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乡规划 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读《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完成1~3题。
淮北市应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使淮北市的城市形态结构从依山建城向滨水分布的布局而转变。
1.从编制过程看,该规划是一个( )
A.城乡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长期规划 D.城乡详细规划
2.“淮北市应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规划的是( )
A.城市的性质 B.城市的范围
C.城市的规模 D.城市的总体布局
3.一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布局结构的规划目的是( )
①营造绿色的人居环境 ②勾绘淮北市的发展蓝图
③确定淮北市的空间结构 ④加快淮北市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从规划的编制过程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种,据此可排除B项(依据规划对象划分)和C项(依据规划期限分);规划题目中“总体”是关键词,排除D项。第2题,该段文字描述的是淮北在皖东北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属城市性质。第3题,“绿心”布局说明在规划中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滨水分布”规划的是城市空间布局。
答案:1.A 2.A 3.C
阅读《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完成4~5题 。
无锡市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逐步把无锡市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00万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190平方千米以内,具体规模要与本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4.在确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应( )
A.维持原状,彰显地方特色 B.以最高标准进行规划,打造长三角核心城市
C.表述上突出特色 D.突出城市的“共性”
5.主城区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00万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190平方千米以内的目的是( )
A.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空间 B.增加城市人口的人均建设资金
C.减少城市的集聚效应 D.带动上海市的发展
解析:第4题,该规划目标确定了无锡市的性质,突出地方特色,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优化改造;城市的“共性”不是城市的“特色”。第5题,该规划确定了无锡市城市化要适度发展。这样可以减少人均建设资金,增加城市的集聚效应;无锡市规模比上海小,不能带动上海发展。
答案:4.C 5.A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
6~7题。
6.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
7.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仓库 B.幼儿园
C.医院 D.超市
解析:第6题,规划居住区的布局位于丘陵地带,地势较高,环境较好,但工程量大;规划中的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第7题,卫生防护带一般布局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以减轻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但为了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往往在卫生防护带内布局一些产业活动,但布局的产业应使用频率低,不会产生新的污染。
答案:6.D 7.A
新华网石家庄2009年1月9日电 河北环绕京津,特别是京津周边地区,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实现在京津的带动下加快发展,逐步建设一批环京津卫星城市规划目标。据此回答8~9题。
8.环京津卫星城的规划体现了( )
A.行政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B.历史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C.社会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D.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9.京津周边地区建设卫星城对京津两大城市的影响是( )
A.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B.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C.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 D.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解析:第8题,环京津卫星城规划是依靠政府来进行的,体现了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第9题,京津两市城区人口过密,建设卫星城可有效疏散市区过密人口,缓解城市环境压力。
答案:8.A 9.C
10.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该市规划建设一个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 B.b
C.c D.d
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该市规划布局的是一个商业区,商业区布局要求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位于该市中心的a处恰好满足要求。
(2011年镇江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城市及其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B工业区最有可能是( )
A.石油化工区 B.钢铁工业区
C.机械制造区 D.大型服装区
12.图中工业区的布局是合理的,判断该区域的最大风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风 D.北风
1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最适宜建在B工业区附近的工厂是( )
①建材厂 ②化工厂 ③造纸厂 ④棉纺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SO2浓度等值线可判断此工业类型需要燃烧大量燃料,结合本题各项工业生产特点可知,钢铁工业区的可能性最大。第12题,钢铁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应布局在下风向,结合图中城区布局在西南方向,城区应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故可知当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第13题,钢铁在产生大气污染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渣,可以SO2为原料发展化工产业,以废渣为原料发展建材工业。
答案:11.B 12.B 13.A
读我国某城市道路网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城市道路网属于( )
A.方格环形道路网 B.环形辐射道路网
C.方格道路网 D.辐射道路网
15.城市道路网并没有统一的格局,在进行道路网规划时( )
A.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人为随意确定
B.只需考虑经济发展条件
C.必须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
D.应特别注重历史条件所起的决定作用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道路网属于典型的方格环形道路网,此城市为武汉。城市道路网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局,但在进行道路网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从方便人们出行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答案:14.A 15.C
二、综合题(共70分)
16.阅读兰州市第四版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规划期限拟定为2008~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至2020年,兰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350万,规划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兰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仍以“东扩西展,南伸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主。
(1)对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作出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2)引起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因素有(多选)( )
A.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的机械增长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
(3)在兰州市第四版规划中,为什么对周围小城市的规模也作了相应的规划?
(4)为实现兰州市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解析:本题通过兰州市第四版城乡规划的相关内容引入,考查城乡规划的相关知识。城市人口数量的规划实质是对城市规模的规划,合理的城市规模会充分利用基础服务设施,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而经济、政策、战争、政治等因素均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即人口的机械增长。小城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面貌,城乡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展重点和对策等方面内容。
答案:(1)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布置基础设施,避免出现城市病,实现城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2)ABCD
(3)指导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味,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4)①明确兰州市的发展目标;②确定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③确定兰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④为兰州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17.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城历史悠久,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甲城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B是连接甲——丁的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哪条线路较合理?为什么?
(4)简要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
解析:甲城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再加上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暖湿,有利于农耕,同时位于河流交汇处,供水和航运功能强大。乙港区地处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严重,港口的航道条件差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要素,由图可知丙地避风且水深,地形平坦,这些都有利于货物的存储和转运。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这样工程量小,易于施工而且便于日后道路的维护。有色金属冶炼为动力导向型工业,图中炼铝厂不仅靠近水电站,而且接近原料和消费市场,且交通便利。
答案: (1)地形平坦,气候暖湿,利于农耕(或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河流交汇处,供水和运输功能强大。
(2)泥沙淤积,航道变浅 避风且水深的优良港湾;地形平坦
(3)B合理。 B线沿等高线延伸,路面平坦,易于施工,投资少且连接居民点较多。
(4)靠近水电站,能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等。
1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2分)
表 该市不同工业行业产值构成
产业 化学 钢铁 电子 服装 其他 合计
产值(万元) 60 90 135 30 45 360
(1)若图例①②③分别代表重污染工业、轻染污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则①为________工业。若图例①②③分别代表钢铁厂、污水处理厂和服装厂,则代表服装厂的图例为________(填代码)。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该市的工业行业产值扇状统计图。
(3)下列四图中,正确的表示AD间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 )
(4)A、B、C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________,利用现有河道作为卫生防护带的是________。D处为________(填“高级”或“低级”)住宅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在城市规划中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布局在郊外,而对环境污染较轻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可布局在市区。第(2)题,是对地理基本动手能力的考查。第(3)题,决定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越近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地租越高。第(4)题,卫生防护带包括绿化带、天然河流等,一般布置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以减轻工业污染对住宅区的影响。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一般布局在城市中盛行风上风向地带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地方。
答案:(1)重污染 ③ (2)略。 (3)B
(4)B A 高级 地势高,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居住环境好等
19.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
(1)请将城市周围的A、B、C、D四个区位合理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适宜该地区大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和水果: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有________;水果是________。
(3)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采叶提取物价格看好,农民纷纷毁掉桑园而发展银杏采叶园。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叶树。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案例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________。
(4)该地区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等。
(5)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布局的相关知识。农业布局主要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情况来分析。
答案:(1)乳牛业 花卉业 粮食或经济作物 果园
(2)小麦 玉米 棉花 苹果
(3)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类型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科学的预测
(4)寒潮 春旱
(5)水资源紧缺 南水北调
20.下图为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成都市的城市性质是________。
(2)成都城市形态的主要形成因素是________。
(3)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都市的城市道路网类型为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都的城市性质为四川省行政中心,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其城市形态为集中团块状,城市与乡村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布局在科技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求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由图可知,成都市的城市道路网为环形辐射状,可避免市中心交通拥挤。
答案:(1)四川省省会 (2)地形(平原)
(3)城市与乡村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4)环形辐射式 避免市中心交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