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预习我达标】
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
(1)疑惑·迷惑·困惑
疑惑:怀疑,困惑;感到怀疑困惑的地方。
迷惑:①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②使迷惑。
困惑:①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②使困惑。
(2)工夫·功夫
工夫:时间。
功夫:本领,造诣。
(3)窜改·篡改
窜改
辨析
篡改
改动,删改。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
都是动词,都有“改动”的意思,表示对某些既成的东西作错误的改动,也都含有贬义
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
(4)庇佑·庇护
词语
含义
区别
庇佑
指保佑
用于神灵对人
庇护
袒护,保护
用于人对人
(5)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辨析
沸沸扬扬
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含有共同的语素“扬扬”,都是状态词
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2.易错识记
(1)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2)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3)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
(4)天理昭然: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5)情理难容:指在人情和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6)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他是如何用花言巧语_____了那么多人的,这个问题始终_____着我,为了解除
_____,我决定进一步了解。(疑惑·迷惑·困惑)
(2)他是个聪慧多才的人,三天_____就学会了游泳,作的诗_____很深。(工夫·
功夫)
迷惑
困惑
疑惑
工夫
功夫
(3)检验机构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检验项目,不得_____或伪造检测数据。
(窜改·篡改)
(4)杭州已建成“残疾人之家”一百多家,_____残疾人四千多人。(庇佑·庇护)
篡改
庇护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不想暴雨突至,大片大片的碎琼乱玉正从天上倾泻下来,满山草木皆已一
片亮白。(
)
(2)市委书记在谈到环境治理时表示,不为老百姓办事,情理难容。(
)
(3)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对三名犯罪分子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这
真是天理昭然。(
)
× 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指雪不指雨。对象误用。
√ 情理
难容:意思是在人情和事理两个方面都难以容忍。此处运用正确。
√ 天理昭然: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此处运
用正确。
﹒
﹒
﹒
﹒
﹒
﹒
﹒
﹒
﹒
﹒
﹒
﹒
(4)来到车站,看到一个素不相识的旅客正在和别人交头接耳。我走到他的面
前,说:“好久不见,近年可好?”(
)(
)
(5)那一天早晨,天上纷纷扬扬地下着雪,大门口围了一群人,他们为了一个停
车位闹得沸沸扬扬。(
)
(
)
× 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与“好久不见”
矛盾。
√ 交头接耳:是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此处运用正确。
√
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 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此处运用正确。
﹒
﹒
﹒
﹒
﹒
﹒
﹒
﹒
﹒
﹒
﹒
﹒
﹒
﹒
﹒
﹒
三、语基训练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注音、书写以及成语运用的正误,错误的进行修
改。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tiǎo)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
(zhān
lì)子戴上,拿了钥匙(yào
shi),出来,把草厅门拽(yè)上;出到大门首,
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丽背
着北风而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答案:“挑”应读tiāo;“拽”应读zhuài;“迤丽”应为“迤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B.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耳提面命说话,正不听得说
甚么。”
C.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D.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3.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果林冲生活在现在,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中产阶级的一
员。 。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
属和同僚。他不会轻易动情,但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
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
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
A.林冲的“可靠”,就在于“可爱”
B.林冲既“可爱”,又十分“可靠”
C.林冲既“可靠”,又十分“可爱”
D.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构混乱。“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是主动句式,主语是“林冲”;“那条絮被放开”主语承前省略,主语也应该是“林冲”,此处却换成了“那条絮被”。所以应将“那条絮被放开”改为“将那条絮被放开”。
四、内容感知
1.阅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
(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D.是反动统治者步步逼迫,逼得林冲别无选择,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下面是本文的内容框架图,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
答:(1) (2) (3) (4) ?
答案:(1)怒 (2)买刀寻敌 (3)安 (4)接管草料场
3.请结合文内文外内容,填写林冲档案。
籍贯
职务
绰号
兵器
父亲、岳父职务
犯罪原因
答案:
籍贯
职务
绰号
兵器
父亲、岳父职务
犯罪原因
东京
教头
豹子头
花枪
提辖、教头
被上司高俅陷害,无罪而刺配沧州
【我博览我掌握】
一、魅力作家
傲世才子耐庵公
生平:施耐庵,原名耳,后名子安,别号耐庵,元末
明初小说家。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
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写书。卒于明洪
武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
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
代表作品:《水浒》。
【高山景行】
耐庵先生与木鱼
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
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
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
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
说:“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我写书,也要
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
上,意思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
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二、探寻背景
水深火热 逼上梁山
《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皇帝宋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团结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如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沧州。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在去沧州的路上,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到达沧州。以下是课文内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介绍他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三、相关链接
1.文体常识
章回体小说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
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
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
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
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2.文化常识
(1)刺配: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充军。刺,古代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2)浑家:古人谦称自己妻子的一种说法,意思是不懂事、不知进退的人。
(3)市井:指街市,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
(4)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其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元代以后废除。
(5)衙内:①对贵家子弟、官僚子弟的称呼。②职官名,唐代的禁卫官,五代及宋初多以大臣子弟领衙内之职,如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监使。文中指第一个意思。
四、脉络梳理
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形式,明线是林冲被逼上梁山,暗线是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
五、内容概览
文章通过对林冲被发配到沧州以后的一系列遭遇的详细描述,生动地刻画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忍无可忍、愤然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阴险歹毒,刻画了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终于把老百姓逼上绝路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的主题。
【我理解我鉴赏】
目标一: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
1.“风雪”是本文主要的景物描写,请结合相关文字分析其描写技巧。
2.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段落
相关环境描写的语句
环境描写的作用
7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
卷下一天大雪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
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
摇振得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
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这漫天风雪对林冲的命运是一种暗示,
又起到了烘托作用,也为下文压倒房屋
做好了铺垫。
极写屋破,为后文大雪压倒房屋埋
下了伏笔,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段落
相关环境描写的语句
环境描写的作用
8
那雪正下得紧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
紧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字用得好,不仅突出了风大
雪猛的环境特色,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
境越来越危险,让读者替人物捏一把汗,
耐人寻味。同时为后文埋下伏笔。
“越下得紧了”,一个“越”字进
一步表明了天气的恶劣。至此,作者通
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浓烈的气氛,
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帷幕。
3.“风雪”是怎样推动小说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的?请简要分析说明。
目标二:把握林冲性格及其意义
4.林冲的性格在山神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之前是“忍”,之后是“狠”。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表现及形成原因。
②原因:这固然有林冲性格懦弱的一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说明他对生活十分渴望,渴望与妻子一起过安稳、幸福的生活;对司法、对体制尚存一丝幻想,幻想未来刑满释放,与妻子团圆,重获生路。
(2)“狠”的表现及原因:
①“狠”表现在他杀死三人的动作与语言中。
②原因:忍无可忍,愤怒到极点才爆发。
5.林冲是一个善良、循规蹈矩且有着光明前途的人,却在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最终被逼上梁山、家破人亡。这一巨大悲剧有何意义?
目标三:赏析精彩语言
6.“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句中两个“闪”字有何妙处?
7.“(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那雪正下得紧。”
金圣叹评点加点句道:“人看至此句,虽极英灵者,只谓手冷故用枪挑耳,岂知
顷间之用之?”这里的“英灵”是何意?“用之”应如何理解?
﹒
﹒
﹒
﹒
﹒
﹒
﹒
﹒
8.“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鲁迅赞美“紧”字用得极富神韵,请谈谈你的理解。
【我思悟我提高】
1.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 节
作 用
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暗示密谋害人的事,且和林冲有关系。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细 节
作 用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盖火,反拽上锁,草厅被雪压倒后探半身摸火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庙门,掩门,拿石头靠门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埋下伏笔
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
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从草料场去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而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放火是从西面而来
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金圣叹说《水浒》“看不厌”,在于其精彩的情节。请根据提示的角度,体会本文的情节艺术。
精彩在曲折
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
精彩在线索
采用双线结构形式,展现了“好人在明处,坏人在暗处”的合理性
精彩在悬念
李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是悬念,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更“吊”起读者的胃口,此悬念至小说的最后,才全部“释悬”,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精彩在伏笔
如写李小二在“营前”开了茶酒店,暗示茶酒店离林冲住地很近,这为林冲与李小二密切来往埋下了伏笔。其他如“火”“刀”“庙”等,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我实践我飞跃】
自 咏
施耐庵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
?
?
?
【赏析】这是林冲在奔向梁山途中在朱贵酒店墙壁上写的诗。诗很质朴,披露了个人心声。
宝 剑 记
[明]李开先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赏析】这段唱词展示了林冲夜奔梁山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抒发了自己渴望报国立功,成就英名的理想和壮志;三、四两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和感慨;五、六两句描绘了自己浪迹天涯的处境以及孤独无奈的心情;七、八两句直抒胸臆,唱出了心中无尽的伤感和痛苦。其中“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
1.这两首诗歌在“读林冲”上侧重点有何不同?对林冲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自咏》重点是展现林冲的自信;《宝剑记》重点抒发林冲英雄失路的悲伤。(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林冲的赞美和同情。
2.你对林冲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字数不限)。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