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幻灯片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幻灯片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15: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斯蒂芬·茨威格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新课导入
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身名门贵族。自小酷爱文学和哲学。在大学时代,他接触到平民出身的同学。退学后,回到庄园,他企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为农民子弟兴办学。1851年,赴高加索服军役。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退役后,到欧洲游历,这让他看透了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冷酷和虚伪,激起他很大的愤慨。由此也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因此招致农奴主的歧视。反对沙俄暴政,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同情革命者,因此引起沙俄政府的不满,并企图将他监禁和流放。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地从事体力劳动,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深入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增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他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她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紧张,后来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在车站病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界最美丽的坟墓”。
托尔斯泰
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的创作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字词积累
胡髭
鬈发
锃亮
滞留
酒肆
侏儒
广袤无垠
正襟危坐

zèng
zhì

zhū

quán
mào
jīn
【禁锢】束缚,限制。
【器宇】气概,风度。
【锃亮】形容闪亮耀眼。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字词积累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①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精美;②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文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课文分析
品析语言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托尔斯泰须发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品析语言
这个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之大,而这都得益于他那双能看透社会丑恶与阴暗的眼睛。
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品析语言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2.……这对珠宝有魔力……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对珠宝”指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示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品析语言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品析语言
课堂小结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特征
(平庸、丑陋)
须发:浓密、多毛
面部
轮廓结构
面部表情
普通大众
巨大反差
先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敏锐、深刻)
犀利的目光
蕴含丰富情感
眼睛的威力
后扬
崇敬
赞美
中心主旨
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遂的精神世界,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随堂练习
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是不够幸福的。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的追求都不同。简要谈谈处在花季的你最渴望得到怎样的幸福,为使表述更有文采,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渴望的幸福是假日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和几个好朋友去旅游,在清山秀水中放松心情,赏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蹚着欢快奔流的溪水,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享受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