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阶段滚动检测试卷(九)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阶段滚动检测试卷(九)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6 1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滚动检测(九)
[测试范围:第3章 时间:3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组成人的呼吸系统的是(  )
A.鼻、咽、喉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气管、支气管和肺
2.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粮食酿成白酒
C.人和动物的呼吸过程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3.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
4.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Z-9-1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Z-9-1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液态空气后所得各气体的质量等于蒸发的液态空气的质量
B.6
g碳与20
g氧气反应可生成26
g二氧化碳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氧化镁比镁条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生成物的总和一定是10
g
6.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①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发热剂(铁粉)与氧气的反应,小涛同学设计了利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Z-9-2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
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9-2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数值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8.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Z-9-3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小麦氧气释放量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Z-9-3
A.E点有有机物积累,B点没有
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点下移
C.黑暗中,15
℃比
25
℃的氧气吸收量少
D.15
℃和
25
℃的光合作用强度在C点是不一样的
二、填空题(共27分)
9.(9分)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2H2+O22H2O
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图Z-9-4是某人在平常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图Z-9-4
(1)曲线________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此时胸腔的容积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膈肌和肋间外肌处于________状态。
(2)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中的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
11.(6分)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9-5
(1)ClO2的名称为________。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Z-9-5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图Z-9-6
12.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Z-9-6所示的实验,回答: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3分)
13.(8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试求:
(1)参加反应的CaCO3与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若要制取4.4
g
CO2,需要CaCO3的质量为多少克?
14.(15分)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
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
硫化亚铁质量/g
44
44
88
(1)这三次实验中,从数据来看,哪几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上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
g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请计算说明)
详解详析
1.B [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A [解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反应比较剧烈,属于剧烈氧化反应,而不是缓慢氧化;粮食酿成白酒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人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农家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3.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15+15+25+20-10=65,无法确定x、y的取值范围。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0)∶(15-10)=3∶1。当y<20时,该反应是A+B+D→C,是化合反应,当y=20时,该反应是A+B→C,也是化合反应。
4.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高锰酸钾分解速率快,但所生成的氧气量少;氯酸钾分解速率慢,但生成的氧气量多。氯酸钾分解反应中加二氧化锰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
5.C
6.B
7.B [解析]
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铁粉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
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
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
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否则结果不准确。
8.B [解析]
图中E点氧气释放量大于0,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E点有有机物积累,B点氧气释放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当,因此B点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因此D点上移而不是下移;黑暗中,15
℃比25
℃的呼吸作用弱,因此氧气吸收量少;虽然图中15
℃和25
℃的光合作用在C点时氧气释放量相等,但是15
℃比25
℃的氧气吸收量少,因此15
℃和25
℃的光合作用强度在C点是不一样的。
9.(1)①都是化合反应
②都是物质和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都需要点燃)
(2)第三个反应是化合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其他两个是单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10.(1)AB 增大 收缩 (2)C 相等
11.
(1)二氧化氯
(2)2NaClO2+Cl2===2NaCl+2ClO2
12.(1)由于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
(2)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解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而选择的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2)根据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13.(1)100∶73
(2)解:设需要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
g
= x=10
g
答:需要CaCO3的质量为10
g。
14.
(1)第一次、第三次 (2)符合 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 (3)7∶4
(4)解:设需要铁粉质量为x,同时生成硫化亚铁质量为y。
Fe+SFeS
56 32  88
x 
48
g y
= x=84
g
= y=132
g
答:需要铁粉84
g,同时生成硫化亚铁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