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4.1土壤的成分
一、单选题
1.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2.在“测定土壤空气体积分数”时,某同学取一块干燥的正方体土壤和一块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和铁块的体积要相等????????????????????????????????????B.?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
C.?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D.?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
3.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缓慢氧化??????????????????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B.???????????????C.???????????????D.?
5.某同学与父母去旅游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家乡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6.雨后天晴,有经验的农民常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增加土壤中的肥力?????????D.?减少土壤中的生物
7.王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这一过程与自然界哪一现象的原理是一致的(??
)
A.?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B.?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C.?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成溶洞
8.没有参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
A.?水???????????????????????????????????????B.?风???????????????????????????????????????C.?闪电???????????????????????????????????????D.?阳光
二、填空题
9.?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________(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
(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10.土壤是经过漫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三、解答题
11.猜想:假定你看到一块有缝隙的巨石,如果在几百年后,你又能观察到它,你预计能看到什么现象?请加以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12.同学们准备测定校园某区域内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在该区域内选择相对干燥的地方,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壤,体积记作V0
,
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②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③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1;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2
,
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V0/厘米3
V1/毫升
V2/毫升
1
…
225
200
2
…
…
…
3
…
…
…
(1)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________,实验效果明显。
(2)根据第1次实验可知,该土壤样品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
(3)为使实验更可靠,同学们准备开展多次实验以求得平均值,但每次实验需要重新取土壤样品。就如何选取土壤样品,同学们有下列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要在同一地方(上述区域内)取样;
观点二:要在不同地方(上述区域外)取样。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3.
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_???????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________??????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_______??????????????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答案为:B。
2.【答案】
C
【解析】【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
A、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A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故并非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C符合题意。?
?D、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目的使试验数据准确,故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3.【答案】
D
【解析】【分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由大块变成砂粒,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地衣等生物能分泌物质腐蚀岩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4.【答案】
B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为了证明土壤存在空气,A不符合题意;
?
B、土壤浸出液就是用水溶解的土壤中能溶于水的物质,比如一些无机盐等等,故图示中的操作能够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B符合题意;
?
C、通过灼烧的现象,证明土壤中存在腐殖质,C不符合题意;
?
D、为了证明土壤中存在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分析】土壊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测量,验证和测量方法步骤如下:1、长、宽、厚分别相同的红土和黑土各一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3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壊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3、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红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黑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
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因为土壊颗粒之间有空隙。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空气而铁块没有。
5、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计算土壊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
【解答】题中所给的三幅图,1与2对比可探究红土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与3对比可探究黑土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对照后可知上述实验是为探究测量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故答案为:B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提高植物呼吸作用的方法解题即可。
【解答】解:中耕松土主要目的是将土板结的土壤打碎,让空气能够进入到土壤颗粒之间;提高土壤的含氧量,从而提高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7.【答案】
C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解答】王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
这是由于水由液态到固态过程中水的体积增大导致玻璃瓶破裂;
A.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
是外力作用压缩导致岩石凹陷;故A错误;
B.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高温岩石温度骤降导致岩石收缩,导致岩石破裂;故B错误;
C.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
雨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导致岩石破碎;故C正确;
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形成酸腐蚀岩石导致溶洞形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
8.【答案】
C
【解析】【分析】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所以,水、风和阳光都参与岩石的形成,只有闪电没有参与土壤形成。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9.【答案】
(1)T1-T2;满月
(2)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关乎月球的情况。
【解答】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1)T1-T2?;满月(2)D
10.【答案】
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由分析可知:
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故答案为: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三、解答题
11.【答案】
答:这块巨石变小或变碎,因为随着流水或结冰以及自然生物的作用会使这一块有缝隙的岩石逐渐被风化掉,最终形成土壤。
【解析】【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巨石存在缝隙,随着时间的过去巨石的缝隙会越来越大,巨石破碎成更小的颗粒,在外力的作用与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会最终形成土壤;故答案为:这块巨石变小或变碎,因为随着流水或结冰以及自然生物的作用会使这一块有缝隙的岩石逐渐被风化掉,最终形成土壤;
故答案为:这块巨石变小或变碎,因为随着流水或结冰以及自然生物的作用会使这一块有缝隙的岩石逐渐被风化掉,最终形成土壤。
?
四、实验探究题
12.【答案】
(1)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
(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土壤的空隙部分较大,含有的空气多,吸收的水分相对较多,实验效果更明显;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土壤的空气体积为225ml-200ml=25ml,;;
(3)不同地方的土壤结构不同,其成分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使用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
故答案为:(1)
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13.【答案】
(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
(2)土壤中存在空隙。
(3)进入土壤空隙中水的体积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在此基础上解答。
(4)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1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中存在空隙,加入的水会进入其中,所以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要大于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进入土壤空隙中水的体积=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750毫升—650毫升=100毫升=100立方厘米,土壤的体积=长×宽×高=10厘米×10厘米×5厘米=500立方厘米,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土壤的体积=。
(4)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