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土壤的成分
问题:
如果要种植胡萝卜,应该种在哪里呢?
土壤里有什么呢?
观察土壤并填表
蚯蚓
蜈蚣
蜗牛
动物:
蚂蚁
真菌
细菌
微生物:
显微镜下的放线菌
问题:土壤里可能有哪些非生命物质呢?(请讲出理由)
空气
水
砂砾
动植物的遗体
生物的排泄物
无机盐
实验:
土壤中有水吗?
问题:
加热固体的实验操作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向对试管进行均匀受热,
再对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有机物一般具有的特点:
1.易燃烧、燃烧时有焦味。
2.燃烧时,易碳化分解颜色变黑。
3.燃烧时会产生气体,气体挥发到空气中质量会变轻。
小知识
组别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图
实验现象及结论
物质的作用
测量土壤空气体积分数
探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水
探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
探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无机盐
生物
有机物
水
空气
无机盐
(矿物质颗粒)
通过本节实验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思考:
最初,地球外层是由岩石组成的
问题:岩石要变成土壤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问题:哪些力量能使岩石变小?
风力侵蚀
冰能裂石
地衣能在光 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表面,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逐渐破碎,
植物界的拓荒者——地衣
问题:
岩石变成小石块后,就形成土壤了吗?
裸露的岩石
小石块,砂砾等
风化作用
不是,还需要有机物在土壤中的积累
土壤
微生物
植物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是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复杂的过程。
形成一厘米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100-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讨论:
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但目前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资源。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讨论应当如何有效地制止。
土壤污染
(1)工业“三废”污染: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有直间的或间接的危害。
(2)农业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含磷洗衣粉等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会自动解除,即使过千百万年,它仍然稳定地存在,这正是重金属污染的特殊之处。
(3)生物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4)白色污染:未能被微生物分解,不能降解的橡胶、塑料纤维等
我国土壤现状
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4. 完善有关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规。
………
问题:如何有效地制止土壤污染?
1. 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B)比较方便找到样本
(C)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D)土壤较疏松,便于挖掘土壤
2. 下列工具中适于观察土壤生物的是(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练习
C
C
3. 土壤物质包括 ( )
(A)矿物质、腐殖质 (B)矿物质、腐殖质、水
(C)矿物质、腐殖质、空气 (D)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D
4.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
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
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
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___毫升,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__________ 毫升。
(2)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
650
750
土壤中有空气
20%
在土壤中生活的生物有______ 、 _____和______,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有______ 、 ______ 、 ________以及无机盐等。其中固体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水
空气
有机物
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