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分层作业
第24讲 人体的免疫调节
A组 基础题组
题组一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2020北京东城期末)若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流感病毒在内环境中增殖
B.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
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
答案 A 病毒为高度寄生生物,需要在细胞中进行增殖,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即细胞外,A符合题意;病毒侵入人体,引发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病毒侵入靶细胞后,需要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并将其裂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产生记忆细胞,用于二次免疫。
2.(2020北京朝阳期末)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选项错误;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选项错误;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选项错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选项正确。
3.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 B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图示信息看出,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需要经过T细胞才能呈递给B淋巴细胞,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4.PM2.5是粒径小于2.5 μ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答案 A 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B正确; 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机体出现免疫反应,消灭病菌,C正确; PM2.5能导致吞噬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因此溶酶体的膜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导致吞噬细胞死亡,D正确。
5.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答案 B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丧失②T细胞,可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图甲中⑦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题组二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免疫失调症
6.(2020北京昌平期末)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对外来组织或器官免疫赦免,其原因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而使后者不启动免疫应答。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
B.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免疫赦免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
D.排斥外来器官依靠体液免疫完成
答案 C 据题干信息,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B选项错误;排斥外来器官过程中,免疫的对象是非己的组织细胞,依靠细胞免疫完成,D选项错误;这种免疫赦免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7.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 A 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其RNA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断此过程,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必须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艾滋病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因体液免疫需T细胞的参与,故体液免疫功能也大受影响,D错误。
8.下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 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细胞的代谢,但是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患者的病症得到缓解。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海淀期末)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C 由题干可知,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注入家兔体内,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说明小鼠B细胞在家兔体内引起了体液免疫,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且该抗体也可与小鼠T细胞反应,即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的抗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020北京昌平期末)科学家对溶瘤病毒进行改造,使该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健康组织。下列措施不属于改造范畴的是( )
A.使溶瘤病毒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
B.使溶瘤病毒基因与肿瘤细胞基因启动子重组
C.对不同溶瘤病毒基因进行重组以增强杀伤力
D.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对宿主进行暂时免疫抑制
答案 D 科学家改造的是溶瘤病毒,D选项不是对病毒进行改造,D选项错误。
3.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答案 D 抗原受体与抗体均属于分泌蛋白,它们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细胞识别的抗原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相同,B、C正确;浆细胞不能合成抗原受体,D错误。
4.(2020北京顺义区第二次统练)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是一种可激活吞噬细胞的聚合物)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疫苗剂量
(μg)
辅助剂
C48/80
接种疫苗28天后,实验处理及结果检测
注射致死
剂量病毒
小鼠血清
IgG抗体水平
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
A
1.5
+
+
13
100
B
1.5
-
+
11.3
100
C
0.15
+
+
11.3
87.5
D
0.15
-
+
9.67
50
E
-
+
+
6.0
0
F
1.5
CTB*
+
14.33
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A.该实验的对照组只有B、D、F三组
B.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
C.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记忆细胞
D.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答案 A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因此对实验组进行的变量处理是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和添加C48/80,因此实验中不接种疫苗组与不添加C48/80组均为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的对照组有B、D、E、F四组,A错误。C与D组相比,在疫苗剂量相同的前提下,添加C48/80的实验组的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都高于不添加C48/80组;A与C组相比,说明在添加C48/80的情况下,疫苗剂量越大,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越高。综上所述,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且在添加C48/80的条件下,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B、D正确。接种疫苗后,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没有接种疫苗,体内缺少记忆细胞,C正确。
二、非选择题
5.(2020北京石景山一模)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 mL/千克体重的剂量灌胃灵芝多糖溶液。对照组的处理是 。?
(2)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将绵羊红细胞作为 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 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呈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剂量
胸腺指数
(%)
脾指数
(%)
溶血空斑数
(×103)
DTH指数
0
0.26
0.35
3.17
19.5
低
0.25
0.38
3.52
20.8
中
0.29
0.35
3.78
20.7
高
0.29
0.35
3.84
23.2
最高
0.27
0.35
3.81
22.3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 。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 剂量组。?
(4)综上所述,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 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实验所用小鼠均为健康小鼠,若能增设 的模型组,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答案 (1)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
(2)②抗原 胰蛋白酶 二氧化碳
(3)不显著 高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力低下小鼠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自变量是灵芝多糖的剂量,灵芝多糖溶液用蒸馏水配制,所以对照组应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2)注射到小鼠腹腔的绵羊红细胞是外来细胞,属于抗原。将脾脏组织细胞分散制成细胞悬液一般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3)分析图表数据,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处理后,脾指数、胸腺指数差异较小,说明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显著。据(2)的②,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表中数据显示,高剂量组溶血空斑数最高,说明对小鼠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4)由于溶血空斑数与B淋巴细胞及抗体有关,B淋巴细胞与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TH指数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呈正相关,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实验利用的都是健康小鼠,若要更充分说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应设置免疫力低下小鼠的组别进行实验。
6.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别感染A或Q品系小鼠,7天后杀死小鼠,取其脾脏细胞(含效应T细胞),再取以51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将获得的脾脏细胞与吞噬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测定51Cr的释放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效应T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
的来源
吞噬细胞的51Cr的释放率(%)
品系
是否注射LCM
感染了LCM
病毒
未感染LCM
病毒
①
A
否
A
49.6±2.5
43.5±1.6
②
A
是
A
77.5±4.2
47.0±3.5
③
A
是
Q
44.0±2.9
41.0±2.4
④
Q
否
Q
46.5±3.6
44.4±6.2
⑤
Ⅰ
是
Q
72.5±5.2
40.0±2.9
⑥
Q
是
Ⅱ
52.9±3.0
48.6±3.9
(1)表格中Ⅰ是 ,Ⅱ是 。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 ,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51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 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②、③组及 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 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 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MHC类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依据上述实验,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效应T细胞表面可能有两种受体,分别和特异性抗原及MHC类分子结合,只有两种受体都和相应的抗原匹配时,效应T细胞才能裂解靶细胞。
假说二:效应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 结合的复合物。为了证明上述假说,有人获得了表中的两种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A
效应T细胞B
识别的MHC类分子
X
Y
识别的病毒抗原
M
N
将效应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入效应T细胞B中,结果效应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 。?
(3)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 。?
答案 (1)Q A 宿主细胞(靶细胞) 未感染LCM病毒 ⑤⑥ 同一品系
(2)特异性抗原 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 假说二
(3)少
解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效应T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因此Ⅰ是Q。吞噬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因此Ⅱ是A。根据题干中信息“取以51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可推知: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51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未感染LCM病毒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②、③组及⑤、⑥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同一品系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2)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假说二:效应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将效应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入效应T细胞B中,结果效应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假说二。(3)据以上分析可知,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