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1章 1.4.2 进化论的演变、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同步练习(课件 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1章 1.4.2 进化论的演变、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同步练习(课件 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20: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 九年级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进化论的演变、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A
B
B
C
B
9
10
D
8
B
11
12
13
14
15
B
A
D
D
B
A
B
16
17
18
C
C
A
1.下列观点属于进化论的是(  )
①生物是神创造的 ②地球上的生物是一次出现的 ③生物不是神创造的 ④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 ⑤各种生物之间无任何亲缘关系 ⑥各种生物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A
2.由于低处的植物都枯死了,长颈鹿的祖先不得不伸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久而久之,经常使用的颈和腿就长长了。这种关于长颈鹿进化的解释出自(  )
A.布丰  B.拉马克  C.达尔文   D.米勒
B
3.(中考·揭阳)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的变异
C.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
4.(中考·衡阳)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不适应的结果  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遗传和变异
B
5.(中考·广元)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B
6.科学家发现在种子蕨的生活史中出现了种子,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
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C.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D.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
7.达尔文认为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类型,支持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古代腔棘鱼化石
B.恐龙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苍蝇被滴落的松脂凝成琥珀
C
8.(中考·通辽)森林中,蛾的体色有棕色、灰色、白色等。由于某种原因,树干被染成灰白色,长期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数量发生变化。下列选项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
D
9.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看,地球上现存的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D
10.(中考·福州)如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
C.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A
11.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一定获胜
D
【点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且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12.(中考·阜阳)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
1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其结果是(  )
A.具有漂亮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B.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C.具有鲜艳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D.具有暗淡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B
14.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
抗药性逐渐增强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A
15.达尔文在考察期间发现某海岛上风很大,岛上的昆虫大都是残翅或无翅的,在正常情况下这类昆虫由于不善于飞行很难生存下去。请你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该海岛上的原始昆虫大量繁殖,由于变异,产生的后代存在着个体差异。海岛上有的昆虫翅发达,有的则为残翅或无翅,这种差异在海岛上强劲海风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翅发达的昆虫(不利变异)在空中飞行时容易被海风吹走,不适应海岛环境而逐渐被淘汰;那些残翅或无翅的昆虫(有利变异)由于不擅飞行或不会飞行而不易被海风吹走,从而得以生存下来,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就这样,经过漫长的逐代选择,就形成了海岛上昆虫大都残翅或无翅的现象。
16.(中考·威海)如图为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生物进化树,下列生物进化树中的序号与生物类
群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①指哺乳动物  
B.②指两栖动物
C.③指种子植物  
D.④指苔藓植物
C
17.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根据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和b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C
18.如图表示几类鸟类的起源情况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鸟类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现存的各类
鸟类的出现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现存条件下,路禽可进化为沼泽生活的涉禽
C.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a一定比c高等
D.现存的各类鸟类因生活环境不同,其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有的鸟类呼吸器官不再是肺 ,  
A
【点拨】由题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可见原始鸟类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现存的各类鸟类的出现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而在现存条件下,路禽不可能进化为沼泽生活的涉禽。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也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等谁低等。现存的各类鸟类因生活环境不同,其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鸟类的形态与它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但所有的鸟类呼吸器官都是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