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
秦
汉(西汉、东汉)
三国
两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
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原始社会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东周(战国)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封建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581年
杨坚(隋文帝)
外戚夺权
长 安
一.隋的统一:
杨 坚
开 皇
杨坚夺取政权
建立者:
都 城:
年 号:
时间:
建立方式:
1.隋的建立: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北魏
西魏—北周
东魏—北齐
宋—齐—梁—陈
(统一北方)
经过:
“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兵”,
“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统一。
2、隋的统一:
589年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也称“辱井”。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请同学们思考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客观上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
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条件
影响
1、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 一次实现统一;
2、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4.隋的富庶: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人口 数量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3.隋的疆域:看P3隋疆域图
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
“开皇之治”
1.开凿的目的和条件: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京杭大运河
2.概况:
3.影响:
1.开凿的目的和条件: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京杭大运河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隋炀帝(604─618),姓杨名广,隋文帝次子。仁寿四年,文帝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后杨广即位,改元大业,是为隋炀帝。
605—610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京杭大运河
2.概况:
3 + 4 + 5 = 1(一条运河)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
三点: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开凿目的: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京杭大运河
2.概况:
3.影响: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促进运河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
促成了南水北调工程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很重要。
动脑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总体是利大于弊
思考: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吗?
大西洋
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巴拿马运河
思考:除了大运河 之外,中国古代还有
哪些工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都江堰、郑国渠、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
练一练: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D
D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作用(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C
练一练:
4.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不包括: ( )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B.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人民深受分裂和战争的痛苦渴望南北统一
5.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面哪一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A
A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