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评卷(一)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20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溃退(kuì) 遗嘱(zhǔ) 镌刻(juàn)
B.桅杆(wéi) 翘首(qiáo) 凛冽(lín)
C.要塞(sài) 悄然(qiāo) 舰艉(wěi)
D.仲裁(zhònɡ) 娴熟(xián) 澎湃(pé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底赖 颁发 屏息 锐不可当
B.泻气 咆哮 边陲 摧枯拉朽
C.缅怀 新秀 由衷 眼花瞭乱
D.酷似 瞩目 磅礴 殚精竭虑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存款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古都北京,笼罩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阴影下。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这部小说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
②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
③小说还记录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启示。
④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⑤《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A.⑤②①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⑤③④①② D.②⑤③①④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8分)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都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分,50分钟)
(一)阅读下面新闻,完成8~11题。(16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2分)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
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报 春 花 开
杨木华
①这个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欣赏与否是人的事,开或不开是花的事。你看,又到报春花开遍山野的时节了。
②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报春花,向花诉说困了很久的心事。看着看着,脑海深处那些曾经遇见的报春一朵一朵入梦来……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④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初识是无心插柳。那天,我们一行人上苍山看杜鹃,在靠近峰顶的黄杜鹃树下,我发现两株开成球状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开两色:一株浅蓝,一株粉白。我偏爱蓝,对着浅蓝拍了又拍。那粉白一点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蓝花常见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台坡顶上,我遇见了大片的苣叶报春。在坡顶路边的潮湿处,先发现几棵苣叶报春,妻子说继续走一定会遇见更多花开。果真,向前不久,路转到北向的背阴坡时,我们遇见了苣叶报春花海。这里的苣叶报春,花葶一株比一株肥壮,伞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硕大,有的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有的独占高地傲视群花,有的在还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开放,拍着拍着,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色花中夹杂白色花的苣叶报春。蓝色也许才是本色,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
⑤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开在苍山的峰脊线上,它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更关键的是,它有硕大的花朵以及与众不同的形态。那年五月,我们上鹤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阴潮处,突然遇见了它。不见叶,只见五六寸高的圆形花箭,顶着一个横向伸出的浅紫色喇叭。穿过低矮的杜鹃林,林外草甸上无数喇叭正安静地举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声令下就会齐声吹响。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
⑥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那年,我们从一个叫关房坪的地方启程,顺着山脊线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台相机惬意拍摄。在接近峰顶的一个小山坳中,我看见了紫色的报春花。那是天然纯正的紫!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色,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色的纯紫,露珠的晶莹,一起组合成这花的名字:紫晶报春。花奇,叶片也奇——那叶的表面,似乎有一层润润的油性物质覆盖,让我们的心事也随之缓缓荡漾……
⑦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那天,我在黄草坝准备下山时,在一个巨石脚下,发现几丛微型报春花。
若是盛花时节,这样小的花一定会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开尽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点,得知这是“穗状垂花报春”。只顶着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状?花都仰着头开,怎么叫垂花?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⑧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2月28日,有删改)
15.文中所述的报春花有很多种,请你选择其中三种,谈谈它们分别给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何作者在不是春天的季节也看到了报春花?请你结合文本,谈谈标题“报春花开”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6分)
(1)第②段画线句“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画线句“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中,“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能否换成“其他花也就开了”?请你谈谈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报春花一样的事物影响着自己呢?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报春花”对你的影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50分钟)
1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1)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
请以“以________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2)“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网民对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
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要使用网络语言。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案解析
1.D A项,“镌”应读“juān”;B项,“凛”应读“lǐn”;C项,“悄”应读“qiǎo”。
2.D A项,“底—抵”;B项,“泻—泄”;C项,“瞭—缭”。
3.C 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D A项“近”与“左右”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一;B项缺少主语,去掉“使”;C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一面对两面。将“成败”改为“成功”或者在“培养”前加上“是否”。
5.D D项,“功在当代”与“利在千秋”两个短语之间的顿号应为逗号。
6.B
7.以表演者人少著称,多取材于泰山民俗文化。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抓住“一样”一词,思考中路军所遇敌情,筛选出西路军所遇敌情的相关语句即可。
答案: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
答案:“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10.略写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经过,详写东路军的渡江经过。因为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再加上东路军的渡江区域战略意义重大,所以这样安排。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作用的理解能力。在叙述之后适当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案: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报道的主题。
12.标题点明了文章说明对象——“朋友圈”的历史和今天,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老祖宗”是祖先的意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朋友书”是各类社会媒体的祖先,有着悠久的历史。
14.举例子 引用
示例:举例子:列举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崔颢题写赞语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古人旅途中题诗刻字发朋友圈,既体现文化品位,又获得陌生朋友点赞的情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①一入冬就开的寻常报春花,让作者感动于微小生命对于春天的渴望。②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让作者感到曼妙,感悟到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③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让作者感到高冷,有气势。④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让作者感到难忘。⑤九月间开放的穗状垂花报春,让作者明白报春花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任答三条即可)
16.①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②标题含义:指一年四季中作者看到的绽放的报春花;指心存爱与美好的报春花如果开放了,便是预示着希望与胜利的到来,能带给疫情中的人们以信心;表现出作者在疫情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17.(1)环境描写。描绘了成片的报春花开遍山野的美丽景色,渲染出悠闲惬意、充满生气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因疫情隔离不能见到报春花的思念之情,为下文回忆曾遇见多种报春花的感受做铺垫。
(2)不能。原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大理独花报春一呼百应的高昂气势展现出来,更能突出作者对大理独花报春的喜爱与崇拜。如果替换的话,语言表述较为平淡简单,不能有原文的效果。
18.示例:我上个学年对数学一窍不通,上课简直像听天书一样。不甘落后的我于是找习题加强练习、周末参加辅导班,想尽一切办法恶补数学。虽然下功夫很多,但是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我失望到了极点。出乎意料的是,上次的月考,我竟然破天荒地考了80分!这个80分,就像报春花一样,让我感到茅塞顿开,许多原来不明白的问题弄懂了。老师告诉我,这是我坚持苦学带来的突破!
19.【写作提示】(1)作文标题“以________的姿态前行”。关键是填充文题。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2)作文话题“点赞”。这是一个话题作文。范围很大,可以通过填充内容的方式,化大为小。如点赞的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情。所选素材能体现“点赞”的亮色特点,更要与文题相扣合。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