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一讲一练
第六讲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讲解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含义: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实例:受到风的影响而形成的旗树;受到光的影响而向窗户方向生长的龟背竹;由于缺水,沙漠中植物稀少等。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的生物。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概念
举例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相互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
营群居生活的蜜蜂、蚂蚁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的斗争。
繁殖季节,两只公鸡为争夺母鸡而斗争;农田中相邻的同种作物植株间会发生对阳光、水分和养料的争夺。
种间关系
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豆科植物和豆瘤菌。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不是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虫吃草,鸟吃虫,狼捕食羊。
竞争
指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
互助互利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的关系,分开后能独立生活。
花和蝴蝶
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关系。
蛔虫和人体,菟丝子和豆类植物。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生长在沙漠地区的骆驼刺根深而叶小;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也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保护色:物为适应栖息地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他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如生活在冰雪世界的北极熊、北极狐等体色为白色。
警戒色:有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或斑纹。警戒色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受攻击。
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生物利用拟态可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如尺蠖极拟树枝,蜂蝶幼虫极拟鸟粪等。
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四肢,适于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以便觅食和躲避敌害。
许多生物还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沙漠中的动物,如蝎子,白天往往把自己藏在数厘米的沙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漠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
综上,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巩固提升训练
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 B.?生物繁殖能力退化
C.?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身,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但当环境条件有变化时,如金小峰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 ??)
A.?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 B.?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
C.?雷鸟在降雪前换上白色的羽毛 D.?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
3、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中降水稀少的适应
4、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___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___。
5、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来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的时候才会出汗,这是对沙漠________的适应。
(2)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是对在________生活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mm,这是对________的环境的适应。
(4)旗形树,其树冠像一面旗帜,这是对自然环境中________的适应。
以上事实都说明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________是普遍存在的。
6、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可知:
(1)河虾的体色是________,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河虾的头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________武器。
(2)下列属于河虾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是???????? (可多选)。
A.片状的游泳足 B.扇状的尾 C.羽毛状的鳃 D.纤细的腿脚
E.曲度特别高的眼球 F.头部有额剑 G.身体质地透明,有外壳
?
7、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写两个即可)。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
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________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8、32.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平均值
(次·min-1)
1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25℃
97(每条金鱼测3次)
2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35℃
97.5(每条金鱼测3次)
3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15℃
35(每条金鱼测3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可以通过观察每分钟金鱼________张合的次数来测定。
(2)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同一条件下________测金鱼的呼吸次数。
(3)在2号组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组与2号组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因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他们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一位同学捕捉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__。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确定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_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4)三位同学捕捉到的蜗牛大小不一,实验报告中要求填写“蜗牛的质量约为多少”,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____。
A.选出最大的蜗牛称质量 B.选出最小的蜗牛称质量 C.无论大小一起称量,然后求平均值
10、某中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该同学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做出推测:黄粉虫能够吃塑料。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然后她开始了实验。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增加了。
(1)该同学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她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实验设计的句子,在句子下面画线。
(3)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对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1、 【解答】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的狩猎和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故答案为:C
2、 【解答】题中棉红铃虫用结茧保护自己,但在金小峰前来产卵时,棉红铃虫的茧就成了使自己暴露的原因。反映出保护是相对的。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没有体现出保护的相对性,A错误;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是一种警告,没有体现出保护的相对性,B错误;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是竹节虫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没有体现保护的相对性,D错误;雷鸟在降雪前换上白色的羽毛,在雪中白色的羽毛与环境相同起的保护的作用,而在降雪前与环境颜色不同会暴露自身,与棉红铃虫体现同一原理,C选项正确。
故选C
3、【解答】A、据图可知: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 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符合题意;
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解答】(1)种子是植物的花经过受精作用后发育形成的,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发育形成的;
(3) 茄的果实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是秋茄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1)有性;(2)子房;(3)适应。
5、【解答】(1)在炎热的沙漠中气候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2)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睡莲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3)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所以,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mm,这是对寒冷的环境的适应。
(4)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虽然能生长枝条,但也比正常树木的枝条少很多,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也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这些原因,使得这一带的树木基本上都变成了旗形树,因此旗形树冠是盛吹定向强风形成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中风的适应。以上事实都说明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故答案为:(1)缺水;(2)水中;(3)寒冷;(4)风、适应。
6、【解答】(1)河虾的体色是青绿色,身体可分为头胸部、腹部两部分,河虾身体质地半透明有外壳,功能是保护内脏器官,河虾头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防御和攻击敌害武器。
?(2)片状的游泳足、扇状的尾、羽毛状的鳃、纤细的腿脚、曲度特别高的眼球这些都是河虾能够适应环境的特征,但是头部有额剑、身体质地透明,有外壳这是河虾的外貌特征,与环境无关。
故答案为:(1)青灰色;头胸部;腹部;防御和攻击 (2)? A B C D E
7、【解答】(1)由资料可知,影响柑橘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阳光、水分等。
(2)为了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对照实验。可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平均(或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株进行试验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信。从实验结果可知,当把柑橘苗种在海拔高度为300m的朝南坡地时,柑橘产量最多,个体最大,最甜。此实验可证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或光);(2)平均(或随机);避免偶然性;海拔高度为300m的朝南坡地;环境影响生物
8、【解答】(1)水进入鱼口后会由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盖时,水中的氧气会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以完成呼吸。所以实验中,通过观察每分钟金鱼鳃盖(或口)张合的次数来测定其呼吸频率。
(2)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同一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金鱼的呼吸次数。
(3)在2号组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更合理。因为2号组由于加入热水使得水的体积增加,导致又多了一个变量水的体积。
(4)从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增加。
故答案为:(1)鳃盖(或口);(2)重复(多次);(3)4号组;2号组由于加入热水,水的体积增加,导致变量不唯一;(4)增加
9、【解答】(1)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捕捉蜗牛最多的应该是小明,所有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2)蜗牛昼伏夜出,三位同学捕捉蜗牛的时间是晚上。
(3)蜗牛怕阳光直射,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并在夜间活动。
(4)欲求蜗牛的质量,应将所有蜗牛一起称,再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A;(2)C;(3)A;(4)C
10、 【解答】(1)提出问题:该同学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作出假设:她做出的假设是:黄粉虫会吃塑料。
(2)制定计划:有关实验设计的句子: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
?实施计划: 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增加了。 这一现象说明黄粉虫会吃塑料,验证假设成立。
得出结论:黄粉虫能够吃塑料。
(3)表达和交流: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对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根据黄粉虫能够吃塑料的实验,可考虑用黄粉虫分解塑料,处理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 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 黄粉虫会吃塑料 ? ?(2) 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 ???(3) 根据黄粉虫能够吃塑料的实验,可考虑用黄粉虫分解塑料,处理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