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 七上 1.认识生命现象复习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 七上 1.认识生命现象复习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07:5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
2、什么是生物圈?范围?提供的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由什么决定?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栖息地
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说出生物探究的步骤?前提是?关键是?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6、认识显微镜
复习课本3页—19页,熟记以下问题。







1.新陈代谢
2.生长发育
3.繁殖现象
4.遗传和变异
5.应激性
6.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呼吸、排汗、排尿、摄食、光合
作用、落叶)
(含羞草;飞蛾扑火;植物的向光向水向肥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仙人掌,变色龙;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大气圈下层
整个水圈
岩石圈上层
通常认为,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
生物圈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实验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A
B
1、将A、B两个装置中的肉汤加热、煮沸,这是为什么?
2、曲颈瓶的妙处是
能进入而
不能进入。
设置B瓶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是A瓶肉汤
,B瓶肉汤

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则肉汤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

空气
空气
微生物
作对照
变质
不变质
变质
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1.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2.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3.变量唯一,只能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4.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避免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1
2
3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压片夹
通光孔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镜柱
镜臂
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
(长的倍数小)
4、物镜(有螺纹,长的倍数大)
2、镜筒
3、转换器(有物镜)
5、载物台
6、遮光器(大、小光圈)
7、通光孔
8、压片夹
10、镜座
9、反光镜(凹、平面)
11、粗准焦螺旋(下降看物镜)
12、细准焦螺旋(物象更清晰)
13、镜臂(连接作用)
1、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2、像与物相反路径。如像位于视野左上方,则将物向左上方移动。(偏哪里往哪移)
3、低倍镜转换高倍镜: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视野变暗(如何调亮?使用凹面镜、大光圈)。
4、勿将直射的阳光作光源(刺伤眼睛)
5、光线的路径:
反光镜
光圈
通光孔
物镜
镜筒
目镜
6、显微镜下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
(为了让光线通过)
7、区分目镜、物镜。(物镜有螺纹)
镜头
镜头长短
放大倍数
物镜(螺纹)

目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污点可能在装片、物镜或目镜上!
1.光线问题
2.污点问题
使光线增强如何调节
(凹面镜、大光圈)
3.像的问题
p
d
p


d


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哪里,装片向哪里移!
4.移动方向
低倍镜  
高倍镜
放大倍数
细胞大小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使视野变亮
高倍镜



换凹面镜、
大光圈
1、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并举例。
2、明确生物圈的范围及其为生物生存提供的生存条件。
3、说出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科学探究的过程、前提、关键及常见方法。
5、对照15页图1.1-10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6、调节光线强弱、升降镜筒、转换物镜的分别是哪个结构?
7、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
8、目镜和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暗有何关系
10、熟记使用方法步骤(特别是对光、观察)。
11、物像如何移到视野中央
12、知道玻片上的字母如何判断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
13、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大小
14、显微镜下看到的污点可能在哪些结构上
第一章复习导航
1、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准焦螺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A
B
.
.
.
.
.
.
.
.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3.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4.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X,10X B.5X,10X  
C.15X,10X D.5X,40X
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定计划②表达交流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⑤实施计划⑥做出假设
A.④⑥①⑤③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⑥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⑥③②
6、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
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底部,
7、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下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

A、向右上角
B、向右下角
C、向左上角
D、向左下角
8、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筒
,如图所示。请回答。(8分)
⑴显微镜结构中,A的名称是  ,D的名称是  。
⑵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
B.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C.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
D.滴加碘液染色
E.盖上盖玻片
⑶王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
     移动。
⑷要使观察效果由④变成②,他应该转动____,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王刚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___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____面镜。观察效果由③到④,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字母序号)。
9、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王刚同学用显微镜先后在视野中看到了下列不同的物像效果
10、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同学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请解释其它的原因
11.下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情形,右侧的圆圈表示显微镜的视野.(在中括号中填数字,在横线上填文字.)
(1)如果视野中的图像有些模糊,应该转动[
]
使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
(2)视野中的A和B,哪个是口腔上皮细胞?

为了将观察效果最好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方向推动载玻片。
(3)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可以使用
进行染色。如果想提高放大倍数,应使用[
]
进行观察.在这种细胞中,有一种不容易被观察到,但一定存在的能量转换器:

12.下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正确顺序应是(
)
1是盖完2是滴生理盐水3是盖4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