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一、单选题
1.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2.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图中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片(??? )
A.??????????????????????B.?????????????????????C.??????????????????????D.?
3.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 )
A.?木质部?????????????????????????????????B.?树皮?????????????????????????????????C.?韧皮部?????????????????????????????????D.?形成层
4.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树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
5.树洞画女孩王月创作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全部韧皮部???????????????????????B.?部分韧皮部???????????????????????C.?全部木质部???????????????????????D.?部分木质部
6.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7.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的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桔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B.?乙?????????????????????????????????????????C.?丙?????????????????????????????????????????D.?丁
8.我们吃的马铃薯块茎是长在地下的,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茎的是(??? )
A.?导管???????????????????????????????B.?筛管???????????????????????????????C.?保卫细胞???????????????????????????????D.?茎中心的髓
9.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10.“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表皮?????????????????????????????????B.?韧皮部?????????????????????????????????C.?形成层?????????????????????????????????D.?木质部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12.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__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13.常春藤的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属于________茎,松树的茎直立生长属于________茎。
14.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________。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15.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__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部位1~4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6.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________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________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________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________。
1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________是通过木质部________。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________。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8.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分析后简答。
(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
19.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请你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说出其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答: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B
解答: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
A、图为保护组织,A不符合题意。
B、图为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图为分生组织,C不符合题意。
D、图为营养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A
解答: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木质部质地坚硬,所以,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是木质部,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 C
解答:树木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两种输导组织,导管在木质部内,筛管在韧皮部内,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所以,挂吊瓶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时,应该把针头插入到茎的导管内,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 D
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还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所以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即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答:A、 树瘤的形成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而不是无机盐,故A说法错误。
B、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当树皮被环剥以后,有机物无法被向下运输,就会积累在环剥处的上方,故B说法错误。
C、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 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故C说法正确。?
D、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 D
解答: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丙表示髓,丁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B
解答:植物体内能够运输有机物的机构是筛管;
故答案为:B。
9.答案: C
解答: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可以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解答:“笋有多大,竹有多粗。”主要是因为竹子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无法使茎不断的增粗;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答案: 有机物;上
解答:对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使得筛管断开,致使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走而堆积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
故答案为:有机物;上
12.答案: (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试管运输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图中只是环剥树皮,此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3)我们对枝条进行环剥后,会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会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故答案为:(1)B、筛管;(2)水分、导管;(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13.答案: 攀缘;直立
解答:植物的茎依质地划分有木质茎与草质茎;草质茎依着生划分来看,分为攀缘茎、缠绕茎等;常春藤的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属于攀缘茎,松树的茎直立生长属于直立茎;
故答案为:攀缘、直立。
14.答案: (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
(2)
(3)B
解答:(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输送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2)
(3)B
15.答案: (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叶脉微红
(2)木质部(或导管)
(3)导管
(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解答:(1) 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导管并运输到叶脉。
(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故答案为:(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17.答案: (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解答:(1)因为植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而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的叶上进行的,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故答案为:(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四、解答题
18.答案: (1)有机物
(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解答:(1) 对树皮进行“环割”后, 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所以最终会死亡。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 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19.答案: ①树皮中有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如果树皮被剥筛管割断,根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生命活动,就会导致树木死亡;②空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树木仍然能成活、生长
解答:①树皮中有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如果树皮被剥筛管割断,根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生命活动,就会导致树木死亡;②空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树木仍然能成活、生长
故答案为:①树皮中有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如果树皮被剥筛管割断,根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生命活动,就会导致树木死亡;②空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树木仍然能成活、生长。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