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争鸣论战、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感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不懈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
目 录
教学的分析
教学的策略
01
02
教学的过程
教学的反思
03
04
CONTENTS
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方向: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激进派: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
“睁眼看世界”
资产阶级
器物
制度
思想
特点: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谈谈你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经济上实行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
1、提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理论。
2、提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三大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内容:
01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开始传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又说:“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梁启超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像近代中国许许多多探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一样,也曾追求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并深受进化论、互助论、人道主义等各种欧美社会思潮的影响。
——仝华《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1、20世纪初, 等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 以后,特别是 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3、 《 》《 》,成为系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思考:
在1917年之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梁启超、朱执信
十月革命(1917)
五四运动(1919)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内因:
1、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2、资产阶级改革方案在内忧外患的中国的破产
3、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外因:
1、一战的爆发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与破坏
2、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
在1917年之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0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阅读第二子目: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各地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有哪些思潮较有影响?
无政府主义
新村主义
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工读互助团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
……
争鸣竞逐------五四时期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争鸣竞逐------五四时期
意义: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阵营开始分裂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合影
发表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开设讲坛: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课程,向学生宣传
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著作、举行演讲
展开论战: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
北大旧址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毛泽东(1945.4)
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不同?
内容
性质
前 期
后 期
“三个提倡三个反对”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传播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0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中的两次转变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
(2) 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
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04
小结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意义: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取得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4)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点?
一开始就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核心作用
经历从学术介绍到成为改造社会思想的历程
谢谢聆听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