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十)
[测试范围:4.1~4.3 时间:3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王大爷在花盆中种了一棵橘子树,他每年春天都为橘子树换一次新土,其原因是(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花盆中的土壤缺少肥料
C.花盆中的土壤缺少无机盐
D.花盆中的土壤缺少有机物
2.
“芳草茵茵,踏之何忍”,提醒人们要爱护草坪。因为踩踏草坪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导致( )
A.小草气孔关闭,影响小草的光合作用
B.小草缺水,影响小草的蒸腾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小草根的呼吸作用
D.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小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4.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5.为证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 )
A.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B.甲组灭菌后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D.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烧烤过的土壤中,乙组接种上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中
6.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7.如图Z-10-1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图Z-10-1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8.家用洗涤剂中含有一种叫三聚磷酸钠的化学物质,因此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污水中都含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磷是生物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污水导致富营养化污染,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9.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缓慢氧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0.
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Z-10-2所示的状态,其原因是( )
图Z-10-2
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
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
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
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
二、填空题(共50分)
11.(6分)土壤是地球形成以后逐渐在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是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的?________。
①砂粒 ②有机物 ③水 ④空气
12.(8分)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________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在________土壤中种植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
13.(16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过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Z-10-3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Z-10-3
(1)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分)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Z-10-4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处于相同的透明的封闭容器中。
图Z-10-4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_______(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装置①③来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这里的养分指的是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C [解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若缺少某种无机盐,植物将无法正常生长。土壤中的无机盐不断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须及时补充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花盆中的土壤较少,肥料有限,需及时补充肥料或换新土。
2.C [解析]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入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空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3.D
4.B [解析]
由分析可知,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5.C [解析]
因为实验目的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应杀灭落叶上原有的杂菌,并且不能接种其他细菌(也就是控制细菌来自土壤)。
6.B 7.B 8.C
9.D [解析]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由大块变成砂粒,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地衣等生物能分泌物质腐蚀岩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C
11.生物 ①②③④
[解析]
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土壤主要由腐殖质(有机物)、矿物质颗粒(砂粒)、水和空气组成。
12.砂土类 黏土类
13.(1)乙 (2)水分 (3)对照作用 (4)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丙、丁标签,丙瓶中放入含有农药的湿润的肥沃土壤,丁瓶中放入没有农药的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放入等量且生活状况一致的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解析]
(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所以乙瓶中由于缺少水而使蚯蚓无法完成呼吸,最后窒息而死。(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分。(3)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乙组,甲组起对照作用。(4)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没有影响的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土壤中有无农药,其他变量皆相同,因此可以取大小相同的丙、丁两瓶,丙瓶中放入含有农药的湿润的肥沃土壤,丁瓶中放入没有农药的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放入等量且生活状况一致的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4.(1)①②
(2)不合理 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3)甲、乙两种植物地上部分是否会争夺空气中的资源
(4)水分和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