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3.1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章节综合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3.1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章节综合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16 08: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一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章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
2.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但对人体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水、无机盐、蛋白质B.维生素、糖类、脂肪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蛋白质
3.如图中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三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
示)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消化道的d段表示小肠 B.蛋白质主要在消化道的c段被消化
C.乙曲线表示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D.丙曲线表示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4.“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近年来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下列属于食品安全应考虑的内容是(  )
A.食品的保质期B.食品的营养价值 C.食品含热量的高低 D.食品含维生素的种类
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6.下列结构与功能不相适应的一组是(  )
A.口腔分泌唾液有利于消化淀粉 B.胃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肝脏分泌胆汁有利于消化脂肪 D.小肠分泌肠液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7.下列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是(  )
A.胆汁 B.唾液 C.肠液 D.胃液
8.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9.如图示消化系统组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淀粉在①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B.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⑥肝脏,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
C.③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⑤小肠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10.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
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11.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口腔内少量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B.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C.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D.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被吸收
12.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顺序是(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脂肪、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1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叙述正确的
是(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A.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 B.37℃改为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不变蓝
C.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变蓝 D.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14.2018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本年度的主题是“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满足
学生六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是确保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人体摄入的脂类物质的初始消化位置是在(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5.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程度,其中表达错误的一条是
(  )
甲 B.乙 C.丙 D.丁
填空题
1.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图)。请分析回答:
(1)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以上四位同学中,
   同学作出了假设。
(2)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原因是 
 。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   。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小肠中除   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   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   ,代表小肠的一段是   。
(4)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   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   和合理运动。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解析】A、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含铁的无机盐缺乏会得贫血,A错误;B、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B正确;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C错误;D、幼儿缺钙和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D错误。
故选:B。
2.【解析】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故ABD不合题意;(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析】A、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d表示的消化道是小肠,它是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A正确;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错误;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C错误;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D错误。
故选:A。
4.【解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题干分析可知A是食品安全要考虑的问题。
故选:A。
5.【解析】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利于消化和吸收,A正确;B、图中1是环形皱襞,2是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正确;CD、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与消化无关,C错误;D正确。
故选:C。
6.【解析】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正确;B、胃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正确;C、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初步消化,正确;D、小肠分泌肠液有利于消化食物,与吸收无关,D错误。
故选:D。
7.【解析】A、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够乳化脂肪;不符合题意。B、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符合题意;C、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有消化作用。符合题意;D、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析】A、胃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A错误;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B错误。C、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C正确;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C。
9.【解析】A、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我们细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就是因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正确;B、⑥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因此肝炎病人怕吃油腻,B正确;C、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正确。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10.【解析】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正确;B、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错误;CD、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C和D正确。
故选:B。
11.【解析】A、在口腔内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A正确;B、胆汁不含消化酶,只是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是物理性消化,B正确;C、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蛋白质生成了新物质﹣﹣多肽,所以是化学性消化,C正确;D、无机盐、维生素都是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小肠、大肠吸收,D错误。
故选:D。
12.【解析】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B。
13.【解析】A、表中①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B、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改为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变蓝,B错误;C、①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①号试管不变蓝,C错误;D、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D错误。
故选:A。
14.【解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C。
15.【解析】解: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小肠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丁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乙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
故选:C。
填空题
1.【解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丙同学结合甲和乙提出问题后作出了假设。(2)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变量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是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②由于1号试管中放入37℃的温水中,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则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写出一种即可)(3)比较1、2和3支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
故答案为:(1)丙(2)①唾液淀粉酶;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实验时间不足(3)细嚼慢咽
2.【解析】(1)(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初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汁、胰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3)图二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蛋白质在C胃内开始消化,可见Ⅱ是蛋白质的消化。(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健康的减肥是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
故答案为:(1)环形皱襞;小肠绒毛;(2)肠腺;胆汁;(3)Ⅱ;D;(4)吸收;合理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