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一讲一练
第八讲 生物群落
基础知识讲解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
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理解要点:
a 一定生活环境,即一定的区域,如一段朽木、一个花坛、一块农田等。
b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生物个体(即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植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群落结构
概念
举例
垂直结构
森林中的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有的挺拔粗壮,有的纤细矮小,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处于上层,灌木和小树处于中层,草本植物处于下层,贴着地面还有地衣和苔藓;动物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
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温度的大小等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森林中,光线被遮盖的地方适合苔藓植物生长;其他阳光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时间结构
种群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内其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北方的落叶阔叶林,春季抽新叶,夏季形成茂密的绿色林冠,秋季一片枯黄,冬季树叶全部落地。
巩固提升训练
1、据报道:今年漩门湾湿地公园又迎来一批新“客人”三只小白额雁。这也是首次有白额雁来玉环越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额雁的到来能增强湿地公园自动调节能力????????B.?白额雁及其栖息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C.?三只白额雁数量太少所以不能成为一个种群????????D.?白额雁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目前,湿地已经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此外,湿地也有它巨大的生态功能。上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形成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B.?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
3、香港在汀角红树林首次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汀角攀树蟹”属于消费者
C.?在生物分类中,“汀角攀树蟹”属于无脊椎动物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习近平总书记3月31日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样生长着大量的水藻、鱼、虾、鸟类等生物,就连白鹭每年冬季也到这里越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西溪湿地的部分食物网,请写出其中相对于涉禽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鱼类将植物或虾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________?(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3)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 ________。
5、在“五水共治”期间,杭城北部某热电厂因排放不合格被关停。有关部门将受该厂排出的含铜、汞、镉等重金属的污染的小河排干,清除河底的淤泥、水草和杂物,再引入活水,并在河中投放种有绿色植物的浮床,小河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1)整治后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
(2)经测定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镉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该小河中的浮床上应种植________,可有效清除含镉污染物。
植物种类
生长特点
污染物去除功能
凤眼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富集镉、汞、砷、硒、铜、镍等;抑制藻类生长
芦苇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
富集氮
石菖蒲
根系发达、分泌克藻物质
抑制藻类生长
水莲
根系发达
富集汞、铜等
(3)经整治后,杭州市政府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改善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__。
6、浒山江是慈溪的“母亲河”,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江入海,使塘河的水质曾一度恶化,鱼类品种由 50 多种衰退到 10 多种。通过“五水共治”,目前,原来几乎消失的鱼种又开始重现,尤其是放流量较大的鲢鱼和鳙鱼,它们是水体的“净化器”,每生长一公斤, 大约能吃掉 30~40 公斤蓝藻等浮游生物。
(1)塘河中的鲢鱼、鳙鱼和蓝藻、细菌等所有生物可以称为一个________。
(2)塘河水质曾一度恶化,许多经济鱼类濒临绝迹,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7、台州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近年来,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________(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________利用率。
(3)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匍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KCl ②CO(NH2)2 ③NH4HCO3
(4)如图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8、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其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这些肠道生物彼此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起到协助消化吸收、抵抗外来病原体等作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
(2)小明因不明原因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妈妈找出抗生素让他服用,但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认为抗生素易产生毒副作用、病原体耐药等危害,提出反对意见。小明不随意服用抗生素的理由还有 ________。
(3)小明去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医生给他开了针对性药物。为使其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医生决定为他静脉输液,但所输液体中不应含有的成分是 ??????。
A.氯化钠 B.维生素 C.脂肪 D.葡萄糖
9、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________。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________实现。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________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________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________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或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12H4O2Cl4)。
①二恶英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重,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减少通入类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10、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统计。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小白额雁的到来增加了湿地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因此会增强湿地公园自动调节能力。故A正确;
B: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不包括栖息环境。故B错误;
C: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物同种生的所有个体,与个体数量多少无关。故C错误;
D: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白额雁属于消费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 【解答】A、群落的分层现象是指群落中所有植物或动物种群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层次性,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芦苇这一种群的水平分布特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绿藻、黑藻等自养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现成有机物生存的是细菌、真菌等异养生物,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但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城市污水(内含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流入,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而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解答】A、 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生物种群,只有一种物种,而群落包含多个物种;故A错误;
B、 “汀角攀树蟹” 属于异养型,只能通过捕食来生存,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 “汀角攀树蟹” 拥有一个方形甲壳、很长的足和橙色的螯,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C正确;
D、由生物进化论可知,物种某种习性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解答】(1)食物链的开始总是生产者,之后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被吃的在左边,因此其中相对于涉禽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为:水藻→甲壳类→涉禽。
(2)鱼类将植物或虾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同化作用,因为这是鱼积累物质、储存能量的过程。
(3) 西溪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群落,因为?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故答案为:(1) 水藻→甲壳类→涉禽 (2)同化作用(3)群落
5、【解答】(1)整治后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经测定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镉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该小河中的浮床上应种植凤眼莲 ,可有效清除含镉污染物。
(3)经整治后,杭州市政府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改善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2) 凤眼莲 (3)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6、【解答】(1) 池塘中的鲢鱼、鳙鱼和蓝藻、细菌等生物,包含了多个物种,因此被称为群落;故答案为:群落;
(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 塘河水质曾一度恶化,许多经济鱼类濒临绝迹;故答案为: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群落;(2)自动调节能力。
7、 【解答】(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有多种生物,所以构成群落;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的利用阳光,且不同的植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钾肥是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其他不是;
(4) 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说明这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植物需要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补充;
故答案为:(1)群落;(2) 土地(或“能量”、“空间”、“阳光”等合理均可) ;(3) ① ;(4)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释放速率”) 。
8、【解答】(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因此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抗生素不具备识别能力,会对所有含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造成损伤。且呕吐不一定是细菌导致的,也可能是病毒导致的。
(3)血液中含有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血液中不含有脂肪。故C正确。
故答案为:(1)群落;(2)使用抗生素易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会对因病毒、有毒物质所引起的呕吐腹泻起作用;(3)C
9、 【解答】(1)小敏家庭院中含有多种植物,属于群落;由图可知, b、e是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垃圾中含有化学物质,通过焚烧的方式释放其中的化学能;小敏家消耗的电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小敏家一天日用电量为77.4÷30=2.58kw.h,发电厂一天发电80万千瓦时,所以可以供:80万÷2.58=31.0万;
(3) ① 物质二恶英的化学式为(C12H4O2Cl4),可知其由4种元素构成,碳元素与 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② A、二恶英是垃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少二恶英的排放要增加空气的通入量;故A错误;
B、 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可以让垃圾让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恶英的排放;故B正确;
C、 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难以燃烧充分;故C错误;
D、 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可以使较多的垃圾都能燃烧,从而燃烧的更加充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1)B;呼吸作用;(2)化学;77.4;31.0;(3)四;72:71;BD。
10、【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