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 3.1-3.2)阶段性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3.1-3.2)阶段性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21: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3.1-3.2 阶段性练习(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K—39 Ca—40 S—32 Cl—35.5 Fe—56 Cu—64 N—14
Zn—65 Ag—108 Ba—137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这一种成分组成的
2.甲、乙两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有N2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3.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可供呼吸 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气体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或表面含有油漆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沙 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
6.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会使生成的氧气减少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会使高锰酸钾分解速度加快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高锰酸钾会使氯酸钾分解速度加快
D.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高锰酸钾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7.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后者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 )
A.氧气供应不足 B.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火柴杆不是可燃物
8.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

9.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高压水枪灭火器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10.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液氧 B. KCI C. KCIO3 D.干冰
11.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2.图中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的点是 ( )

A.a B.b C.c D.d
13.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 (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都是刷烈的化学反应 D.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14.在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15.如图所示,装置A、B的燃烧匙中分别装红磷和硫粉,集气瓶A和B中原来均集满了氧气,C中盛有水,X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硫粉,使之在A、B两瓶中充分燃烧(红磷和硫粉均为足量,X关闭着)。当反应完成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 )

A.水流进A瓶 B.水流进B瓶 C.水流进A、B瓶 D.水既不流进A瓶也不流进B瓶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B.太阳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7.小王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选择B、C装置,连接d、c B.选择A、B装置,连接a、c
C.选择C、B装置,连接d、b D.选择A、B装置,连接a、b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19.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生成物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
20.比较、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请用N、H、O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下面物质的化学式: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实验室制法中,用来分解制氧气的液体 ;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 。
2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3.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乙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4.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所示)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C.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D.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5.有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1)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3)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2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的白磷,活塞的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相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

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活塞先向 移动再向 移动,最终停在刻度 处。
(2)由此实验你可以得出的一条结论是 。
27.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中,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2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O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那么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除了与催化剂有关以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 H2O2溶液
用量/毫升 反应温度/℃ MnO2的质量 收集5ml气体
所需时间/秒
1 15% 15 20 0.1 9.8
2 15% 15 50 0.1 4.8
3 5% 15 50 0.1 14.4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反应原理: 。
(2)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假设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与反应温度和 有关。
(3)比较实验1、2可得出的结论: 。
(4)交流拓展: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氧化物,那么氧化铁(Fe2O3)是否也有这样的催化作用呢?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如果氧化铁有催化作用,预计能看到的现象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3.1-3.2 阶段性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C C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D C D D A C D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N2;H2O2;H2。
22.(1)点燃;(2)有淡黄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防止瓶底炸裂。
23.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1)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擦干水;(2)氧气;放热;钾+水→氢氧化钾+氢气。
24.(1)催化作用;(2)d→e→b;(3)AB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5.(1)氧气中混用较多水蒸气;(2)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液体中;
(3)
26.(1)白烟;右;左;4;(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整个空气体积的。
27.(1)用手捂住锥形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2)容器内压强大小;(3)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8.(1)2H2O22H2O+O2↑;(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4)甲中产生O2的速度比乙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