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A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目前地球上所生活的生物中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种类约 ( )
A. 200多万种 B.300多万种 C.100多万种 D.50多万种
2.下列关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身高应相同
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而繁殖后代
C.同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
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
3.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种群的是 ( )
A.鲫鱼和鲢鱼 B.太湖中的所有鱼
C.太湖中的鲫鱼和黄河中的鲫鱼 D.太湖中的两条大小不同的鲫鱼
4.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种群就是生物分类单位中的种
B.同一种群的生物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C.同一物种一定属于同一种群
D.一个种群的分布面积一定超过10平方千米
5.一个生态系统中可以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连接交叉,形成一种联系叫做 ( )
A.食物链的联络 B.食物链的相互作用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结构
6.下列环境中生物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 )
A.南极 B.沙漠 C.青藏高原 D.热带雨林
7.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特征是 (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多,变化大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相等
C.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D.B、C都对
8.如图(见课本P36)是1990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 )
A.我国人口中老人占少数而且50岁以上人口性别比接近1
B.我国人口结构中儿童占少数而且新出生人口中女孩占多数
C.我国在70年前有一个生育高峰
D.我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已失调,20多年后因缺少男性,很多女孩将找不到丈夫
9.衡量人口性别结构最常用的指标是 ( )
A.男性人口数 B.女性人口数
C.性别比例 D.男性占全部人口的比例
10.一段时期内当某一生物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中生物数量将 (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会变化 D.不断下降后再回升
11.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人
1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池塘群落中细菌与鱼两种不同的生物,彼此间不存在联系
B.池塘群落中细菌与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彼此间存在联系
C.一个群落中只有一个种群
D.池塘群落只包含动物、植物,不包括微生物
13.一般来说,处在森林群落上层的是 ( )
A.苔藓地衣层 B.灌木层 C.草本植物层 D.乔木层
14.下列各种生物生存现象属于受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蚯蚓使土壤疏松 B.沙地上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森林上空空气湿度较大 D.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叶刺
15.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
A.蜜蜂在鲜花上采蜜 B.蛔虫生活在人体内
C.葡萄茎缠着竹竿往上生长 D.农田中的相邻植株争夺营养
16.水中生物的数量分布通常是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深水中食肉性鱼类增多 B.深水中更咸
C.深水中阳光不足 D.深水中温度升高
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
C.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
D.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米,里面也生活着不少生物,这个海沟也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
18.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9.一棵枯树上生活着许多蚂蚁、蜘蛛以及青苔,则这棵树属于 ( )
A.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群落 C.一个种群 D.一个种
20.下列叙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草原上的所有青草
C.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
D.海洋中的所有生物及海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2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一定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食物关系 B.竞争关系
C.寄生关系 D.共生关系
22.下列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的是 ( )
A.鼠→蛇→鹰 B.小麦→蝗虫→燕子
C.细菌→青草→羊→狼 D.羊→狼→细菌
23.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24.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不断循环的
B.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单向的而且不断减少,而能量则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反复循环
C.生态系统中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反复循环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不断减少
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变的
B.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保持绝对的稳定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可能在小范围内变动,但相对是稳定的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中保持不变
26.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狼被人捕光,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则野生鹿的数量将 (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27.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 ( )
A.禁渔三年 B.捕捞彻底
C.适量捕捞 D.饲养单一品种
28.人类作为生物圈的一员,也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如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含量的多少。人类学家发现,白色人种一般生活在北方高纬度地区,黑色人种一般生活在热带低纬度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30.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30题图)
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二、填空题(32~38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35分)
31.小明在校园研究学校内的植物,他发现学校内共有樟树30棵,同时他从学校办公室调查知道学校占地60 000平方米,则校园内樟树的密度是 ____。
32.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总和称为 ,森林中的植物分布时通常具有
现象。
33.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 、 、 和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34.绿色植物通过 将光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 中,然后这种能量通过 和 传递到各种动物中,能量在生态系统流动的过程中方向上是___ _,数量上__ __。
35.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 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种类 ,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36.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在不断进化以 环境,生物只有
环境才能生存。
37.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 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 。
38.空气中的氮元素能够为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 、 、 三 种固氮作用,生物吸收的氮元素经过 的分解作用又循环回到大气中。
39.市场上现在有一种作为家庭摆设的玻璃生态球,球体密封,里面灌水,底部有泥沙,水中生活着绿色水藻和几条小鱼。请根据这个生态球的情况,分析以下问题。
(1) 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这样可以使水藻进行 。
(2) 绿藻为小鱼提供 和 ,小鱼为绿藻提供 ,所以两者都能生存。
(3) 要使绿藻和小鱼能长期生存,生态球中还必须有 ,它能分解 ,为绿藻提供 。
40.白桦林中的鸟类一般以林中的昆虫为食,为此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同时放飞了1000只白娥和1000只黑娥,一个月后发现白娥尚剩830只,黑娥只剩123只。这一实验验证了一个基本道理:___ _____。
41.某小城有一条小溪贯穿而过,溪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溪边办起了许多小型化工厂,经常将污水、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溪中,结果导致溪水变黑发臭,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小溪的这种变化说明小溪的 遭到破坏。
(2) 造成此种破坏的原因是 。
(3) 要恢复小溪本来的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 __。
42.右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根据右图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 。
(2) 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并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
(3) 企鹅生存所需要的有机物最终来自于 ( )
A.大鱼和小鱼 B.太阳
C.浮游植物 D.以上都是
(第42题图)
43.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食物链,如图所
示。
(1) 该4种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 ___。
(2) 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农药DDT的含量是逐级累积的,所以
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3) 写出这4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
(第43题图)
44.据报道,北京孔庙内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有的已有7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饱经风霜的树干随处可见被害虫侵蚀的痕迹。据调查,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右食物网简图表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食物网中的红蜘蛛、蚜虫是危害古树的害虫,它们 (第44题图)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 条。
(3) 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三、综合题(45题8分,46题4分,47题8分,共20分)
45.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农场中的蔬菜、果树、水稻属 于 。
(2) 下列农场作业的措施中,不影响激素作用的有___ _。(填序号) ①果树整枝修剪 ②剪取带芽的枝条扦插 ③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
(3) 农场种植的莴苣叶上出现了许多褐斑,且茎秆细弱易倒伏。为改善此生长状况,农场准备施钾肥。下列钾肥中含钾量最高的是_ ___。(填序号) ①K2SO4 ②K2CO3 ③KNO3 (第45题图)
(4) 写出该生态农业系统结构模式的两个优点_ ___。
46.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渔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__ __;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 %最合适。
(第46题图)
47.啄木鸟是我们熟悉的森林益鸟(如图),它有形似凿刀的喙和长而带钩的舌,因此在消灭农林害虫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啄木鸟在树上攀跃过程中,用喙叩树,像是给树诊病的医生,当觉察到树内有虫子爬动时,就啄破树皮,用舌将虫子钩出来吃掉,故有“森林医生”的美称。
(1) 啄木鸟的喙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此结构有利于增大 (选填“压力”或“压强”),从而啄破树皮。
(2) 啄木鸟“觉察到树内有虫子爬动时,就啄破树皮”这一过程在生理学上称为 。
(3) 在“树→虫子→啄木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是以
能的形式流动的。
(4) 用啄木鸟消灭农林害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除了具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的优点外,还有哪些优点?
(第47题图)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A卷)
一、1.A 2.B 3.D 4.B 5.C 6.D 7.C 8.A 9.C 10.A 11.A 12.B 13.D 14.D 15.B 16.C 17.D 18.B 19.A 20.D 21.A 22.B 23.B 24.C 25.C 26.C 27.C 28.A 29.C 30.B
二、31. 0.0005棵/平方米
32.植物群落 分层
33.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34.光合作用 有机物 食物链 食物网 单向 逐级递减
35.自动调节 越复杂 越多
36.适应 适应
37.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38.雷电固氮 人工固氮 生物固氮 微生物
39.(1)有阳光 光合作用
(2)食物 氧气 二氧化碳
(3)分解者 有机物 无机物
40.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41.(1)自动调节能力
(2)化工厂排放的N、P有机物使水中的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死亡,破坏了食物链
(3)禁止排放污水等
42.(1)浮游植物
(2)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3) B
43.(1)甲
(2)丁
(3)甲→乙→丁
44.(1)初级消费者
(2) 4
(3)古树→红蜘蛛→七星瓢虫(或“古树→红蜘蛛→麻雀”;或“古树→蚜虫→七星瓢虫”;或“古树→蚜虫→花喜鹊”)
三、45.(1)生产者
(2)③
(3)②
(4)能量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少、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等
46.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或网眼越小,种群相对数量越少) 33
47. (1)压强
(2)反射
(3)化学
(4)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