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3讲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皮革奶事件
合成场所: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蛋白质还要通过内质网、
高尔基体、细胞溶胶的加工
考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1:判断下列氨基酸中哪些为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
说出理由。
活动2:以上述三种氨基酸为例,画出氨基酸、多肽(肽链)
和蛋白质的关系图,并分析多肽与蛋白质的区别。
至少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蛋白质具有空间结构,多肽仅是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功能: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多肽往往没有生物活性
1、氨基酸的基本通式
2.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分析
①若C原子数为2n个,则N原子数至少为 个,O原子数至少为 个,H原子数至少为 个。
②—NH2为1个;—COOH为1个。
(1)氨基酸相互结合,脱水缩合时,脱下的水中,氧来自 ,氢来自 。
—COOH
—COOH和—NH2
(2)肽键可以表示为
(3)在主碳链上
n
(n+1)
(2n+2)
活动3:某多肽415g,在小肠液的作用下完全水解得到氨基
酸505g,经分析知道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为100,此多肽由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种氨基酸组
成,每摩尔此多肽含有S元素51mol。3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式如下:
甘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那么:(1)组成一分子的此多肽需氨基酸的个数为______
(2)此多肽分子中3种氨基酸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
⑴、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 ( )
A.m-n+z B.m-n-z
C.m-z+n D.m+z+n
答案 A
3、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⑵、(2008年黄冈模拟)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水解后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
A.6 B.18 C.5 D.17
答案 CD
⑶、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答案 B
⑷、(2007年上海生物)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 m、
-1 B. m、
C.
D.
D
3.相关计算
(1)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
数目 羧基数目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1 n-1 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a-18
(n-1)
m n-m 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na-18
(n-m)
(2)相关计算公式
①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③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
⑤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
⑥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水数。
(3)氨基酸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4)有关氨基酸的排列和多肽的种类计算
假设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形成肽,有如下两种情况:
若三种氨基酸的数量无限,则三肽的种类有3×3×3=27
二肽的种类有3×3=9
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
三肽的种类有3×2×1=6
二肽的种类有3×2=6
(5)、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
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该多肽是________
肽化合物,连接相邻
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
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多肽进行水解,
需________个水分子
参与,得到__ __
个谷氨酸分子。这
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4)由题中提及的四种氨基酸按一定数量混合后,在适宜条件下,
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四个肽键的分子最多有________种。
功能多样性与结构多样性的关系
结构多样性
决定
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考点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1:列表比较DNA和RNA。
活动2:归纳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活动3:比较不同生物中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的种类。
活动4:画出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关系图。
考点3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问题1:这三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分别是什么?
问题2:做这三个实验时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较好?
问题3: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成分和用法有哪些相同点
和不同点?
问题4:简述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二、实验原理
利用生物组织中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
1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
→
△
红黄色沉淀。
2
.脂肪+苏丹
Ⅲ
染液
―
→
橘黄色;
脂肪+苏丹
Ⅳ
染液
―
→
红色。
3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
→
紫色反应。
三、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检测
选材: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结论:组织样液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红黄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本尼迪特试剂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将子叶削成薄片
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
微镜观察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说明有脂肪存在。
3.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与制备:鲜肝提取液或豆浆滤液
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四、实验材料的选择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 ~4 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五、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本尼迪特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用现配。
2.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4.本尼迪特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本尼迪特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成分 0.1 g/mL NaOH溶液 0.05 g/mL CuSO4溶液 0.1 g/mL NaOH溶液 0.01 g/mL CuSO4溶液
鉴定物质
添加顺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4.本尼迪特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本尼迪特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成分 0.1 g/mL NaOH溶液 0.05 g/mL CuSO4溶液 0.1 g/mL NaOH溶液 0.01 g/mL CuSO4溶液
鉴定物质 可溶性还原糖 蛋白质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A液1 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
摇匀
反应条件 水浴50~65℃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样液变红黄色 样液变紫色
(1)浓度不同。
(2)原理不同。
(3)使用方法不同。
例1、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
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步骤。
(一)实验材料:番茄、新鲜牛奶
(二)实验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
的本尼迪特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
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先摇匀,
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请指出“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
改正:
①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