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整数的运算性质沪教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整数的运算性质沪教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08:09:12

文档简介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P6
教学目标:
1.
理解“连续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减法运算性质。
2.
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掌握减法运算性质用并能用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阅读吗?你们的好朋友小丁丁也很喜欢阅读。最近他正在看一本书,这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19页,第二天看了31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解法一:
231-19-31?
=
212-31????????????
=181(页)??????????
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第一天看的19页,再减去第二天看的31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解法二:
231-(19+31)?
??????=231-50??????????????
??????=181(页)???????????
我们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两天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解法三:
(三)231-31-19
???????????
=200-19
??????????=181(页)
我们是先减掉第二天看的31页,再减去第一天看的19页。
追问:为什么这些做呢?(因为231与31后面两位相同,相减就等到了整百数200)
4.
观察、比较
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着重让学生指出:凑整十数、整百数或末位相减得整十数、整百数
师:的确,凑整十数或整百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5.提出猜想
师:其实,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是相似的,只是换了减数的位置,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是相同的。
师:观察前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两种算法都由三个相同的数组成,计算结果也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一样。
师:由于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请你用数学语言读一读。
231-19-31=231-(19+31)生个别读,齐读。
师: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其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个特殊的、偶然的问题出发去归纳探究内在于其中的一般又必然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举例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写出一些这样的算式,计算一下是否相等。
集体交流
2.归纳总结。
师:看来发现这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那你能用语言来概括这条规律吗?同桌交流。
预设:
生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生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生3:除了用语言来概括,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生4:a-(b+c)=a-b-c
3.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性质
齐读板书:减法的运算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
=
a-(b+c)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实际运用,深化知识
1.填一填: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
里填数,在??
里填运算符号。
152-63-37=152-(

293-89-72=
-(89

90-(16+57)=90
328-(28+96)=
-
-
90减去16与57的和等于90减去16再减去57
(运算性质的逆向描述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一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小结:原来减法的运算性质不仅可以正向运用,还可以逆向运用。
2.判一判:判断对错。
(1)?420-36+64=420-(36+64)
(2)?1000-576-24=1000-(576+24)
(3)?963-450-50=963-(450-50)
(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
选一选:哪个方法比较简便
(1)800-138-162
师:我们可以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凑整来使计算简便。
(2)472-49-272
4、算一算: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832-346-154
(2)756-(156+48)
(3)978-222-178
总结:不同的题目,我们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简算。
5.用一用:解决问题
旅游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8千米,旅游车第一小时行86千米,第二小时行74千米。两小时后,旅游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
6.想一想: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计算(机动)
284-37-42-21
3842-1567-433-842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把所学的简算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六、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板书设计:?????????????????
减法的运算性质
231-19-31?=
231-(19+31)
453-26-124?=
453-(26+124)
1231-119-316?=
1231-(119+316)
……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
=
a-(b+c)
A.800-138-162
=662-162
=500
B.
472-49-272
=472-272-49
=200-49
=151
A.
472-49-272
=472-(49+272)
=472-321
=151课题:商不变性质

1
课时
学情分析:
“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在学习了笔算乘法、笔算除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1、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猜想、观察、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性质,学会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结合教学过程、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并渗透变与不变、对立与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相同”、“0除外”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吗?他有一项很厉害的变化本领,叫做?(七十二变)但他不管如何变,他本身还是?(孙悟空)这是不变的。数学中也有许多变与不变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就发生在齐天大圣的花果山上,为了减少浪费,孙悟空决定实行定时定量地分发桃子,他给出了几个方案让猴子们选择:(课件出示表格)一次发2只桃子需吃1天一次发6只桃子需吃3天一次发8只桃子需吃4天一次发10只桃子需吃5天一次发16只桃子需吃8天一次发50只桃子需吃25天一次发200只桃子需吃100天小猴们一看到这个表格,马上嚷起来:我们要吃得多,选最后一种!选最后一种!只有一只老猴在偷偷地笑。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师:你们知道老猴为什么笑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算式:2÷1=26÷3=28÷4=210÷5=216÷8=250÷25=2200÷100=2师:原来小猴们受了骗,每个方案里平均每天吃到的桃子是不变的,都是2只,所以老猴要笑小猴子们。三、揭题提问那这些算式为什么都等于2呢?难道这里边有什么决窍吗?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一个问题。
1、揭示课题商不变性质。
⑴看到这一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
⑵学生思考,指名说(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问,教师积极引导,即时概括,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诸如:
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
⑵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
⑶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不变?
⑷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四、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⑴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第⑵、⑶这两个问题,好吗?谁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也就是说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会变呢?
⑵先让学生独立猜想。
⑶指名学生说。(教师注意倾听、激励评价,并板书重点意思的词)如:同时加上
同时减去
同时乘以
同时除以⑷大家说得好,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就以16÷8=2为例(或让学生自己主动设计来进行验证),请大家努力思考,充分发挥小组的智慧,分别举例验证这几种猜想。研究一下,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商才不会变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2、验证猜想。⑴学生小组间共同合作学习。⑵哪一小组先来交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这种情况?⑶小组交流。(教师板书)这样的式子写得完吗?怎么办呢?(用表示写不完。)⑷大家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从验证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说明了什么?(商不变。)商不变,什么在变呢?(被除数和除数在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师板书商不变。(这一验证的结果重在让学生主动交流与补充,不必一问一答,重点抓住以上几项。)⑸师小结。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又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⑹现在谁能把商不变的两种情况连起来说一说?(师板书完整)(学生说。)或者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谁还想再说一遍?
⑺继续验证同时加上、同时减去两种情况。学生间展开交流。提问:商不变,这说明了什么?
⑻现在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了?(即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学生互说,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激励评价。
⑼说得真好。现在大家对于商不变的条件还有没有问题?(如果学生在此前主动发现了0要除外,则完整了。如没有发现就引导学生发现0除外,除以0,不行,那么乘以0行吗?)⑽咱们再来完整地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说)讲得太棒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自己共同探究出来的商不变性质。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大家理解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自己掌握的水平,好吗?1、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①(90×□)÷(30×2)=90÷30
②(40×5)÷(20〇5)=2
③(1200×□)÷(400〇5)=3
④(1200〇4)÷(400〇4)=3
⑤(1200〇□)÷(400〇□)=3
2、找规律填表被除数60120180240360除数1020304050商3、哪些算式与450÷15相等?1)(450÷3)÷(15÷3)

)2)(450÷3)÷(15×3)

)3)(450+3)÷(15+3)

)4)(450×3)÷(15×3)

)5)(450-3)÷(15-3)

)师:想一想:商不变规律的成立必须具备几个要素?小结:①在除法算式里②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③相同数④0除外这时才商不变。4、抢答:①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②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③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①(48×5)÷(12×5)=4

)②(48÷4)÷(12÷4)=4

)③(48×3)÷(12×4)=4

)④(48×3)÷(12÷3)=4

)⑤(48×6)÷(12×6)=4

)⑥(48
-
8)÷(12
-
8)=4

)6、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的结果。312÷26=
3120÷260=
312000÷26000=
15600÷1300=
六、激励评价,拓展学习思路。
1、学生相互评价(小组内评价为主),出示评价基本标准,等级为棒极了、优秀、良好、需努力四个等级。
2、针对刚才相互间的评价,请你说说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说)这些问题中学生能回答的让他们回答,如遇到较复杂的或是今后学习的问题,则建议: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后去研究,好吗,(可以设想一下:你准备怎样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师的提问把专心听故事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疑惑,就有可能产生猜想,而猜想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教学调整,尝试,并通过例证的计算,加以检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是不变的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练习从易到难,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先是基础题,然后是思维变通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商不变性质”是非常有用的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板书设计:
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类据类型,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过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