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B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2.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 )
A.生物群落 B.生态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物种群
3.沙漠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有发达的根系。造成这种特点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阳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食物链间的关系
5.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 ( )
A.区域大小 B.生物数量多少
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 D.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物种类的多少
6.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
A.太阳能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7.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条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
8.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是 ( )
A.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 B.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强
C.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 D.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
9.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生态关系 B.食物关系
C.物质关系 D.能量关系
10.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都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
A.地震、火山爆发 B.台风、水灾
C.泥石流、草原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鱼类
11.某一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细菌、真菌、鼠、蛇、鹰,其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细菌、真菌 B.绿色植物
C.鹰、细菌 D.鼠、蛇、鹰
1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简单相加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
13.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4.最简单的生态系统,必须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
A.动物和植物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15.下列各种生物形成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植物→兔→鹰 B.植物→狼→山羊
C.阳光→青蛙→蛇→鹰 D.兔→狼→细菌
16.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
C.毁林开荒 D.草原过度放牧
17.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鱼类、浮游动物、绿色水生植物、真菌等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从哪类生物开始的 ( )
A.绿色水生植物 B.浮游动物
C.鱼类 D.真菌
18.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并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 )
A.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C.生物个体间的互助现象 D.生物个体间的竞争现象
19.一个湖泊中有藻类、水蚤、虾、鲤鱼、莲等,这里可以看成是一个 (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链
20.下列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受温度影响的是 ( )
A.仙人掌叶变成刺 B.蝶类在白天活动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 D.人参只能在密林下层生长
21.对于某个特定的自然区域而言,下列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从大到小为 ( )
A.群落、生态系统、种群、个体
B.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个体
22.分解者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下列哪种生物不属于分解者 (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蚯蚓 D.草履虫
23.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生物影响最敏感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阳光、水 B.温度、水
C.水、土壤 D.阳光、温度
2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 ( )
A.流向消费者 B.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经分解者释放 D.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25.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只有约10%的能量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到下一营养级,这主要原因是 ( )
A.下一营养级吃了上一营养级 B.上一营养级因死亡而损失能量
C.上一营养级因各种生命活动而消耗能量 D.下一营养级因生命活动而消耗能量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类生产活动一定要有限度
B.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
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
27.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措施,这是因为
( )
A.我国耕地数量太多,没有必要拥有过多的耕田
B.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乱砍滥伐现象,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木材数量太少,急需更多的木材
D.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退化,种粮食不如种树
28.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 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第28题图)
29.如图表示abc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
概念
选项
a
b
c
A
动物
植物
非生物
B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C
细胞
组织
器官
D
光能
电能
化学能
(第29题图)
30.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第30题图)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二、填空题(31~37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31.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 ____、 ____和 ____ 。
32.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会随植物群落的分布而出现 _ ___分布现象。
33.首先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英国植物生态学家斯坦莱强调生物与 ____的统一。
3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它包括了地球上的 ____,以及 __
__ 。 它的范围,上限可达约 ____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约 __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者距地面深达 ____千米的岩石层。
3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你将其中缺少的部分填完整。
(第35题图)
36.假如不考虑生物个体的迁入或迁出因素,一个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和 。
37.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 或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最主要。
38.微生物或少数动物能把植物遗体或遗物中所含的 分解为 ,所以称为分解者。
39.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往往分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这两类因素往往 作用, 因素可以导致 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40.为了实现环保的目标,必须贯彻实行 的方针。
41.某小湖边建立了一个化工厂,化工厂的废水没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中,然而湖水质量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说明 __;后来人们在湖边建立了几十家化工厂,湖水很快发黑变臭,湖中鱼虾绝迹,这说明_ ___。
42.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 ___。
43.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关成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43题图)
(1) 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__条食物链。
(2) 请你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
(3) 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__,还缺少的成分是 __和 __ ____。
(4) 当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时,物质将不断 __,能量在流动时则 。
44.在一个湖泊中发现了5种不同的生物,分别是鱼、虾、河蚌、小球藻和水蚤,并对表中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
鱼
河蚌
小球藻
虾
水蚤
食物
虾
水蚤、小球藻
/
水蚤
小球藻
(1) 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这些生物中,生产者是 。
(2) 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 ___。
三、综合题(45题10分,46题6分,47题10分,共26分)
45.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
(1) 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丙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 。
(2) ①代表的生理作用是___ ,②③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___ 、___ 。
(第45题图)
(4) 200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 __ 效应,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损失3000多亿元。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___ 等措施。
46.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1) 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2) 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 骸)。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鱼类
蛙
鸟类
蝗虫
√
鱼类
√
蛙
√
√
鸟类
√
√
√
野化的家猫
√
√
√
(3) 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消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 __(填“有利”或“不利”)的。
47.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使海面下1500米深处的管道破裂。截止到5月6日,至少有6000米3的石油泄漏到大海,导致石油大面积地漂浮在海面上。当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油膜时,会造成很多危害。例如油膜会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使这个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 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 _。
(2) 泄油事件发生后,事故处理部门采用“烧油”方法进行处理,即点燃海面上的石油,但是环保部门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烧油”方法不妥的主要原因是 ____。
(3) 为了堵塞漏油,事故处理部门曾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漏油点。已知钢筋水泥罩体积为 200米3,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求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取g=10牛/千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B卷)
一、1.B 2.A 3.B 4.B 5.D 6.A 7.A 8.D 9.B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D 17.A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B 25.C 26.B 27.B 28.D 29.B 30.C
二、31.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32.分层
33.环境
34.生物圈 所有生物 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0 12 2—3
35.生产者 消费者
36.出生率 死亡率
37.直接 间接 食物关系
38.有机物 无机物
39.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共同 人为 自然
40.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42.弱
43.(1)4
(2)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3)绿色植物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4)循环 减少
44.(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虾→鱼
三、45.(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生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温室 植树造林,减少煤等燃料的燃烧
46.(1)分解者
(2)植物→鱼类→家猫
(3)不利
47.(1)生产者
(2)会污染大气
(3) 2.06×106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