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要求】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地位。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您 的 标 题
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PPT设计的工作室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
02
添 加 您 的 标 题
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PPT设计的工作室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
03
添 加 您 的 标 题
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PPT设计的工作室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
04
添 加 您 的 标 题
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PPT设计的工作室喵星人服务设计是一家专业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背景
材料2: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材料1:某歌曲歌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此时期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两个凡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背景
材料3: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这一讲话有何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背景
国内背景:
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2、 “左”倾思想、个人崇拜、仍在束缚人们头脑
3、邓小平恢复工作
国际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开端——20世纪70年代末
1、背景:
2、标志: 。
3、核心思想: 。
4、根本问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背景
邓小平理论 形成背景
探究: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纠正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实现文革的拨乱反正
2、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促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顺利发展。
奠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78-20世纪90年代
0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酝酿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开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形成与深化: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荒芜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繁华的深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6:经济特区建立后,福建同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兴办了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由于“左”的思想迷雾重重,这个“新生儿”被扣上了“卖国主义”的帽子,一位高层领导甚至把此公司定性为“殖民地性质厂子” ——《复兴之路》
材料7:经济特区设立后不久,有人说:深圳只有红旗没变,其他都变成资本主义的了。
——《复兴之路》
材料8:当年争论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呢,股份制再搞下去不就会变为私有制?股份制就是私有制,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下才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下怎么会有这东西呢?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
根据材料回答:
此时的困惑是什么?
困惑:这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987年中共十三大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及私营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近来一些私营企业者患“百万恐惧症”,担心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到百万资产之后,会使自己成为“阶级敌人”。这些私营企业主但凡涉及到资产问题,总是守口如瓶;有的已在悄悄地抽走资金,或找借口压缩生产规模,辞退雇工……
材料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国际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1989年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
(1)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关键时期?
国内:一些传统的思想,如姓社姓资论,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两难抉择。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2)邓小平为深化改革开放又作了怎样的努力?
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92年“南方谈话”
1.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3.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概括;
4.“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成熟——20世纪90年代
(1)背景:
(2)标志: 。
(3)根本问题:
。
(4)核心思想:
。
。
南方讲话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
阶段
事件
内容
形成
深化
十二大(1982)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 ”
十三大(1987)
(1)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党的基本路线(3)三步走战略
1992
“南方谈话”
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
十四大(1992)
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十五大(1997)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其他理论:大力发展生产力;两大文明关系;科技地位;一国两制;外交思想两大主题;和平外交;扩大开放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发展:“三个代表”、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
03
胡锦涛“三个代表”
2000年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章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
3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代表”思想内容的表述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D
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