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1章 1.5.1 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 同步练习(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1章 1.5.1 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 同步练习(课件 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20: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遗传与进化
第1课时 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
浙教版 九年级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C
A
A
A
B
9
10
D
8
D
11
12
13
14
15
B
A
D
D
D
B
C
16
1.(中考·广州)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B.人们总是通过性状来区分出不同的生物
C.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D.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C
2.(中考·新疆)同一个母亲生的两个小孩在肤色上不完全相同,此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B
3.下列俗语中,能体现生物具有遗传特性的是(  )
A.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4.(中考·泉州)通过DNA检测可以确定被拐卖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因为DNA是(  )
A.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遗传物质的载体
C.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
D.主要的遗传物质
D
5.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分别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B.都比体细胞里的少一半
C.相加后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D.相加后与受精卵里的相同
A
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其中,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克隆出上世纪70年代前已灭绝的袋狼,但计划失败,因为从这些动物残骸上获取的DNA已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成为了“碎片”,目前还没有能力将这些决定着袋狼性状特征的“碎片”组合成完整的DNA。你认为这些“碎片”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蛋白质  D.细胞核
A
7.(中考·益阳)如图为染色体与
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每种生物细胞内③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
A
8.下列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异使同种生物种群中存在多样的基因
B.遗传使基因可以相对稳定地通过生殖传递下去
C.控制适应性强的性状的基因在子代生物群体中会增多
D.亲代的基因在传给子代时不发生自然选择
D
9.达尔文发现在经常受大风袭击的克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基因在传递时表现出定向变异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1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图解,正确的是(  )
A
【点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
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
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中;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它们从小到大的关系为基因、DNA、染色体。
11.(中考·泸州)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对比来进行鉴定的,该方法是目前各种亲子检测中最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99.99999%。下列不能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的材料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白细胞
C.父亲精液样本  D.成熟的红细胞
D
【点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2.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泰安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D
13.(中考·常德)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A.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
的基因发生改变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D.极低的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C
【点拨】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白兔背敷冰块,导致温度过低,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多吸收光能,皮毛变为黑色。表明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4.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内部含有DNA(如图所示)。当它入侵细菌时,先附在细菌表面,使细菌的细胞壁破裂,然后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了细菌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DNA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复制出许多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产生新的噬菌体。约几十分钟后,细菌的细胞破裂死亡,数百个跟原来一样的新噬菌体就这样诞生了!上述事实说明了(  )
A.噬菌体内部存在遗传物质
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蛋白质和DNA都有遗传作用
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
15.如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幼体的相互移接实验过程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伞藻细胞一般长2~5 cm,可分
为帽、柄和假根三个部分,细
胞核位于 ________里。
(2)甲伞藻具有伞形帽,乙伞藻具
有菊花形帽,将甲、乙的伞帽切除,然后继续培养,结果甲伞藻长出________形帽,乙伞藻长出________形帽。
假根

菊花
(3)将乙伞藻的假根切下,然后将甲伞藻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乙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这个
“移接体”长出了与________相同
的________形帽。
(4)实验结果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
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__________中,
决定伞藻帽的性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它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乙伞藻
菊花
细胞核
基因
DNA
【点拨】通过读图可知是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将乙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嫁接后,乙种伞柄上长出的是伞形帽,甲种伞柄上长出的是菊花形帽。由此说明帽的性状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16.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100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_来实现。
基因
(2)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多选)。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对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②③④
【点拨】基因决定生物性状。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是支持实验动物的研究的选项;②③④都是反对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