
A.减少磁铁的数量 B.增大导体的直径
C.增大导体中的电流 D.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6.(2020·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一模)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存在磁场,但与电磁场相比很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部磁场可能是由人体内的电流产生的
B.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比地磁场密集
C.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不是闭合的曲线
D.把人体看作一个磁体,该磁体可能只有一个磁极
7.(2020·浙江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两电磁铁的铁芯和线圈匝数相同,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要求两电磁铁相互吸引且磁性强弱相同,下列连接方式中正确的是(  )
A.a接P,b接c、d接Q
B.b接Q,a接c、d接Q
C.a同时与c、P相连接,b同时与d、Q相连接
D.a同时与d、P相连接,b同时与c、Q相连接
8.(2019·浙江宁波市·八年级期末)下列作图方式错误的是( )
A.光的反射 B.同名磁极间的磁场
C.平面镜成像 D.通电螺线管磁极
9.(2019·浙江九年级一模)图中的两个线圈,套在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以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A.两线圈左右分开
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两线圈静止不动
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10.(2019·浙江省长兴中学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小林对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探究实验进行比较后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乙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
B.甲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乙实验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实验时,甲实验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乙实验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D.甲实验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的实验装置,乙实验是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
12.(2020·浙江杭州市·九年级其他模拟)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很多科学结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下列选项中,有关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C.米勒实验证明了生命可以由无机物转变而来
D.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2020·浙江湖州市·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是《科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其中图文描述不一致的是(  )
A.磁极间相互作用 B.铁棒被磁化
C.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磁体周围磁场方向
二、填空题
14.(2020·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九年级零模)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一个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电,铁块A被吸起。

(1)当B被通电以后成为一块电磁铁,则电磁铁的__________(填“上端”或“下端”)为S极。
(2)当A被B吸起,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天平将___________(填“仍保持平衡”、“左盘下降”或“右盘下降”)。
15.(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A.类比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16.(2019·浙江宁波市·八年级一模)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的磁铁A保持静止,则A受到向________(填“左”、“右”)的摩擦力。若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正在变大,说明此时滑片P________(填“向右”、“向左”)移动。
17.(2019·浙江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
当开关S接“1”,将滑动变阻器片P由a端滑向b端,弹簧将_______(选填:“伸长”或“缩短”);开关S接“2”,将滑动变阻器片P滑至b端,并剪断弹簧,让条形磁体穿过线圈,电流表的指针会_______(选填:“偏转”或“不动“)。
18.(2019·浙江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是____极,电源的D端是____极。
19.(2020·浙江宁波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玻璃球内的导线是分开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当用酒精灯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当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玻璃变成了________体,此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此实验也可以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
20.(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医学上使用的心肺机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所示。阀门K1、K2均为单向阀门,阀门K1只能向外自由开启:阀门K2只能向内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重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_______(填“N”或“S”)极,此时活塞将向_______(填“左”成“右”)运动。
21.(2019·浙江八年级一模)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所标注的 S 极,请标出图中给定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 N 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_________
三、探究题
22.(2017·浙江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__________.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1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_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5)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___________.
23.(2019·浙江八年级期末)“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甲、乙两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转动了。对于小磁针转动的原因,两位同学有着不同的假设:
甲:是因为导线通电发热,造成导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对流运动使小磁针偏转;
乙:是因为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1)没通电时,静止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_____。(选填“南方”,或“北方”)
(2)两位同学讨论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闭合开关,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预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将__________(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4)在做该实验时,下列操作中现象最明显的是(_________)
A.电流沿东西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正上方
B.电流沿南北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正上方
C.沿电流方向放置小磁针,使小磁针在导线的正下方
D.沿电流方向放置小磁针,使小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
24.(2020·浙江宁波市·九年级期末)小敏同学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ab中电流方向 ab运动方向
1 向下 无电流 静止不动
2 向下 由a向b 向左运动
3 向上 由a向b 向右运动
4 向下 由b向a 向右运动
(1)比较实验2和4,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小敏通过观察导线运动方向,来判断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3)小敏想在甲图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造,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他要把图甲中的电源换成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5.(2020·浙江湖州市·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小明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时,设计的系列实验装置。
(1)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设计的电路如左图所示。
①闭合开关后,左图中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为通电螺旋管的________极。
②本实验经过改进,还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请说出一种你的改进方法________。
(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时,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小明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________。
26.(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小强同学受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产生了探究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兴趣。探究过程如下:
(1)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放上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调节______(填“直导线”或“小磁针”)的位置,使小磁针静止时与直导线______(填“垂直”或“平行”);
(2)闭合电路时,该电路是______(填“通路”“断路”或“短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从而可增强电流的磁场;
(3)闭合开关,当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后,小磁针转回到原来的方向;
(4)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小磁针也发生了偏转,其N极所指的方向与(3)中是______(填“相同”“相反”或“不偏转”)的;
(5)通过以上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部分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弱;根据电源的正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拇指伸直,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拇指指的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所以b端是N极。故选D。
2.【答案】A
【详解】
根据安培定则,即用右手握住磁体,使拇指指向磁体N极的方向,其余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流向,由此判断,只有A符合这一假说。
3.【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于小磁针有磁性,所以,当铁棒靠近小磁针时,即使铁棒没有磁性,小磁针也会吸引铁棒,即甲图实验不能确定铁棒是否具有磁性,故A错误;
图乙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由于磁铁都具有指向性,而图丙中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方,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北极,故C错误;
从丁图知道,铁芯相同、电流相同,只是线圈的匝数不同,根据吸引的大头针的多少,能够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
闭合开关S后,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环形导线内部磁场向里,外部磁场向外,则小磁针的N极向里偏转.?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D
【详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和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以及磁场的方向有关,故要使导体运动方向改变,应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D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A
【分析】
(1)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越强,反映在磁感线上分布较密,磁场越弱,反映在磁感线上分布较疏;
(3)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4)任何磁体都有两个极:N极和S极。
【详解】
A.根据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对人体内部磁场存在的原因提出猜想:电流周围有磁场,人体内有电流,故A正确;
B.人体内部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很弱,若用磁感线描述人体内部的磁场和地磁场,则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较疏与地球的磁场,故B错误;
C.人体内部磁场的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故C错误;
D.任何磁体都有两个极:N极和S极,把人体看作一个磁体,该磁体也有磁极,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D
【详解】
A.a接P,b接c、d接Q,则磁性强弱相同,但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同,所以相互排斥,故A不符合题意;
B.b接P,a接c、d接Q,则磁性强弱相同,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反,所以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
C.a同时与c、P相连接,b同时与d、Q相连接,但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同,所以相互排斥,故C不符合题意;
D.a同时与d、P相连接,b同时与c、Q相连接,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反,所以相互吸引,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8.【答案】C
【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2)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
【详解】
A.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图片可知,入射角为
90°-50°=40°
因此二角相等,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磁铁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当两个N极靠近时,二者之间相互排斥,磁感线呈顶牛之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螺线管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因此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详解】
根据安培定则判断,L线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P线圈的左端也是N极,右端也是S极,也就是说,中间靠近的位置,两线圈的极性相同,因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则这两个线圈相互排斥而左右分开。故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B
【详解】
A.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B正确;
C.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所以小磁针的S将靠近螺线管的N,小磁针的N将远离螺线管的N,故小磁针发生了顺时针偏转,小磁针最后的指向是S极指向螺线管,N极指向水平向左,故C错误
D.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所以小磁针的S将靠近螺线管的N,小磁针N将远离螺线管的N,故小磁针发生了逆时针偏转,小磁针最后的指向是S极指向螺线管,N极指向水平向左,故D错误。
11.【答案】D
【分析】
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通电时,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导体相当于用电器。
当导体所在的回路在切割磁场的时候,导体会产生感应电压,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导体相当于电源,并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甲图: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金属棒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乙图: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计的指针摆动,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详解】
A.甲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乙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错误;
B.甲实验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乙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实验时,甲实验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用电器,乙实验中导体ab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故C错误;
D.甲实验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的实验装置,乙实验是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详解】
A、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A正确;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故B正确;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不能说明生命可以由无机物转变而来,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证明了电流能产生磁场,故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分析】
将图片展示的实验和原理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详解】
A.当条形磁铁与小磁针为异极时,二者之间相互吸引,为同极时相互排斥,说明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不合题意;
B.铁棒本身没有磁性,不能吸引铁屑。当磁铁靠近铁棒时,铁棒被磁化,将下面的铁屑吸引起来,故B不合题意;
C.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C不合题意;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上端 左盘下降
【详解】
(1)[1]电磁铁正面电流方向从右向左,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下端为N极,则上端为S极。
(2)[2]当A加速上升时,可知A受到向上的吸引力大于A的重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可得A对B向下的吸引力大于A的重力,因此左盘受到的压力比A静止时更大,故左盘下降。
15.【答案】磁场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检测磁场的存在 转换法
【详解】
(1)[1]根据题意知道,这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实验中,开关闭合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2]由于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的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表明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3]由于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能够发生偏转,所以,说明小磁针是用来检测磁场是否存在的;
(4)[4]磁场客观存在,但摸不着、看不到,但实验中通过小磁针的转动检测磁场的存在,即应用了转换法。
16.【答案】右; 右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对条形磁体有向左的作用力。而水平放置在桌面的磁铁A仍静止,则A受到桌面右的摩擦力,若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正在变大,说明螺线管对条形磁体的推力在变大,此时滑片P向右移动,减小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电流。
17.【答案】伸长、 偏转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开关S接“1”时,电路为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变化,利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N、S极,然后根据磁极之间的作用判断弹簧长度的变化;
(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1)当开关S接“1”时,电路为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
将滑动变阻器片P由a端滑向b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
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所以,螺线管对磁铁的斥力逐渐增大,弹簧将缩短.
(2)当开关S接“2”,将滑动变阻器片P滑至右端时,电路为闭合电路,
剪断弹簧后,条形磁体穿过线圈,相当于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故答案为:缩短;发生偏转.
18.【答案】S 负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小磁针静止时,S极靠近电磁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电磁铁B端应为N极,A端为S极;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应由右端流入,故电源C端为正极,D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19.【答案】导体 磁场
【分析】
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它受到了磁力的作用,即电磁铁产生了磁场,因此这时有电流通过整个电路,那么这时的玻璃肯定能够导电,据此分析即可。
【详解】
[1][2]由实验现象可知,当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玻璃变成了导体;此实验也可以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0.【答案】N 右
【分析】
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活塞的移动方向,则可知血液的流动方向。
【详解】
[1][2]已知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此时同名磁极相对,故活塞右移,K2关闭,K1打开,处于送血状态。
21.【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通电螺线管的S极在上方,则N极在下方,可以先画出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相当于条形磁体,外部磁场方向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箭头指向S极,小磁针的N极指向磁场的方向,在上方。如图。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从下端流回电源的附近,因此上端是电源的正极,下端是负极。请标出图中给定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2.【答案】B 不具有 电流 小 C
【详解】
(1)由题意知,组成层膜的两种金属有一种是易磁化的金属铁钴镍中的其中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故选B;
(2)由图知:当d=2.2nm时,趋近于1,即在施加磁场前后,复合膜的阻值变化较大,不符合“巨磁电阻效应”,即此时复合膜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化为电流,即将磁场的变化(磁信息)转化电流的变化(电信息);
(4)同(2),由图知:当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1,即:R(5)在“硬盘的磁信息”中,左数第二、三、五格均为有磁区域,由“巨磁电阻效应”知,此时电阻要变小,相应的电流要变大;而左数第一、四格为无磁区域,电阻没有变化,电流较小;根据上面的分析知,只有C图符合上述要求,故选C.
23.【答案】北方 见详解 改变 B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没通电时,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没通电时,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N极指向北方;
第二空.如果乙正确,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磁场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磁针偏转的方向不变;
第三空.由于电流产生的磁场在导线上、下方的方向相反,当小磁针从下方移到上方之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会相反;
第四空.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小磁针有磁场力作用,但地磁场也对小磁针有磁场力作用(指向南北),所以为了回避因地磁场的作用,因此将导线须南北放置,若偏转说明是通电导线的磁场引起的,且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不能在导线的延长线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4.【答案】电流方向 转换法 灵敏电流计
【详解】
(1)[1]比较实验2、4,磁场方向相同,电流方向不同,导体运动方向不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2]实验中通过观察导线运动方向,来判断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3)[3]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需要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电源来显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25.【答案】S 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比较螺线管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使两次实验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分析】
(1)①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螺线管的极性;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线圈匝数相同而改变电流,即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探究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流相同,而这个目的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实现的。
【详解】
(1)①[1]根据左图可知,小磁针的N极向右,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
②[2]本实验经过改进,还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我的改进方法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比较螺线管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2)[3]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使两次实验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26.【答案】直导线 平行 短路 电流 相反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详解】
(1)[1][2]由于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会位于南北方向,要能观察到小磁针由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偏转,通电直导线不能放在东西方向,应将导线南北方向放置,并且平行放在小磁针的正上方。
(2)[3][4]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回到负极,电路中没有用电器,即此时发生电源短路,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可增强电流的磁场。
(4)[5]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小磁针也发生了偏转,其N极所指的方向与(3)中是相反的。
(5)[6]放在磁场中的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说明小磁针处在磁场中,由此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7]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说明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也改变,由此可知: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