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16 22: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重点)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难点)
3.收集和交流超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而使其破坏的实例。
4.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重要因素。
2.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
”之称
二、设问导读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认真阅读教材P73-74,完成下面的问题:
1.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中


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2.动态平衡的原因:生态系统本身具有

3.举例: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
时,林木受害,食虫鸟因食物丰富而数量
,使害虫数量的增加受到
,从而使它们的数量保持

讨论:如果驼鹿大量繁殖,它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这说明什么问题?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认真阅读教材P74-76,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决定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即

的复杂程度。
(1)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2)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2.有一定限度,外来干扰
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就会遭到破坏。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为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温馨提示:生态系统破坏的三个标志性特征:①植被破坏;②食物链破坏;③环境污染。
三、自主检测
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
)
A.具有充足的物质和能量
B.具有大量动植物
C.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D.具有复杂的食物网
2.(2019·新疆中考)假定在一个由革、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
3.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0
90
0
0
30
30
40

200
350
0
0
30
0
40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四、巩固训练
5.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全罩起来,结果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几乎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
)
A.物质循环
B.生态环境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6.[2020?达州,4.1分]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1中所示的所有组成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2中的甲代表图1中的蛇
D.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19·安徽]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
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
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
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强
8.有一种植水稻的生态村,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稻田中的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
)
A.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B.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
C.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D.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过程
9.某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
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
)
A.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B.破坏了草原植被
C.增加了当地经济收入
D.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10.在一个由草原、兔子和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兔子的数量将
(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11.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如图是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关于此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此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正常情况下兔体内能量多于狼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稳定不变的状态
12.在“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全部迁移到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
②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④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
⑤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⑥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B.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4.
[2020?东营市,22.2分]图10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15.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减少食肉动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
16.[2020·甘肃天水,13.1分]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17.[2019·四川成都]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18.(2019·四川眉山中考)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这一实例说明
(
)
A.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草、虫和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19.(2018·江苏扬州中考)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
(
)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20.[2019·辽宁朝阳]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
B.若此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草
C.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鼠→蛇→鹰
D.此生态系统中,鹰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1.[2019·湖南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2.[2019·陕西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3.[2020?贵州遵义,33.5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遵义市境内,林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雨丰富,日照少,云雾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个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_。
(2)如图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如果某种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此食物网中这种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3)若山雀大量减少,短期内_
_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该区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4.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虾等影响湖底植物和浮游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2)在庭院生态系统中,若方框内A代表的是人,则人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
______

(3)庭院生态系统中,家禽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

(4)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伴随着
______
(填生物之间的一种关系)通过食物链流入鱼中。该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5)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虾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______

(6)请你写出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7)一般情况下,人工建造的鱼塘系统稳定性比天然湖泊稳定性要弱,其原因是
______
。。
五、拓展探究
25.[2020·临沂,26.8分]原定于10月在中国昆明举办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I5),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延期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临沂市下发的《关于进步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80处,如图一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
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_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此生态农场模式图中包含_
_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食物链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_
_,该生物的呼吸特点是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4)图二中,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填数字,两个答案之间用逗号隔开)。
(5)农作物秸秆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秸秆需要处理,请结合图一,从生态农业角度分析,提出一条合理的处理措施:

(6)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两条即可)。
26.为了防止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农技专家帮助农民设计了立体生态农业(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就形成了
______

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_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______
。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______

(3)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______
,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自然界的
______
。食用菌栽培除了需要丰富的有机物,还需要
______
的环境。
(4)该生态农业的优点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27.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图2表示碳在该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B1、B2、B3具有捕食关系,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生物体




汞含量(mg?kg-1)
6.1
0.05
0.8
0.003
(1)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2)如表数据表示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各营养级内汞(有毒物质)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丙代表的生物种类是
______

(3)图2中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食物链的过程是[
______
]
______
,③④过程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
。塞罕坝曾经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破坏,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

28.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三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______

______
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图一只表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2)图二中a、b、c、d构成了图一中含青蛙的一条食物链,若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______
(写名称)。
(3)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当鼠的数量大量增多时,草场会遭到破坏,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______
。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
,它通过生理过程
______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检测】
1.C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D解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的数量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之后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3.C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从图中可看出①、②、④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③。
4.
B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如果分解者的数目减少,那么消费者的粪便和尸体就会分解很慢,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改变环境湿度有可能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因不适应气候条件而灭绝,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减少消费者数目,会使生产者数量增多,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巩固训练】
5.D解析:在草地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无法进入草地,吃草的昆虫没有了鸟的捕食,大量繁殖,草几乎被吃光。由此可见,这是因为食物链被破坏了。
6.B
7.D
8.C解析:放养一定数量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稻田中的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9.B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汽车拉力赛”后草场“伤痕累累”,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10.D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若将狼杀绝,则兔子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子的增加而减少,兔子的数量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将狼杀绝,草原中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11.D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2.
D解析:在“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全部迁移到别处,则蛇因为没有天敌,短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蛇是三级消费者,故⑤正确;蛇捕食青蛙,所以青蛙数量减少,青蛙是第三营养级,故④正确;青蛙以蝗虫为食,青蛙数量减少,导致第二营养级蝗虫的数量增加,故②正确。
13.B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D
15.C解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B
17.C
18.C解析:在牧草留种区,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牧草留种区被网罩起来以后,鸟无法进入牧草留种区,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捕食,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牧草留种区。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9.A解析: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中的其他生物。在稻田里的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
青蛙”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就会破坏这条食物链,由于稻田里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会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
20.D
21.C
22.A
23.(1)非生物
生产者
(2)草→虫→山雀→蛇→鹰

(3)虫
24.((1)生态因素(2)消费者(3)太阳能(4)物质循环
分解者(5)捕食(6)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7)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2)人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如鱼),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浮游植物和湖底植物是生产者,虾、鱼、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5)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有三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浮游植物→虾→鱼,湖底植物→虾→鱼。鱼以虾为食物,两者是捕食关系。
(6)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这条食物链最长,消耗的能量最多,鱼获得能量最少。
(7)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人工建造的鱼塘系统比天然湖泊稳定性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要弱。
【拓展延伸】
25.(1)5
(2)草→鼠→蛇→鹰(3)分解者(4)自动调节
26.(1)食物链
食物网
(2)农作物
逐级递减

(3)分解者
物质循环
温暖潮湿
(4)减少大气污染;减少粪便污染(提高经济价值;促进物质循环等)
解:(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2)农作物是绿色植物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在该农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农业系统的设计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菌栽培除了需要丰富的有机物,还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
(4)该生态农业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于人类有益的方向。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减少大气污染;减少粪便污染(提高经济价值;促进物质循环等)。
27.(1)2
捕食与竞争(2)生物富集

(3)②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越强
有限
解:(1)该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小麦草→鼠→鹰;小麦→鼠→蛇→鹰。猫头鹰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鼠,又属于竞争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分析图表数据,可以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丁→乙→丙→甲。与图1中的食物链小麦→鼠→蛇→鹰相对应,丙代表的是蛇。
(3)②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二氧化碳进入食物链是通过②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28.(1)生物
环境
分解者(2)蛇(3)生物影响环境
自我调节(4)生产者

碳-氧平衡
解:(1)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一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若对应图一中含有青蛙的食物链就是草c→食草昆虫d→青蛙a→蛇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即图一中的蛇;
(3)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当鼠的数量大量增多时,草场会遭到破坏,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由分析可知: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