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一课时 )
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
主备人: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初中化学中曾经讨论过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自主预习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 变化,还伴随着 变化。
2. 叫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的实质是 。
3.共价键的定义是 。
4.离子键的定义是 。
5.完成课本的表格。
6. 叫离子化合物。
如 。
7. 叫共价化合物。
如 。
【知识支持】课本P33,什么是电子式?如何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呢?
练习:1.用电子式表示H2O、Cl2 CO2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CaCl2、Na2O的形成过程。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1.通过对H2 + Cl2 2 HCl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共价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
试举例说明。
2.通过对2 Na + Cl2 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一般形成离子键?离子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
度举例说明。
完成下表:
离子键 共价键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实质
成键元素
典型代表
3.共价键、离子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人们根据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的不同,把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分析:KOH、NH4Cl 中所含有的键型,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化合物?
总结:(1)当一种化合物中存在________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化合物中只存在_______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交流研讨】1. 自主填写课本p35表格。并指出那些事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这句话是否正确?
4.请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
(1)碳原子 氮原子 氧原子 氯原子 硫原子
(2)钠原子 镁原子 铝原子
(3)铵离子 氢氧根离子 氟离子 硫离子
(4)溴化氢 硫化氢 氨气 甲烷
(5)氯化钾 氯化镁 氢氧化钠
【典题解悟】
例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例2. 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
A. BaCl2 B. NaOH C. (NH4)2SO4 D. H2SO4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碘化氢 B.烧碱 C.液溴 D.氯化钠
2.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冰变成水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C.乙醇溶于水 D.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H2 B.H2O C.CO2 D.CH4
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是( )
A.H2S、NH3、CO2 B.MgBr2、CaO、HCl C.Na2S、MgO、HF D.CO2、H2O、Na2O2
5.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6.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熔融状态能导电 D. 水溶液能导电
7. 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H2O和HNO3 B. NaCl和NH3 C. CaF2和CsCl D. Cl2和O2
8.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A. I2升华 B. NaCl颗粒被粉碎
C. HCl溶于水得到盐酸 D.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化学键是相临的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化学键是相临的分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CaCl2 C、NaOH D、Cl2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8与11 B、9与9 C、2与19 D、6与8
13.XY2 是离子化合物,X和Y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则X、Y为
A、N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
14.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气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②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③化学键是一种静电作用 ④化学键是相邻分之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
⑤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⑥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⑦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⑧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A.②③④⑦ B.②③⑤⑧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⑧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7.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18.下列哪个事实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 )
A.氯化氢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D.氯化氢不易分解
19.下列晶体或分子中,含有化学键类型有差异的一组是 ( )
A.H2O CO2 B.MgF2 H2O2 C. NaOH Ba(OH)2 D .NaCl KCl
20.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
A.I2升华 B .NaCl颗粒被粉碎C.HCl溶于水得盐酸D.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指出下列化合物内部的键型和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内部的键型 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H2O
NaCl
NaOH
CaCl2
KNO3
H2SO4
22.下列物质中:N2、H2O、Na2O2、CaCl2、KOH、NaF,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23.在H、Na、O、Cl四种元素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有 、 、
、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 、 、 。
24.有下列物质:①金属铜 ②NaOH ③I2 ④MgCl2 ⑤Na2O2 ⑥氩气 回答下列问题: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2)存在金属键的是
(3)只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4)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5)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主备人:李明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习过程】
一、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 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 一定的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 ,而且还伴随着
【交流研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时的能量变化过程
分析讨论:结合上例分析,化学键是怎样变化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可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 破坏旧的化学键时,需要从环境_________能量来破坏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在形成新的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对外_____能量。化学反应热就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实验内容 温度变化 结论
NaOH溶液(3mL)与 盐酸(3mL)反应 温度升高 ——————能量
锌(少量)与盐酸(5mL)反应 温度升高 能量
氢氧化钡晶体(10克)与氯化铵固体(5克) 反应 温度降低 — 能量
活动探究: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为 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为 反应
二:(一)常见放热反应
1.燃烧
2.中和反应
3.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4.多数的化合反应(除CO2+C==2CO)
5.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等。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
1.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 CO+H2
2.多数的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CuSO4·5H2O CuSO4+5H2O
3.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溶解等。
4.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例题】:分析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H2SO4+2KOH=K2SO4+2H2O 2、 Mg+2HCl=MgCl2+H2↑
3、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4、2Al+Fe2O3Al2O3+2Fe 5、2Mg+O22MgO
6、 C+CO22CO 7、 2KClO32KCl + 3O2↑
8、C+H2O CO+H2放热反应有:
吸热反应有:
【总结】
1..化学反应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有新物质生成, 有能量的变化, 有化学键的变化。释放能量的反应 不需要外界条件,吸收能量的反应 需要外界条件。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储存”的能量 比反应物“储存”的能量高。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 有电子的得失,共价键在形成过程中 发生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共价化合物中 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 不含共价键。
2.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过程
(1)从原子与分子角度: 。
(2)从化学键的角度:化学反应是
(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
[要点强化指导]:⑴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放热反应很难进行,条件要求很高,开始需要加热,只是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能量而已,但它仍是放热反应,如:合成氨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不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电能等,但通常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练习】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课后练习】
1.已知反应2H H2可放出437.6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分子内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 氢分子能量比氢原子能量低
C 1mol氢气理解成2mol氢原子要放出437.6kJ的热量
D 氢原子还原性比氢分子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释放出能量
D 若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收能量
3.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C3H8+5O2=3 CO2+4H2O,现在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为燃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C. 增大空气进入量,也增大石油气进入量D.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
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7.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的能量将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一个升高,一个降低
8.对比下列几个式子:Cl+Cl→Cl2(放热247kJ),O+O→O2(放热493kJ)以及N+N→N2(放热946kJ)可以得出结论是
A、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和氯气稳定B、氯气、氮气、氧气常温下为气体
C、在常温下氯气比氮气和氧气稳定D、氯气、氮气、氧气的密度不同
9.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以存在化学键的变化吗?请判断在下列物理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葡萄糖在水中的扩散 D、氯化钠晶体在熔化状态下电离
10.在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由双方共同提供并且共同分享,那么,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之分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偏移 D、金属元素的存在
11.人在地球上生活不能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化学键使得100多种元素构成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12.在初中时我们就知道,有新物质形成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但是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据此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蔗糖溶于水 B、金刚石变成石墨C、氯化钠熔化D、五氧化二磷吸水
13.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的燃烧可以看作为“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14.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故酸为离子化合物
B、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分子
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D、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出热量的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碘化氢 B、烧碱 C、液溴 D、食盐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氢化锂跟水反应可以放出H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LiH的水溶液显中性
B、LiH是一种强氧化剂
C、LiH中的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H2
D、LiH中的氢离子与锂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8.拆开(形成)1mol共价键所需要消耗(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化学键的键能。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kJ·mol-1):
键 H —H Br—Br I—I Cl — Cl H—Cl H—I H—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56
(1)1molH2在2molCl2中燃烧,放出热量 kJ。
(2)在一定条件下,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Cl2>Br2>I2 B.I2>Br2>Cl2
预测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 。
19.已知单质铁和硫粉反应时需用酒精灯加热,反应方能开始,但在铁粉和硫粉开始反应后,把酒精灯撤去反应仍可进行完全。则此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吸热”)。原因是 。
20.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mL的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⑵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式 。
⑷由实验可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
⑸如将本题中“25℃澄清饱和石灰水”换成“20℃的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 。其原因是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明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3、表达式:v(B)=△c(B)/t
4、单位:
探究一:
1.在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 ,但表示的意义 。
2.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的 速率,而非 速率(填平均或瞬时)。
3.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 。
4.固体、纯液体浓度不变,故不能用于表示速率,同一反应速率大小比较方法:换算成相同单位、同种物质再比较。
例一、反应N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
求ν(NH3)、 ν(N2)、 ν(H2)
例二. 在mA+nB=pC的反应中,经过10s的反应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为:A减少amol/L,B减少0.5amol/L,C增加a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1、已知反应A+3B==2C+D,在30s内A的浓度减小了0.5mol/L,则此段时间内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 min) ,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min) 。
2、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 v (A)=0.15mol/(L·min) ②v (B)=0.01mol/(L·s)③v (C)=0.40mol/(L·min)④v(D)=0.45mol/(L·min),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填序号)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探究】(方案仅供参考)
1、内因: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相同大小的Cu、Al、Mg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的试管中
2.外因:(1)、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
热水中
通常条件下,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 倍。
(2)、镁带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0.5mol/L
3mol/L
(3)、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加其它试剂
(4)、反应物间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块状碳酸钙与盐酸
粉末碳酸钙与盐酸
总结:1.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 (内因)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催化剂的影响
〔4〕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5〕其它因素
例题三1、人们为什么用电冰箱储藏食物?
2、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合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通常把要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4、稀硫酸和锌粒的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会减少(锌粒有剩余)。当我们重新加入稀硫酸时又会产生较多量的气体,为什么呢?
5、为什么用棕色试剂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课后练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 D.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
2.盐酸与Na2CO3反应时,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
A.将该盐酸的用量增加一倍 B.将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半
C.温度升高30℃ D.增加Na2CO3粉末的用量
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
A.镁 B.铝 C.钠 D.铁
4.氯酸钾晶体在①加热,②研细,③光照,④配成溶液,⑤掺入MnO2五项中,能使其充分
释放氧气的速率达最快组合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③④⑤ D.②③⑤
5.在相同温度下,下列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10mL 0.1mol/LNa2S2O3+10mL 0.1mol/LH2SO4
B.5mL 0.1mol/LNa2S2O3+5mL 0.1mol/LH2SO4
C.5mL 0.1mol/LNa2S2O3+5mL 0.05mol/LH2SO4
D.10mL 0.05mol/LNa2S2O3+10mL 0.05mol/LH2S
6.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决定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SO2、O2的性质 C.压强 D.催化剂
7.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
8.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反应:A(g)+2B(g)=3C(g),经过3min后A的物质由10mol变为7mol,则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
A.vA=1mol·L-1·min-B.vB=1mol·L-1·min-1C.vC=2mol·L-1·min-1 D.vB=2mol·L-1·min-1
9. 100ml, 6mol/L H2SO4 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硫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10. 设C+CO2=2CO(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 N2+3H2=2NH3(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11、把100mL 6mol/L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Na2CO3固体 B.NaOH固体 C.硫酸钾溶液 D.水
12、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钢铁生锈 B 食物腐烂 C 工业炼钢 D 塑料老化
13、下列对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所发生反应的基元反应的速率和外界条件
B 化学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来计算
C 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的计量数之比
D 速率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有关
14、已知反应:A + 3B = 2C + 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 mol·(L·min)-1, B 1mol·(L·min)-1 C 2 mol·(L·min)-1, D 3 mol·(L·min)-1,
15、反应3A(g)+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D)=0.4 mol·L-1·s-1 B v(C)=0.5 mol·L-1·s-1
C v(B)=0.6 mol·L-1·s-1 D v(A)=0.15 mol·L-1·s-1
16、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的A和
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s后容器中的B是〔 〕
A 1.6mol B 2.8mol C 3.2mol D 3.6mol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将氮气、氢气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为:甲:v (H2)=3 mol/(L· min);乙:v (N2) =2mol/(L·min);丙: v (NH3)= 1mol/(L·min),则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8.已知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4.5mol,试计算分别用NH3、O2、NO、H2O四种不同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19.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 C(g)+2D(g) 5min后测得c(D)=0.5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① A在5min末的浓度是 ②v(B)= ③x=
20.将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 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0.6 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 =
21.根据下图填空
8
6 C
4
B
2 A
0
2 t/min
①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②在2min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
主备人:李明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发现,在SO2跟O2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反应条件都不能使SO2全部转化成SO3。为什么?
探究一:可逆反应:根据课本图2-2-6所示,SO2和O2反应生成SO3的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在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分子有 。
可逆反应: 。
在可逆反应方程式中用 号表示。通常把 叫正反应,把 叫逆反应。试写出常见的可逆反应方程式:
、 、 。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①2H2+O22H2O 2H2O2H2↑+O2↑
②N2+3H22NH3 2NH3N2+3H2
③SO2+H2OH2SO3 H2SO3SO2+H2O
由此可知,判断可逆反应必须在 下,才能同时向 和 两个方向进行。
探究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反应2SO2+O2 2SO3中SO2和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1mol·L-1,此时正反应速率v正 ,逆反应速率v逆为 。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速率 。最终在时刻t时反应物浓度不再 。生成物浓度不再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反应是否停止? ,在下图中画出速率——时间图:
2、化学平衡
(1)定义:
(2)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即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
②动:即化学平衡是二种 ,即v正= ,v逆 0,反应并未 。③等:即v正 v逆,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 ,但速率之比等于 。
④定:在达化学平衡的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⑤变:化学平衡是在 下的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 。
(3)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和办法:
例如,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对该可逆反应,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可以用N2或H2或NH3来表示:
(1)单位时间内,有1molN2反应掉,同时有1molN2生成
(2)单位时间内,有3molH2反应掉,同时有2molNH3反应掉
(3)单位时间内,有1molN2生成,同时有2molNH3生成
以上均表示V(正)=V(逆)
规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原则:同时、双向进行。
例题1:判断对于反应N2(g)+3H2(g)2NH3(g)是否达平衡状态(达到“√”,未达到“×”)
①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
②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
③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一半。( )
④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消耗速率的一半。( )
⑤单位时间内,N2与H2生成NH3的分子数与NH3的分解的分子数相等。( )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2xmolNH3的同时生成xmolN2和3xmolH2。( )
⑦一定温度时密闭容器中N2、H2、NH3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
⑧外界条件不变时,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
⑨外界条件不变时,N2的转化率(已反应的量与原始总量的比值)不再变化。( )
⑩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
⑾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质量不再改变。( )
⑿单位时间内有1个N N断裂,同时有3个H-H生成。( )
【课后练习】
1. 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 反应已经停止
2.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3.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 +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4. 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限度时的标志是(I2蒸气是紫色的)( )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着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5.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6. 对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反应物质量的总和与生成物质量的总和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7.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
8.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9.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v(A)=2mol/(L·min) v(B)=2mol/(L·min)
B. v(A)=2mol/(L·min) v(C)=2mol/(L·min)
C. v(A)=1mol/(L·min) v(B)=2mol/(L·min)
D. v(A)=1mol/(L·min) v(C)=1.5mol/(L·min)
10..把100mL 6mol/L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Na2CO3固体 B.NaOH固体 C.硫酸钾溶液 D.水
11.反应4A(s)+3B(g)==2C(g)+D(g),2min后B的浓度减小0.6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不正确表示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在2min内的反应速率,用D表示是0.1 mol/(L·min)
12.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x(g)+2Y(g)==nZ(g),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1②n=2③反应开始至2min时,Y的转化率为50%④反应开始至平衡时, v (X)为0.75 mol/(L· min)⑤X的平衡浓度为0.75 mol/L⑥达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0.875倍A.②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13.在一定条件下,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的同时生成n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的同时生成n molB2
14.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3 v正(N2)= v正(H2) B. v正(N2)= v逆(NH3)
C.2 v正(H2)= 3v逆(NH3) D. v正(N2)= 3v逆(H2)
15.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Z,同时生成2n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备人:李明
高考资源网【学习目标】
1.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素
2.化学平衡的标志
【学习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NO2通常为______ 气体,N2O4通常为_______气体。
NO2 N2O4 正反应为_______反应
(2)实验现象:
(3)实验分析及结论
2、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含义:
3、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关系
4、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规律(其他条件不变)
条件 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温度
气体压强
催化剂
例2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要点归纳:平衡移动的条件有哪些?分别使化学平衡怎样移动?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化学反应,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 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化学反应,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 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平衡移动的结果是 。
【典题解悟】
例1.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例2. 反应:A(气)+3B(气) 2C(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堂检测】
1. 在下列反应中,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时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CO+H2O(气) CO2+H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2SO3(气) 2SO2+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2HCI(气) H2+Cl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CaO+CO2 CaC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3.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 +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4. 可逆反应2HI(气) H2(气)+I2(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充入HI气体 D.加入催化剂
5.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6. 对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反应物质量的总和与生成物质量的总和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7.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8.在密闭容器中通人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B(g) 2C(g) △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9. 在下列平衡体系中,采用括号内的措施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N2(气)+O2(气) 2NO(气)(加压) B.N2(气)+3H2(气) 2NH(气)(移出NH3)
C.2SO3(气) 2SO2(气)+O2(气)(降温) D.2NO2(气) N2O4(气)(加压)
10. 在1 000℃以上的高温,存在下列平衡:C+CO2 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采取什么手段来抑制CO的生成 其答案是( )。
手段: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压 ④降压理由: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气体分子数增加 d.气体分子数减少A.①④和ad B.②③和bc C.②④和bd D.①③和ac
11.(2007江苏卷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2.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13. 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气)+2B(气) C(气)+3D(气),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I:A、B的起始浓度为2mol/L 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 和6mol/L;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百分组成相同
B.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百分组成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反应速率V(A)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为V(A)
D.达到平衡时,途径I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的1/2
二、填空题 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 cC(固)+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HBr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建立2HBr H2 +Br2(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化学平衡,若升高温度:
(1)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3)混合气的颜色应变____________。 (4)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5)若将密闭容器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则化学平衡____________,混合气的颜色____________。
16.反应nA(g)+m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压后混合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试推测逆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m+n___________________p(填“<”、“>”或“=”),当改变下列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填入相应项目的变化情况。
(1)减压后,A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 (2)加入B,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温后,[D]/[C]将变_______________;(4)降温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
17.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3H2 2H3(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图2—4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l、t3、t4“时刻体系中发生了变化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时间段内,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主备人:李明
高考资源网【目标要求】
1.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
2.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学习过程】知识要点导引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稀盐酸与MnO2作用不能制取Cl2。
(2)制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装置:(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5)净化装置:用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再用_____干燥。
(6)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7)实验装置图:
对于这套制取气体的装置,一定要认识各仪器并准确叫出名称,还要明确各装置的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
2.氯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氯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气体综述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设计原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反应类型 发生装置 典型气体 仪器 注意事项
固体反应物(加热) 1、试管品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品冷凝后倒流而引起破裂。2、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4、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1、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漏斗,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2、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3、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
固液反应物(加热) 1、称把固体药品加入烧瓶,然后加入液体药品。2、要正确使用分液漏斗。
(2)净化与干燥装置
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
装置类型 液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加热)
适用范围
装置示意图
①气体净化剂的选择
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a.易溶于水的气体杂体可用水来吸收;b.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c.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d.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e.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②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
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而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份,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常见气体干燥剂的选择实例:
干燥剂 适合于干燥的气体 备注
P2O5 不适于NH3
浓硫酸 不适于H2S、NH3、HBr等
CaCl2 不适用于NH3
氧化钙氢氧化钠(碱石灰) 不适用于酸性气体
(3)收集装置设计原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类型 排水(液)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示意图
适用范围
典型气体
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4)尾气处理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___________吸收;尾气H2S可用_______或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CO气体可用___________将它转化为_______气体。
(5)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
①装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装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解悟】
例1.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 2KMnO4K2MnO4+MnO2+ O2↑
②硝酸铵热分解 2NH4NO3 4H2O+2N2↑+ 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H2O2 2H2O +O2↑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 2NO2 2NO+ 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例2.(1)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仪器的编号)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f) (g) (h)
(2)若用上述装置制取CO2气体,而实验室只有稀硫酸、浓硝酸、水、块状纯碱、块状大理石,比较合理的方案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验室中准备有以下主要仪器及用品,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药匙、镊子、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铁架台,如果药品选用合理,用以上仪器用品,能制取( )
A.氧气 B.氢气
C.氢气和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2.如图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3.图是为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而设计的装置。它可以正置(如图)也可倒置,气体可以从A管也可以从B管导入,完全可据实验需要确定。若以此装置分别收集下列气体,其中所集得气体纯度最低的是( )
A.H2 B.O2 C.CO D.CO2
4.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NO2 B.HCl C.CH4 D.NH3
5.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6.自来水生产时,用适量的氯气来杀菌消毒。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试液 C.氢氧化钠试液 D.硝酸银试液
7.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HCl和参加反应的HCl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2∶1 C.1∶2 D.任意比
8. 使0.15mol MnO2与过量的12mol·L-1的浓盐酸反应,使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氯气相比(其他条件相同)( )。
A.一样多 B.前者较后者多 C.后者较前者多 D.无法比较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制取和收集一瓶纯净的CO2气体。
(A) (B) (C) (D) (E) (F)
请回答:
(1)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
(2)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 )接( )( )接( )( )接( )
10.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某同学试图测定氯气的体积并验证干燥纯净的氯气无漂白性,现有如下装置,请回答:
(1)请用字母填写装置的连接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气瓶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中未收集到液体,则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其作用是 。
(3)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 。
(4)E处盛有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处酒精灯。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主备人:李明
【学习内容】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交流研讨:①“即热饭盒”涉及的反应原理:
②.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焊接钢轨的原理:
2、能否举出其他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1、活动探究: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根据铜锌原电池,填写下表: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得失电子的粒子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2、原电池是一种 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 极 极;电流方向是从 极到 极
3、原电池的原理: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4、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5、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
(1)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____________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外电路)由_______流向_______;电子则由________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________。
(3)根据内电路离子迁移方向:___________流向正极,_________流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
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_,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__,现象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5)根据反应现象:溶解的负极,增粗的或冒气泡的为正极。
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①实验室用粗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H2,加快反应速率;
②用纯锌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H2,可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设计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活动性 〉正极的金属活动性,请举例:
。
理论上说,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例题1、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
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例题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A B C D
正极 Zn Ag Cu Cu
负极 Cu Cu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04 CuSO4~ FeCl2
练习:1、请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设计成原电池
2.下列可构成原电池的是( )
三.化学能与光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四 总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与电能间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不仅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还利用化学反应开发出各种分析技术来确定 、 以及测定 等。例如,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了解 ,以做到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目的;在病理诊断化验、药品质量鉴定、环境监测等领域,则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对 。其实人们在利用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实质的认识。
【课本延伸】1.常见的锌锰干电池
(1)酸性锌锰干电池
A、结构:负极为 、正极为
B、反应原理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2)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要点强化指导]酸性锌锰干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有NH4+和MnO2,但电池正极得电子的是NH4+,MnO2是固体粉末,未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其作用可理解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吸收H2,使电池能持续工作。MnO2不能认为参与了电极反应。
2.铅蓄电池:放电时: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充电时:
阴极(电池的负极): 阳极(电池的正极):
总方程式:
[要点强化指导]二次电池在充电时是电解池,虽然作电池时正、负极上的反应与作电解池时阴、阳极上的反应相反,但二次电池的正极应与充电电源的正极相连,二次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电源的负极相连。
3.燃料电池
(1)结构:
(2)常见的燃料电池 注意:电解质溶液对反应的影响
A、氢氧燃料电池
碱性电解液:
正极: 负极:
酸性电解液:
正极: 负极:
中性电解液:
正极: 负极:
B、乙醇燃料电池(类似甲烷燃料电池)
【课堂练习2】(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H2+NiO(OH) Ni(OH)2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要点强化指导] H2和O2在不同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
1.H2在不同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
⑴在碱性条件下负极:H2+2OH-→2H2O+2e-;
⑵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负极:H2 → 2 H+ + 2e-。
2.O2在不同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
⑴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正极:O2 + 2H2O + 4e- → 4OH-;
⑵在较强酸性条件下正极:O2 + 4 H+ + 4e- → 2H2O;
⑶在熔融的金属氧化物中正极:O2+4e- → 2O2-;
⑷在其它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如:在熔融的碳酸盐中,正极反应物是O2和CO2时,正极电极反应式:O2 + 2CO2 + 4e- → 2 CO32-。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C.在外电路,电子流出正极 D.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铁片,浸入氯化铁溶液中,锌片的质量会减小
C.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料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2000上海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 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4.如右图所示,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增加,B极质量减少,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分别为( )
A是Zn,B是Cu,C是稀硫酸
A是Cu,B是Zn,C是稀硫酸
A是Fe,B是Ag,C是稀AgNO3溶液
A是Ag,B是Fe,C是稀AgNO3溶液
5、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该用铁粉
8.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
A B C D
正极 Zn Cu Zn Fe
负极 Cu Zn Ag Zn
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CuCl2
9.下列可构成原电池的是( )
10. 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和溶液的玻璃器皿中(如下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
A. Ⅰ和Ⅲ附近 B. Ⅰ和Ⅳ附近C. Ⅱ和Ⅲ附近 D. Ⅱ和Ⅳ附近
11. 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12. 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一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一e=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一2e=Li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14.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注明电极名称、反应类型,写出电极反应式。
15.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盐酸与锌片反应时,若加入可溶性的固态醋酸铜[(CH3OOO)2Cu],将产生两种影响氢气生成速率的因素。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生成物
反应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生成物
反应物
能量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Y
X
X Y
A 再加入A B的转化率
B 再加入C A的体积分数
C 增大压强 A的转化率
D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泗县三中高一化学学案
Pb
PbO2
H2SO4溶液
辅助气
多孔石墨电极(含催化剂)
G
A
B
Ⅲ
Ⅳ
Zn
Fe
Ⅰ
Ⅱ
Zn
Fe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