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浙教版 九年级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B 
C 
A 
D 
A 
9 
10 
D 
8 
D 
11 
12 
13 
14 
C 
A 
B 
D 
C 
1.(中考·阜阳)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  D.喷发岩浆 
B 
2.如图所示是某地层中发现的某动物的足迹化石。下列对于该化石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属于遗迹化石 
B.它属于遗物化石 
C.它属于遗体化石 
D.足迹化石对研究该类生物毫无意义 
A 
3.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 
A.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D.化石是地壳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 
C 
4.(中考·嘉兴)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D 
5.(中考·泉州)根据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可推测: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  ) 
A.越高等    B.结构越简单 
C.体型越大   D.陆生种类越少 
A 
6.马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的最佳例子之一,这是因为(  ) 
A.马的体形大,研究方便 
B.马的进化比较有规律 
C.发现了很多马的化石材料 
D.目前还有野生马与现代马作比较 
C 
7.(中考·烟台)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基本相近 
D 
8.许多特殊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1938年在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化石”的腔棘鱼,到现在已经发现并捕获了好几百条腔棘鱼。银杏树和腔棘鱼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的特征是(  )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 
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构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和珍贵 
C.该物种出现年代较晚,但目前已十分稀有 
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 
B 
9.甲地层比乙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要早,甲地层中任一形成化石的生物与乙地层中任一形成化石的生物相比较,其结果是(  ) 
A.甲地层中的高等,乙地层中的低等 
B.甲地层中的低等,乙地层中的高等 
C.都高等或都低等 
D.无法确定 
D 
【点拨】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但并不是所有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都比新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低等。 
10.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A 
【点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因此△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的□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11.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Ⅱ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和物种B(Ⅰ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下列关于 
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D 
12.古生物学家从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见下表: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中生代最早形成 
的地层在_____纪。 
(2)表中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纪 
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 
中生代 
白垩纪 
鸟类、哺乳类(少量) 
侏罗纪 
爬行类(大量) 
三叠纪 
硬骨鱼类(少量) 
硬骨鱼类 
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 
(3)在中生代占据优势的动物是____________。 
(4)始祖鸟可能出现在 
________纪。写出 
你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行类动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纪 
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 
中生代 
白垩纪 
鸟类、哺乳类(少量) 
侏罗纪 
爬行类(大量) 
三叠纪 
硬骨鱼类(少量) 
侏罗 
因为始祖鸟既有爬行 
类的特征,又有鸟类 
的某些特征,是从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 
13.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维持体温。中华龙鸟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其牙齿内侧有明显的锯齿状构造,头部方骨还未愈合,有4个颈椎和13个脊椎。尾巴几乎是躯干长度的两倍半,属于兽脚类美颌龙科。 
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和演化等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进化上,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  ) 
A.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    B.哺乳类起源于鸟类 
C.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D.鸟类起源于两栖类 
C 
14.(说理题)中国科学家在野外找到一块化石,将化石中的动物取名为“顾氏小盗龙”。经观察后发现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浑身披有羽毛,全长大约77 cm,后肢上有尖锐的弯曲的爪子和比身体长的尾巴,特别的是前后肢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外部形态来看都像现在鸟的翅膀。 
(1)请你分析它与现存的哪种动物有亲缘关系?并说明理由。 
鸟类。因为它具备了鸟类的特征。 
(2)请你分析它可能是树栖还是地栖?并说明理由。 
(3)如果在第一块化石所在地层之下又找到了第二块化石,它的特征是身体扁平,全身具有鳞片,无四肢,但身体两侧有鳍状结构。那么第一块化石和第二块化石比较,哪一块可能更古老?说明理由。 
树栖。因为后肢上有尖锐的弯曲的爪子,适于攀爬树干。 
第二块更古老。因为第二块更接近鱼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