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11 09: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914—1918)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联系必修Ⅱ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的有关内容。
在本课当中主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这两个方面去思考第一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
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原因:(为什么要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不仅在欧洲同英国展开剧烈的竞争,而且还想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思考: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家市场;
2、在普法战争之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3、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又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
材料一: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一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70 —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二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回答:
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
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③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力量对比突变)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激烈
三对基本矛盾出现
(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根本原因:
2、实质:
3、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阅读思考: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2005全国卷
结合课本思考1:
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思考1:
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
A 德:
B 法:
C 英:
D 俄:
E 奥匈:
F巴尔干国家:
a 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争夺巴尔干地区。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思考2:当时欧洲的有关国家围绕着哪些利益要求,形成了三对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普法战争后果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思考:在这三对基本矛盾中,哪一对矛盾将会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为什么?
材料一:“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皮洛夫在帝国议会上的演讲(1897年12月6日)
思考:德国谋求光明之地和阳光下的地盘最大障碍来自哪个国家?
英国
材料二: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英)《星期六评论》(1897)
新老强国争夺世界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英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2、归纳总结:当时欧洲有关国家的利益要求
德国: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重新瓜分世界,夺取英法殖民地,实现世界霸权。
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维持欧洲均势,抑制德国的发展。
法国:复仇,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树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列强为共同利益而勾结,又为各自利益而斗争。当时欧洲列强如何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呢?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德、奥、意
①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俄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奥匈

俄 国
1879年签定
同盟条约
1882年加入
三国同盟的形成 
(1882年)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德、奥、意
①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俄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2)三国协约:英、法、俄
①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②1904年:英、法协定
③1907年:英、俄协定: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俄 国
三国协约的形成
1892年法俄协定
1907年 英俄协约
1904年 英法协约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7年)
欧洲最终形成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含义如何?原因?
政策:“光荣孤立” 。
含义 :不同任何国家结成持久固定的同盟
原因:
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
2)英国为岛国,为了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3)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大国法俄德等国都有矛盾。不愿加入任何一方。
2、长久以来英国对欧洲奉行怎样的政策?
“大陆均势”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
(英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 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
3、20世纪初英国又为什么要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实力下降,欲寻求盟友
1882
1892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1879
1904
1907
同盟国
1882
协约国
1907
二、巴尔干火药桶
思考: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思考: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各种矛盾的交织:(有哪几对矛盾?)
1、巴尔干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
2、巴尔干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冲突);
3、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俄、奥两国的争夺)
结合巴尔干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大陆南部,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濒临黑海、亚德里亚海,素有“欧洲十字路口”之称.拥有欧洲众多国家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有人说,谁控制了巴尔干,谁就控制了欧洲大陆,并进而控制了全球。此外,巴尔干半岛气候宜人,粮食产量高,兼有欧洲缺乏的矿产、石油等重要资源。巴尔干半岛由此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探究:巴尔干问题出现的原因。
思考: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各种矛盾的交织:(有哪几对矛盾?)
1、巴尔干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
2、巴尔干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冲突);
3、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俄、奥两国的争夺)
结合巴尔干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一战前,列强争夺巴尔干地区有哪些有利时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
巴尔干各国的独立和复杂局势;
三、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如果普林西普没有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A 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 根本原因:
2 具体原因:
3 直接原因:
B 物质技术:生产力迅速发展,科技进步
C 思想因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D 必然性:世界已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不平衡性导致争夺殖民地激烈斗争。
小结,一战爆发的必然性: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皇威廉二世:“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这一杯!”
1913年2月,毛奇(德军总参谋长):“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焦点将是日尔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应付这样一场战争,“需要让人民做好牺牲的准备,需要先激发民众的热情。”
●法国:在巴黎,社会党领袖和议员让·饶勒斯一再呼吁欧洲所有的社会党人团结起来反对战争。1914年7月31日,他被一个法国民族主义狂热分子刺杀。狂热情绪呈四处蔓延之势。
1914年7月28日,经验丰富的英国驻维也纳大使向伦敦报告:“推迟或阻止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无疑会使这个国家的人极为失望,他们已经为即将来临的战争高兴地发疯了。”
--[英]吉尔伯特《二十世纪世界史》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德国总动员
“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这就是在运送德军去首都的火车上乱涂的字。这是1914年8月,天气睛好,部队的士气也很好。政府说过,战争会迅速结束。
战争的爆发:
事后不久,德奥集团即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
上图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介广泛宣 传的照片之一,问: (1)火车上的士兵将去参加什么战争? (2)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
根源:
矛盾实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发展不平衡加剧
新、老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
两大集团扩军备战、矛盾尖锐
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先进武器推波助澜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914.7.28大战争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三对基本矛盾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一战
基本线索
问题探究
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为什么能打?)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现实条件: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