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 第2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 第2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3 06: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ren de sheng huo xu yao kong qi
老师:赵老师
年级:七年级
如果没有食物,人可以存活几周;
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秒都无法生存。
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十几秒,你可能就会
感到胸闷、头晕。
学习目标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保健与急救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01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其表面覆盖
黏膜,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保证
气体的畅通,并对吸入气体有清洁、温
暖、湿润的作用。
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鼻腔
灰尘
清洁
湿润
温暖

发声
软骨
肺泡
注意:
1.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通过会厌软骨的作用保证正常的生命
活动进行。
2.声音的发出与喉部的声带有关。声带由声带肌、声带韧带、黏膜三
部分组成。两片声带中间的狭长裂口叫做声门裂。说话时,声带拉紧,
声门裂缩小,呼出气体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3.痰是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以及黏液所黏附的
灰尘和细菌等组成的,不是在鼻中产生的。
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1.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
2.冬天,我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 2.5指数“爆表”(PM 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 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
呼吸过程
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运动
2. 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动脉血与静脉血
4. 组织处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由肋骨、胸骨、脊柱围成的笼状结构。有弹性和活动性。
胸腔:胸廓与膈围成的空腔。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图1:模拟肋间肌运动对胸廓前后径大小影响
图2:模拟膈肌运动对胸腔容积的影响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与呼气的过程:
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时其气压就会变低,体积缩小时气压就会增高。气压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

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场所: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总是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往相对含量低的地方扩散。)
肺泡与其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肺泡数量多;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过程: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动脉血:富含氧气的血液,颜色鲜红。
静脉血:氧气含量少的血液,颜色暗红。
运输途径:体循环与肺循环。
组织处的气体交换
场所: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过程:氧气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
例1 .如图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例2. 如图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呼吸时,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气体是氧气
B.经过此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A气体是氧气
D.气体从外界进入肺泡时,肺内的气压
大于外界气压

例3.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应是( )
A.肺泡
B.血管Ⅰ
C.血管Ⅱ
D.组织细胞

补充氧气穿过几层细胞问题。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02
能量的摄取
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的说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注意:辨析有机物和无机物。
食物所含的能量可以用热价来表示。
热价: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
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
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食物
热价
食物
热价
猪肉
16.54
面粉
14.81
牛肉
7.20
大米
14.43
鸡肉
6.99
玉米面
14.98
鲫鱼
4.52
花生
22.82
鲜牛奶
2.89
黄豆
17.24
能量的释放
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有机物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氧气不断由呼吸系统进行补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都会摄入一定量的功能物质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之后,人体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影响能量消耗的原因主要有年龄、性别、体质以及发育阶段等。活动强度不同,所要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
食物热效应:由于进食而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呼吸保健与急救
03
Y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改善空气质量的最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也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Y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自2011年开始,我国内地在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
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吸烟会导致人:
患支气管炎
致癌
记忆力下降
过早衰老
危及他人
......
Y
人工呼吸
判断人工呼吸有效的方法:
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
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排出。
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于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每分钟呼吸次数:16-18次。
课后练习
1.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B.图二是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定有无心跳
C.图三中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①
D.图四是心肺复苏的正确做法,乙先做30次心脏按压,甲再做2次人工呼吸
2.如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 ]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
官,它是____________的场所。______
是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
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a、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实现;c、d表示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实现。
课后练习
2.如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
液从[4]端流到[5]端,其成分变化是___
_________气体含量减少。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
肺泡时,图一中[3]膈肌应处于________
状态。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3.观察如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D上升时,胸腔容积减小
B.图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
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