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课一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课一练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7 18: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选择题
1.(2020·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质量比较大
2.(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科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了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3.(2019·浙江八年级期末)科学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粒子的质量、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
欧美科学家已经成功制造出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据此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4.(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的数量一定等于
b
的数量
B.b

c
数量决定该原子的质量
C.c
的数量为
4

D.当该原子失去
2

a
时,该原子会带上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5.
N5
+
是一种具有爆炸性的高能材料,已知一个氮原子核内有
7
个质子。关于
N5
+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微粒中的质子数为
34
B.
每个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
该微粒由
5
个氮分子构成
D.
它是一种由
5
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6.(2019·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月考)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卢瑟福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道尔顿原子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7.(2019·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三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

A.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B.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
C.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
D.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8.(2019·浙江八年级期末)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哪些粒子数密切相关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9.(2020·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0·浙江九年级期中)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

A.化学性质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核电荷数
二、填空题
11.(2019·浙江八年级期中)从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
(2)Mg和Mg2+属于同一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数。
12.(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人们为了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尤其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
1911
年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α
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
α
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7000
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
1μm,重叠了
3000
层左右的原子;③探测屏﹣﹣α

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
α
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2)卢瑟福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他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原子中存在这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6·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7)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三、探究题
14.(2017·浙江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
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5.(2019·全国八年级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
μm厚度的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下图中的________。
A.?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重量集中在核上
16.(2019·浙江八年级期末)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之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答案部分
1.C
【详解】
A.根据图片可知,只有少数α粒子受到电磁力而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绝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过,根本没有受到撞击,这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α粒子发生偏转,只能说明原子核内含有质子,没有任何现象说明其中后中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α粒子偏转的角度非常大,说明受到的电磁力很大,即原子核质量比较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符号“”
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是X、Y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m个电子得到的;X、Y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a、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a、b,故a-n=c+m,故选C。
3.B
【分析】
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详解】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A不正确;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故B正确;
C、因为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故C不正确;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D不正确。故选B。
4.B
【详解】
A、由图可知,微粒a是核外电子,微粒b是原子核内的不带电的中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a、c的数目相同,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微粒b是核内的中子,微粒c是核内带正电荷的质子,所以b

c
数量决定该原子的质量,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微粒c是核内的带正电荷的质子,核外的电子,即微粒a的数目为6,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c的数量为6,选项错误;
D、微粒a是核外电子,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所以当该原子失去
2

a
时,该原子会带上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一个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则N5+阳离子中有5个原子,质子数为5×7═35,故A错误;
B、由N5+阳离子可知,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离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该离子中是由5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构成,故C错误;
D、N5+阳离子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离子,而不是单质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模型建立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按时间的顺序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
故选:C。
【点睛】
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A
【分析】
根据质子数和电子数关系判断带电荷情况。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荷。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一个单位的正电,带正电的是阳离子。所以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故选A。
8.B
【分析】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详解】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B。
9.B
【详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因汤姆生发现的原子是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两部分组成,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乙(原子核)。故选B。
10.D
【详解】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变成了钠离子,电子数、电子层数等发生了变化,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D。
11.②

【解析】
【详解】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填:②;
(2)Mg和Mg2+属于同一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填:③;
12.不会
原子核
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详解】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故填不会。
(2)α粒子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故填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故填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13.
【详解】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2)几种粒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原子核、质子;
(3)几种粒子中,不显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4)原子中,中子与质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
(5)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同一原子中数目相同的粒子是质子与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6)原子中,中子与质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并且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填质子和中子;
(7)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填分子、原子。
14.原子中大部分都是空的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ABD
【详解】
(1)[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
[2]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
[3]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
(2)[4]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选项D符合题意;
15.不会
原子核
B
C
【解析】
【分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详解】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由上分析可知原子结构如图C;
故答案为:(1)不会,原子核(2)B?
(3)C。
16.不会
原子核
【详解】
[解释与结论]
极少数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个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而言较大的粒子的斥力,这说明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