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抓住说明事物特征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抓住说明事物特征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20: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什么是事物特征?
说清楚事物特征要讲究方法
说明白事物特征要讲究语言
说流畅事物特征要讲究顺序
标志
适当
准确
条理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适当
准确
条理



独,指的是独特。即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本质的、独特的标志。
活,指的是灵活。即说明方法运用,顺序安排,及材料详略都要做到灵活。
准,指的是准确。即说明文的语言要科学,严密,正确。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误点解析
不鲜明
想当然
四不像
在说明事物的特征时,会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说明文的语言会“想当然”,甚至于忌随意捏造或凭空想象。
记叙文中的描写目的在于写出事物的“神”,有着作者的主观色彩;而说明文在于准确客观地把事物的特征写清楚,没有主观色彩。说明文在表现事物的特征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上,与记叙文中的一些写法颇有相似之处,若把握不清,极易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这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的玲珑塔,假设你是一名设计者,为玲珑塔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这座建筑,你会如何写呢?
北京的玲珑塔 何莹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时至今日,仍保留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玲珑塔就是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迹。
玲珑塔原名永安万寿塔,又称“慈寿寺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玲珑公园内,距今有400年的历史。据考证,此塔是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授意而建。李太后为巩固政治地位,声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世,在她主政期间在全国各地、京城内外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建在慈寿寺内的永安万寿塔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在原慈寿寺内还有天王殿、鼓楼、钟楼、延寿宝殿、永安阁等建筑,形制整齐,规模宏大。
远远望去,玲珑塔犹如一位巨人般昂首挺立,虽已是饱经风霜,但风姿犹存。塔的占地面积50平方米,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约60米高,塔壁都呈古铜色,显得古朴、典雅,又给人一种威严感,令人肃然起敬。走近细看,更觉其雄伟。

此说法过于绝对,与下文“饱经风霜”相矛盾。
题目不够精炼,“北京的”限制,显得啰嗦。
确数不妥,与史实不符
此段详细地说明玲珑塔的历史与来历背景,还介绍了原慈寿寺内其它建筑,实在多此一举。没有体现玲珑塔特征。
占地用确数,不符事实,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此为总领句,应放在下一段段首
病文诊断
最惹人瞩目的当属塔身了。沿着石阶登上圆柱形的塔基,仔细观察塔身时,你不禁要为古代人民那精湛的技艺和聪明才智而惊叹。抬头仰望,只见塔身共有13层,塔顶是由呈竖条状的瓦片铺成的,塔尖上还镶有一个硕大的圆珠,塔檐的每一角都向上翻翘,并挂有一个铜铃,檐棱呈波浪状.环顾塔壁,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小型佛像浮雕,与塔基上的门神相比,则更为逼真形象.
塔身的是两层约占全塔1/3的塔基,底层是高约2米的用红砖砌成的塔基,表面砌磨的十分平整;上层是个古铜色的八角形塔基,每一面的底棱上都雕有20片莲花瓣,整个塔基就宛如屹立在一个巨大的莲座上。塔基每一面都有一扇紧闭的窗,窗两边各塑有一个门神,这十六位天兵天将形态各异,共同守卫着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宝塔,真是不同凡响。
在玲珑塔的两侧,还各竖有一个高约4米的石碑,刻的是双龙戏珠,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了。
夕阳下,落日用余晖为塔的四周镶上了一道金边,玲珑塔更显得英姿勃发。
没有具体的例子,读者很难感受到二者的不同,以及到底如何逼真。
既然“走近细看”,塔身与塔基的说明顺序不符合浏览者的浏览顺序,上面两段读起来逻辑混乱,相互之间又缺乏内在的联系。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1.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第一段中“玲珑塔就是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迹”说法过于绝对,应修改为“玲珑塔就是其中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古迹”等。
2.要详略得当。对于玲珑塔的来历可以省略一些多余的介绍,它们不能突出玲珑塔的特征。
3.说明方法方面,可使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比如在写塔壁的浮雕比塔基的门神更逼真时,在后面加上“有的在腾云驾雾,有的似手舞足蹈,......衣纹线条细腻流畅,惟妙惟肖,令人赏心悦目。”可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说明顺序要合理。塔身与塔基的说明顺序应该调换,先写塔基,再写塔身,符合游览时从下到上的观看顺序。而且“走近细看,更觉其雄伟”应放在下一段段首,作为总领句。
修改意见
玲珑塔 何莹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时至今日,仍保留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玲珑塔就是其中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古迹。
玲珑塔原名永安万寿塔,又称“慈寿寺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玲珑公园内,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此塔是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授意而建。
远远望去,玲珑塔犹如一位巨人般昂首挺立,虽已是饱经风霜,但风姿犹存。塔的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约有60米高,塔壁都呈古铜色,显得古朴、典雅,又给人一种威严感,令人肃然起敬。
走近细看,更觉其雄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层约占全塔1/3的塔基,底层是高约2米的用红砖砌成的塔基,表面砌磨的十分平整;上层是个古铜色的八角形塔基,每一面的底棱上都雕有20片莲花瓣,整个塔基就宛如屹立在一个巨大的莲座上。塔基每一面都有一扇紧闭的窗,窗两边各塑有一个门神,
升格病文
原文145字删改为71字
玲珑塔 何莹
这十六位天兵天将形态各异,共同守卫着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宝塔,真是不同凡响。
沿着石阶登上圆柱形的塔基,仔细观察塔身时,你不禁要为古代人民那精湛的技艺和聪明才智而惊叹。抬头仰望,只见塔身共有13层,塔顶是由呈竖条状的瓦片铺成的,塔尖上还镶有一个硕大的圆珠,塔檐的每一角都向上翻翘,并挂有一个铜铃,檐棱呈波浪状。环顾塔壁,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小型佛像浮雕,与塔基上的门神相比,则更为逼真形象。有的在腾云驾雾,有的似手舞足蹈,有的则闭目养神。再看表情:有的在哭,有的似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怒发冲冠。衣纹线条细腻流畅,惟妙惟肖,令人赏心悦目。
在玲珑塔的两侧,还各竖有一个高约4米的石碑,刻的是双龙戏珠,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了。
夕阳下,落日用余晖为塔的四周镶上了一道金边,玲珑塔更显得英姿勃发。
升格病文
小心以下雷区
在说明文中表现事物的特征不需要面面俱到,要在共性中发现个性。要抓住事物的鲜明特征来写说明文,不能泛泛而谈。
不鲜明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周密。限定性词语,如时间、程度、数量、范围、等词语,不可以想当然,忌随意捏造或凭空想象。
想当然
说明文在于准确客观地把事物的特征写清楚,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只是为了帮助读者认识和了解该事物。
四不像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实践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课本117页:改编自胡文康《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范文展示
坎儿井的起源之谜
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至今仍然是个谜。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 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范文展示
坎儿井的起源之谜
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
坎儿井的起源之谜
范文点评
1.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如在“井渠说”部分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王国维《西域井渠考》,使“井渠说”这一说法变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同时,也使坎儿井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变得扑朔迷离,体现出其起源是“谜”的特征。
2.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坎儿井多种多样的命名方式,充满趣味,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受益匪浅。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实践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十笏园坐落在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北面,原是清末一个姓丁的大地主家的私人花园,始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十笏,是主人以十块笏板来形容这园林之小,而十笏园正是因小而著称。它面积虽小,却有假山、池塘、回廊、书房等各种建筑。整座小园幽雅别致,布局得当,结构紧凑,却不觉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这座因小而闻名的园林建筑,山水、楼榭各具特色。园中的砚香楼与士笏堂南北相对。若登楼俯瞰,园中景物尽收眼底。
园的正中有一荷池。盛夏季节荷花绽开,争妍斗奇,亭亭玉立,荷叶田田,碧草青青。一头铁牛卧在水中,从鼻中喷出两股水柱,点点滴滴,洒在荷叶上,更是入画一景。
范文展示
十笏[hù]园 郑爱荣
池的东侧,怪石成山,山上有亭。那假山虽然不高大,但是突兀嶙峋,造型奇特,石块或立或卧,姿态各异。沿石爬上亭台,犹如进入仙境,其乐无穷。
荷池中间,一条不长的回廊横于水上,坐在廊中,既可观看池中美景,又能欣赏廊内古朴的雕版古画。
紧接着回廊有一座小桥通向四照亭。这是一座小亭子,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摄影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拍出满意的照片。
园中的建筑,风格各异,独具特色,色彩鲜明,跟院中各种花草相映衬,给
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沿着回廊漫步,进入西内院,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草坪和十笏书堂。书堂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显幽静,别致。
园中书堂还收存了许多名人的书画,如郑板桥的《竹兰图》《题兰》《题竹》《芝兰图》,清末人临摹韩愈的草书横幅,还有清人塑的罗汉等。这些文物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艺术魅力。
当年任过潍县知县的郑板桥曾赞道:“南有苏杭,北有潍坊”。这十笏园正是小苏杭——潍坊的缩影。十笏园,潍坊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范文展示
十笏[hù]园 郑爱荣
范文点评
1.说明顺序安排合理。作者首先介绍了十笏园地理位置以及由来,然后总说十笏园有着“整座小园幽雅别致,布局得当,结构紧凑,却不觉拥挤”的特点,接着以“荷池”为中心,逐一介绍园中各个方位的景物。
2.说明方法运用恰当。如在介绍书堂内的书画雕塑时,引用郑板桥的“南有苏杭,北有潍坊”,高度赞美了十笏园当今的旅游价值,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实践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小小微波炉 湖北 李宏乾
微波炉,大家对它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它是现代家居必备的工具之一。大家如果觉得用普通的炒菜锅做菜麻烦,就可以用微波炉来做,既方便又快捷,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了,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做菜上。
微波炉操作起来很简单,如果只是简单的加热,那么只要把需要加热的食物放入微波炉中,设置好时间,让其自已进行加热就可以了,到了时间它会自动关闭,并且会有提示音。 如果是要将食材做成熟菜,也只需按照食谱介绍,将需要的食材装盘,放进微波炉,然后设置好程序,等待菜熟即可。在等待加热或做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不用浪费时间守在一旁,这样大大节省了人们做饭的时间。
可是微波炉到底为什么那么快捷呢?其实,微波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所放射出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因为波长较短,所以又称“微波”。这种电磁波可以穿透物品,对食物的内外进行同步加热,而不是让热量由外到内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去,这大大地缩短了加热的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出现一般做菜
范文展示
小小微波炉 湖北 李宏乾
方法会出现的“外糊内生”的情况。如果把两块一样大小的冻肉分别用水煮和微波加热两种方法解冻,用水加热解冻的肉可能表面温度达到了26℃, 里面却还是0℃; 而用微波炉加热的肉表面的温度是24℃, 内部是22℃, 内外几乎同时加热。
微波炉虽然方便,但也十分危险。它所发射出的微波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有几类物品一定不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如水、密闭容器、金属、普通塑料容器等。水放入其中会发生突沸现象,密封容器会发生爆破,金属会爆炸,一些普通塑料制品会变形或放出有毒物质。
微波炉既方便又危险,不过只要我们合理、正确地使用它,就不会发生意外。我们可使用微波炉专用瓷器加热,注意不要在微波炉上面堆放杂物等,它就可以为人类造福了。
范文展示
1.合理的说明顺序。
作者从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使用时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我们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微波炉,帮助读者获取了较多实用的生活常识。
2.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作假设、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帮助说明微波炉有着方便、快捷的特点。
3.语言准确,简洁易懂。
也为使用者说明了微波炉的危险性及注意事项,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微波炉的功能。
范文点评
小小微波炉
02
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呢?
要明白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01
要善于观察和比较,准确把握住事物特征。
要注重说明顺序,能准确、明显、集中地说明事物特征。
注意说明的主次详略,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
要合理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
语言要准确,也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回顾小结
自然界的很多事物总能引起我们的好奇与兴趣,如凌空飞翔的鸟儿、形态各异的兽类、丛林深处的昆虫......他们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请为你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片段。
练一练
然而,雄性蟋蟀争斗,却是今古奇观。
开始,对垒双方张牙伸须,发出颤抖顿挫、节奏分明的叫声,表示警告,且做出跃跃之势, 亮出双钳,张牙舞须,六足匍匐,窥测战机,以求一逞。接着,它们直奔对方,实施空袭,牙齿互啮,铿锵作声,拧成半团,后足蹬地,前足凌空而起,搭成拱桥,进而悬空厮杀,狠毒至极。强者死咬不放,弱者翻滚避让,最后,精疲力竭,尾垂股落,弱者战死沙场。蟋蟀以其骁勇好斗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节选自 刑韬《蟋蟀》
示例1:
示例2:
河马的自白——大个头有暴脾气
我是淡水中最大的哺乳动物。我四肢短小,却顶着一个大脑袋。我的身长能达到4.6米,与一层半楼的高度相当。我有惊人的体重,成年后甚至可以达到3吨。我有一张超级大嘴巴,里面长着骇人的长牙。我的门牙和犬牙都很长,可达60厘米,是獠牙状的。
别看我长得敦实憨厚,我的脾气非常不好。我会猛烈攻击一切进入我们领地的动物,甚至会与同类发生争斗——雄河马争夺配偶时,常会发生打斗事件。有时,我们被船的发动机的轰鸣声惊动,会慌乱潜入水中,不过也可能会像推土机一样碾过去,狠狠撞击船舷。当然,我们虽然脾气暴躁,但只要人们不招惹我们,还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作 业
植物赋予了大自然无限地生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绿意”。有常吃的瓜果蔬菜,也有清新的花草树木,这些植物也有它们的“秘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请选择一种植物为写作对象,题目自拟,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