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气压带与风带》
2010年,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不仅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也对全球气候造成不利影响。
北半球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近地面
高 空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
低
低
A
B
C
高
高
低
热力环流
南极
0
90°
单圈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0°
30°
60°
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锋
90°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气压带
风 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
②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 布
▲ (气压带) 90 附近
▲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 60 附近
盛行西风(风带) ▲ .
副热带高气压(气压带) ▲ .
▲ (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 ▲ 附近
A
B
B
C
C
90°
60°
30°
0°
30°
60°
D
D
①
③
⑤
②
④
⑥
90°
低
高
高
低
低
90°
60°
30°
0°
30°
60°
高
高
①
③
⑤
②
④
⑥
90°
(1)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
▲(相间,无序)分布
(2)气压带与风带▲ (相间,无序)分布
(3)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半球 ▲ (对称,?)分布
√
√
√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何规律?
说一说: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移动规律
23.5 N
23.5 S
0
66.5 N
夏至日-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23.5 N
23.5 S
0
66.5 N
秋分日-冬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秋分日-冬至日
23.5 N
23.5 S
0
66.5 N
冬至日-春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冬至日-春分日
23.5 N
23.5 S
0
66.5 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风 带
气压带
√
图d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
气候基本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气压带、风带
基础
决定
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
复杂化
干扰
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多少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少 雨
多 雨
少 雨
多 雨
下 沉↓
上 升↑
下 沉↓
全球年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与气压带分布规律的相关性
年降水量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极 地
少雨带
赤道多雨带
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大
陆
风 带 风向
(低纬 高纬)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极地东风带 ▲ ▲ ▲
中纬西风带 ▲ ▲ 大陆西岸:▲
低纬信风带 吹向低纬 干 ▲
较多
较少
吹向低纬
较少
干
吹向高纬
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 南、北纬10 之间
B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雨林两侧
C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西岸
D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 ▲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 南、北纬度40°~60°大陆西部
F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 ) 北纬10°~25 N大陆东岸
G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 )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H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 ) 北纬35°~55°大陆东岸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
?
?
?
?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A
B
C
D
E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D
E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
D地中海气候
▲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10
20
30
40
60
0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
A
D
E
D
罗马
E
伦敦
A
刚果盆地
夏季
冬季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夏:温和多雨
高温多雨
夏: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冬:温和多雨
冬:温和多雨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D
E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
D地中海气候
▲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C
A
B
D
E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G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特征:
寒冷干燥
1月南移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副高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特征:
高温多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赤 道
A
B
1.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 , B 月(1月或7月)。
2.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3.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4.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1
2
3
4
甲
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气压
低气压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1月)
东亚季风环流(7月)
夏季风
高气压
低气压
热力环流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全球的气
候
单一控制
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回归运动
交替控制
大气活动中心
下垫面
差 异
全球性
近地面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全球的气
候
季节移动
单一控制
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回归运动
交替控制
海陆分布
大气活动中心
季风环流
下垫面
差 异
全球性
近地面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D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 ▲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 南、北纬度40°~60°大陆西部
F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
旱雨季分明 ( ) 北纬10°~25 N大陆东岸
G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 )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H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 ) 北纬35°~55°大陆东岸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