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氧化和燃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了解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的异同点。
(2)知道燃烧的概念,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认识自燃和爆炸。
(4)了解灭火的原理和一般方法,熟悉火灾自救的措施。
(5)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变化,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和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生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一般的火灾自救措施,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氧化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跟 氧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氧化反应的分类:(1) 缓慢氧化 :进行得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甚至在短期内不易被察觉。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铜和铁生锈等。(2) 剧烈氧化 :反应十分剧烈的氧化反应,如物质的燃烧等。
3.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 氧化 性。
【教师点拨】
1.氧化反应中的“氧”并不仅仅指氧气,还可以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只是氧化反应中的一种形式。
2.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跟进训练】
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 A )
A.燃料的燃烧 B.金属的锈蚀
C.食物的腐烂 D.塑料的老化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D )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过氧化氢水+氧气
D.铝+氧气氧化铝
3.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氧化反应都会发光、放热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酿酒和酿醋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识点二 燃烧的条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1~8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燃烧是可燃物质跟 氧气 发生的一种 发光 、 发热 、 剧烈 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 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 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不同 。
3.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是有 可燃物 ;二是要有 助燃剂 ,常用的有氧气;三是 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
4.物质在 缓慢氧化 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 散失 ,就会使温度逐渐 升高 ,达到 着火点 时,不经点火,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 缓慢氧化 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 自燃 。
5.如果燃烧以 极快 的速度在 有限 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 热 ,使气体体积急剧地 膨胀 ,就会引起爆炸。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也能为人类服务,如定向爆破。
【合作探究】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答:枯枝落叶长期堆积,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热量积聚,温度升高,达到枯枝落叶的着火点后,不经点燃就能燃烧。
【教师点拨】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广义上的燃烧是指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即燃烧并非都需要有氧气参加),如H2能在Cl2中燃烧,Mg能在CO2和N2中燃烧等。
2.有发光、发热现象的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3.教材中讲的爆炸是指化学性爆炸。生活中的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如燃放爆竹;有的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有的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如原子弹爆炸。
4.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条件下,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跟进训练】
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2.下列场所可以使用明火的是 ( D )
A.加油站 B.面粉厂
C.烟花销售点 D.空旷的露营区
3.孔明灯的火焰温度可达到300 ℃,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D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D.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灯罩的着火点
知识点三 灭火与火灾自救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2~8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自然界里, 剧烈氧化 和 缓慢氧化 都可导致火灾。
2.灭火的原理:清除 可燃物 或使 可燃物 与其他可燃物隔离;使可燃物与 氧气 (或空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 着火点以下 。如森林灭火,开辟隔离带;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或倒入蔬菜;用水灭火等。
3.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泡沫 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2)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使用时一定要先将手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4.火灾自救措施
(1)发生火灾时,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再拨打“ 119 ”报警求助。若火势扩散,应尽快离开现场,沿途要 关上大门 ,以 减低 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 乘电梯 或升降机,以免停电被困。
(2)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室内浓烟密布时,应 俯伏 在地上爬行及用 湿毛巾 掩盖口鼻;用 湿毛巾 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合作探究】
水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油库着火时应该怎样灭火?当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
答: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油库着火时,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教师点拨】
1.用水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能降低温度,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金属钠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会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引起爆炸,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跟进训练】
1.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D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2.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3.下列灭火方法中主要是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 C )
A.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
B.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
C.用水浇灭烟头
D.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
知识点四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4~8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 能量 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如燃烧反应能 放出 热量,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则需要 吸收 热量。
2. 化学能 和 电能 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 热 、 光 、 电 等。
【教师点拨】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与氧气反应要点燃,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不能简单地从反应条件进行判断,而要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行判断。
【跟进训练】
1.下列活动中,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
B.凡是需要点燃的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D )
A.天然气燃烧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镁带与盐酸反应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