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综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与地图综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2-13 12:0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与地图综合练习
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由“陆半球”的极点,到与其关于地轴的对称点,最短的航线是(   )
A.沿经线向正东行走 B.沿纬线向正西行走
C.沿经线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回答3~5题。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岛屿面积比乙图大 B.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C.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 D.甲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乙图更详细
5.在学生绘制的乙图东北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6~8题。
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m B.110m
C.170m D.220m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下图中,三条等值线的数值关系为a<b<c。回答9-11题。
9.若三条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处吹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南风 D.东北风
10.若三条线为等高线,MN.处不可能是
A.集水线 B.分水线 C.山谷 D.小河
11.若三条线为表层海水等温线且,MN处的洋流可能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 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低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13.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下图是甲、乙两地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4题。
14.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h的值是( )
A.23.5° B.43°08′ C.46°52′ D.66.5°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5~17题。
15.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6. 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17.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下图为“某地全年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7月的月均温最接近(  )
A.6 ℃ B.16℃ C.20 ℃ D.25 ℃
19.该地气候与下列各地相似的是(  )
读下图,完成20~22题。
20图示时间,下列城市
风力最大的是(  )
A.乌鲁木齐 B.沈阳
C.广州 D.武汉
21.此时(  )
A.太原位于高压区内,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B.沈阳处在暖锋控制下,大风、升温
C.海口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为阴雨天气
D.武汉因受低气压控制,气温低  
22.关于①~④四地点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③的风向相反 B.②④的风向相近 C.③吹西北风 D.④吹西北风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3~24题。
2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2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读下图,完成25~27题。
2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6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27.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28~29题。
28.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30.下图是在P地上空的俯视半球投影图,该地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该地此日看到太阳作顺时针运动,且发现太阳高度范围是10°~30°之间,E、F是等0°太阳高度线与外圆的交点,弧线MPN与纬线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5°N
B.K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0°S
C.E、F两地此时位于赤道上,E地地方时是6: 00
D.E、F两地不一定位于赤道上,此时地方时不能确定
31.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
体流向是________,
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
是________。
(2)现两河流之间开挖了
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
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
甲、乙之间?
(3)现甲、丙之间需修
建一条公路,请在图中
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4)若该地区位于51°N,
8.6°W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
(5)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点。
32.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小时。
(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______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
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
33.读图14,回答问题:(12分)
(1)D点海拔是 米,C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
(2)甲地地貌是 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一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4)乙、丙分布发现了矿产,是否会一样,为什么?
地球与地图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B 7.D 8.B 9.A 10.B 11.A 12.C 13.A 14. C 15.C
16.D 17.A 18.B 19.B 20.C 21.A 22.B 23.B 24.C 25.C 26.A 27.D 28.B 29.D 30.C
31(1)向西 向东
(2)甲、乙之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
(3)图略(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结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5)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谷相间,地势起伏大。
32. (1) 西, 6 (2)北 60°E (3)11 (4)2 (5) 69°
33.(1)900 800 (4分)
(2)甲地成为盆地(谷地)主要原因是外力侵蚀(溶蚀)作用(2分)
(3)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行洼地的狭窄出口处,应为A处。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地建有可能掩没甲镇 (2分)
(4)不一样,乙处为砂岩,为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丙处为岩浆岩,为岩浆冷却时形成的矿产 (4分)
N
M
b
c
a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