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课前思考讨论:
1.本文根据情节可划分为几部分?
2.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之前,为什么花很多笔墨去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3.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
4.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
5.别里科夫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整整十五年”呢?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使劲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是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会想起好多好多的人和事。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者简介
???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l860~1904)
契诃夫
作者简介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l860~1904)
契诃夫
画面中的人物与周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和谐的地方?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封闭
胆小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顽固保守
怀旧、逃避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秩序
多疑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思考:别理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为什么
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恋爱
日常生活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惧怕新事物
保守落后
胆小怕事
虚伪保守
因循守旧
性格
形象的刻画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他难堪极了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
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
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
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
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
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
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恋爱”故事的深刻意义
为什么全城的人都被这个
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时代背景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别里科夫死后不久,
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情
节
简
表
一(1-4):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婚事(5-37)
结局(38-40):别里科夫之死及其影响
开端:结识
发展:漫画、骑自行车
高潮:当面交锋
结局:倒床不起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别里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
。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
又是
。
牺牲品
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在作者行文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如:1、为别里科夫画像。本文开篇从衣、住、行、思想、语言等方面刻画。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
2、当面交锋时:
“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
鲁迅的作品《药》: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例子
生动地表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药》中的一段描写: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例子(2)
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在欣赏着,就像一群“鸭”,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总结细节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复杂微妙的情感。
2、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林教头用石头挡门。
3、创设气氛、创造典型环境,表现社会生活或时代特点。
4、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
5、揭示文章主题。
讽刺艺术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
揭示荒谬的生活逻辑
反差鲜明的对比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瘦子介绍了一通自己的情况)问:“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
—契诃夫《胖子和瘦子》
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节,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便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
思考: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延伸拓展
提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1
致别里科夫
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
愚蠢的沙俄大衣,裹住一个没有血肉的灵魂,
权柄的黑伞能遮蔽太阳的光辉么?
宽宽的大盖帽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
你的墨镜全然滤去春天的色彩,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
你有嘴,只会念叨残喘的文告,
而你的双脚,永远永远在污泥辙印中踽(jǔ)踽独行。
你活着——是一只口袋,
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
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抔(póu)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