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代表作“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第一课时
话本原是宋元时“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后有些底本经过“说书人”不断丰富,再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短篇小说即宋元“话本小说”,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 “拟话本”小说,即明代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主要内容
(一)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动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
5
(二)描写封建统治阶段内部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
明中叶后,封建统治阶段更趋腐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更为激烈,这是产生这些作品的现实土壤。
·
6
(三)歌颂友谊,斥责背信栾义的行为。
《吴保安栾家赎女》写吴保安与郭仲翔之间生死不渝的情谊。
《俞伯牙摔琴哭知音》写知音的难得,以见真挚友谊的可贵。
赏析
读课文,梳理概括情节结构
·
9
杜十娘京城的“教坊名姬”,为了摆脱非人的境遇,她迫切要求“从良”。当她相信李甲的爱情后,便与贪酷的鸨母展开了种种斗争,终于凭藉自巳的机智,跳出了火坑。
但在她和李甲一起回家的途中,李甲竟在金钱引诱和个人利害考虑下,把她出卖给富商孙富。十娘愤恨填膺,在痛骂李甲之后,就抱持宝匣,投身于滚滚波涛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这个罪恶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 。
·
10
两情相悦(开端)
双双离京(发展)
怒沉宝箱(高潮)
李甲染疾(结局)
杜十娘悲剧的焦点是什么?
--“百宝箱 ”
找出与“百宝箱”有关的描写。(或明或暗)
提示:应该是从百宝箱中取得的.这是暗写
1.在赎身过程中,杜十娘拿出了“私蓄”一百五十两银子。
提示:读者看到下文,自然知道这是杜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来的。此处也是暗写。
2.在李甲终于筹得三百两银子的赎金后,杜十娘拿出二十两银子交与李甲作为“行资”。说是“于姊妹中借得”。
(4)怒沉百宝箱。
提示: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
(3)李甲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开箱拿出了五十两白银。
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正面打开,但因李甲“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云里雾里。
百宝箱有何意义?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
是利益的代表。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
3.“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
3、既然有百宝箱,
为什么还要自杀?
李甲的出卖使她认识到自己依然没有摆脱商品的地位,李甲的悔恨痛哭也只是再次证明了金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她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她痛心于过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幻灭,所以不惜以一死来反抗压迫她的恶势力,以死来殉心中神圣的爱情。
浏览文章最后一段,思考:
怒沉百宝箱之前,杜十娘内心有怎样的变化,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第二课时
大惊
冷笑
梳洗
窥
检看
开锁
抽、再抽、
又抽、又抽
骂
跳
以逼真的细节描写,用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言,展示绝望、郁闷的心情和沉着、冷静、刚强的性格
?
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人也可以生存下去。
难道杜十娘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性格悲剧
杜十娘的悲剧
?
如果杜十娘因李甲的悔恨而回心转意,她今后会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探讨:
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重色不重情的纨绔子弟,只是暂时为其色、其情所动,但杜十娘总有人老珠黄、珠宝用尽的那一天,将来非遭抛弃不可。
再说价值近万两白银的“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古玉紫金玩器”之类与他家万贯家产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
李甲的父亲,身为“布政”“位居方面”“拘于礼法”“严帏薄之嫌”,断不容儿子娶“不节之人”。他是一个受封建礼教、封建门第观念熏陶较深的人,即使李甲如何真心爱杜十娘,他也不会容许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做自己的儿媳妇的。
在明朝,家庭格局为典型的封建家庭家长制,一家之主由德龄俱尊的父辈担任。其对于家庭的支配权如同皇帝对一个国家的权威,集法律权、宗教权、经济权于绝对统治掌握之中,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容叛逆。如对家庭成员(妻妾、儿孙、旁系亲属,及地位低于的奴婢……)的管制,对财产的经营分配,对事务处理安排。家长成为一家的精神支柱,统治者和经济管理者。
[摘自《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
李甲是一个重利薄义的人,他作为家庭长子,为了自己在家庭中地位,他肯定不会为了杜十娘得罪父亲,所以,杜十娘终究不会幸福。
由此可见——
具有必然性
——社会悲剧
杜十娘的悲剧
在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中,杜十娘想追求纯洁的爱情,势利的人际关系让她无法遂愿;在妇女地位极端低下的社会里,身份卑贱的杜十娘渴望获得做人的尊严,渴望有纯正的爱情,封建势力和社会舆论注定让她绝望。所以,是封建礼教及世俗金钱、门第观念逼死了杜十娘。
小结:
悲剧根源
外貌描写“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画眉远山青……误落风尘花柳中。”
可悲的杜十娘,?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①美丽.
人物形象
她不甘“风尘困瘁”“早有从良之志”。她见李公子忠厚老诚,有心向他,她爱的是人,不是钱,她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②热情,心地善良
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性格的描写(轻财好义)
(用计赎身,不露富,考验李甲)
③聪明,机智,颇有心机。
分析:在赎身问题上,表现得颇有心计。为终身之计,她早有准备。她让妹妹收藏百宝箱,既避鸨母,又避李甲。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在这场斗争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④刚强,坚定。
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
(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2.李甲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3.孙富
奸邪、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4.鸨母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金钱的奴隶,爱情的叛徒
怒
怒
怒
怒
怒
怒
怒
怒
怒
孙富
亵渎真情
李甲
背叛真情
李布政们
扼杀真情
主题探讨
怒
怒
怒
怒
作者云:
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 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有诗叹云: 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 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
后人评: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李甲身上,她急于 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
潞河江畔风萧萧
郎君昧义逆前朝
恩爱梦断归何处
忍将贞魂化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