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课件(共30张PPT) 2020-2021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课件(共30张PPT) 2020-2021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11: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科学家在研究扬子鳄的孵化时发现,扬子鳄幼体的性别是由其孵化温度决定的(图6.1-1):当温度在29℃以下时,孵出的新个体全部为雌性;在30℃~33℃时,孵出的既有雌性又有雄性;在34℃~35℃时,则全部是雄性。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非生物因素:
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和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
(1)成分:
(2)作用: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非生物因素不存在生命体,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但能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生存和繁殖、生理等。
3、【探究活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
材料器具:黄粉虫幼虫;镊子,玻璃板,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等。
操作方案:
1.参照图6.1-3所示实验装置,设计具有明显区别的阴暗和明亮两种实验环境。
图6.1-3
2.分别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放置10条黄粉虫幼虫。
3.静置5~6分钟,统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
本实验用多只做实验而不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可以减小数据误差和偶然性。
适应环境,减少应激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施计划:
按照小组的设计进行实验。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1、如果黄粉虫幼虫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说明光不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2、如果黄粉虫幼虫都移到黑暗处,则说明黄粉虫幼虫喜欢阴暗环境的生活。
3、如果黄粉虫幼虫移到有光的地方,则说明黄粉虫幼虫喜欢有光的环境生活。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
1、容器的深浅和内部颜色是影响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深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内部颜色以浅色或白色为宜。
2、实验开始前应将黄粉虫幼虫保持在较暗的环境中,避免其因提前适应光亮的环境而降低对光照的明暗程度。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同时避免实验桌晃动,减少对幼虫的刺激。
4、用大小基本一致,生理状况相似,同种黄粉虫幼虫作材料;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
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1)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2)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3)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4)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5)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6)决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3)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a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b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
c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
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
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
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1、(2020湘潭)民间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
光照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照
D.
水分和温度
2、(2020张家界)“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说明(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环境适应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
3、(2020乐山).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自然现象,合理的生物学解释是(

A.
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B.
桃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
温度影响生物的结果
D.
桃树不能适应“山寺”环境
A
A
C
4、(2020资阳)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跟紧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2020资阳)造成“桔生淮南为橘
生于淮北为枳”和“春兰秋菊
夏荷冬梅”这两种生物现象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
温度和光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6、(2020新疆)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水分
B.
阳光不足
C.
温度过高
D.
空气污染
B
B
A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生物圈中的生物,都不可能孤立生存,它们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观察思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图中菟丝子汲取其他植物的养分、雌蚊吸食动物的血液、猎豹捕食跳羚等动物,以及羚羊在争夺配偶时发生争斗,这四组生物之间存在着斗争;蜜蜂采集花粉的同时帮助植物传粉,蚂蚁在捕食、御敌等方面相互协作,这两组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既有互助,又有斗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增强了生物的适应性,又促进了各种生物的共同发展。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分类: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捕食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
竞争关系
关系
特点
举例
图例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群体生存。
麝香牛共同御敌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雄性梅花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种间关系
捕食
捕食关系指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狼吃兔、兔吃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那里获得营养物质来生活。这种现象叫寄生。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细菌
竞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共生
两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都能从对方得到好处。
大豆与根瘤菌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1、种内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等而发生的斗争;竞争是不同生物之间因争夺相同的生存空间、食物或生存条件而发生的斗争。
2、共生与寄生:两者的相同点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不同点是共生两种生物互相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是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1、(2020长沙)《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
合作
C.
寄生
D.
共生
2、(2020巴中)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是(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
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雨露滋润禾苗壮”
3、(2018威海)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A
B
A
3、(2020平凉山)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一山不容二虎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1.(1)“南山”影响“豆”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2)杂草和豆苗同为绿色植物,二者在空间、光、水分、空气、土壤养分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当杂草生长旺盛时,会严重影响豆苗的生长,导致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不利影响有温度低、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二氧化碳浓度低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针对温度低的情况,可多层覆盖,内套小拱棚或覆盖地膜,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晚上可以用草苫覆盖大棚,或用点火加温形式为大棚升温。
(2)针对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的情况,可选择透光效果好的塑料薄膜,也可利用灯光来延长光照时间。
(3)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情况,可以给大棚通风,增施农家肥、二氧化碳气肥等。
巩固提高参考答案:
3.(1)20
℃时葡萄糖的合成量约为10毫克/时。葡萄糖在约30
℃时合成量最高。
(2)滨藜在0℃~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约30℃时,光合作用最强;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对个体有害,但对种的生存有利
猪肉绦虫
一只倒霉的大肠杆菌遇了细菌病毒
菟丝子从大豆体内吸收营养
血吸虫
蛔虫
水稻和稗草
黑胡桃树的植化相克
桉树植化相克
野牛和牛琼鸟的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海葵和小丑鱼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