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16 21:42:24

文档简介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1)
点击要点
1.人通过呼吸,使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 降低, 明显增加。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 和 。
2.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 内进行的。
呼吸道:包括__ __。
肺:由 组成,肺泡是 的场所。
肺泡特点:数目多,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 构成,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3.肺胞内的气体交换
(1) 交换原理:气体的 作用。
(2) 气体交换的方向:肺泡 血液
4.呼气和吸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膈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胸骨
胸腔体积
胸腔压力
气流方向
吸气
呼气
5.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 将养分 ,生成 和水,并放出 的过程。文字表达式: 。
课堂讲练
例1 人体在呼吸时呼吸系统中会有以下变化:①膈肌收缩;②膈肌放松;③膈变拱形;④膈变扁平;⑤胸腔体积扩大;⑥胸腔体积缩小,则属于呼气的选择为(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巩固训练1 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 上图表示的过程为___ _。
(2) 血管B内血液的pH值 血管D内的pH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4) 在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
例2 下图表示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气球、橡皮膜、钟罩分别相当于人体的___ _、___ _、___ _。
(2) A图表示在___ _、B图表示在___ _。
(3)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 _,使胸腔容积___ _,肺随着___ 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 _,气体便被吸入。
(4) 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 _,使胸腔容积___ _,肺随着___ 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 _,气体便被排出。
巩固训练2 如下图,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 _(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___ 段(用寿图中的字母表示)。
跟踪演练
1.人体食物和呼吸的共同通道的结构是( )
A.鼻腔 B.咽
C.喉 D.支气管
2.当人体在吸气时,膈肌和肋骨的变化是( )
A.膈肌收缩,肋骨上升及外移
B.膈肌放松,肋骨上升及外移
C.膈肌收缩,肋骨下降及内移
D.膈肌放松,肋骨下降及内移
3.“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主要理由是( )
A.鼻腔对空气具有清洁作用
B.鼻腔对空气具有温暖作用
C.鼻腔与口在生理上本来就有分工
D.用鼻呼吸,鼻才能感受各种气味
4.(2011济宁)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5.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尽管有充足的休息,但越往上爬越感到乏力,呼吸急促,其主要原因是( )
A.腹中饥饿
B.血液中CO2 增多
C.人体细胞内O2 含量降低
D.山地更加陡峭
6.某同学用嘴往气球里用力吹气,吹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
A.呼吸肌运动过于强烈,使呼吸中枢疲劳
B.呼吸肌运动过于强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C.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
D.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氧不足
7.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
A.肺的通气 B.呼吸频率
C.呼吸运动 D.气体的扩散作用
8.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9.人体呼吸过程中,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 )
A.氧气的含量增加 B.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C.水蒸气的含量减少 D.氮气的含量减少
10.下列不利于呼吸系统保健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B.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C.少用鼻呼吸
D.不吸烟、不吸毒
11.(2011临沂)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12.小明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后,写下了自己身上的几个结构:①鼻腔;②喉;③咽;④肺泡;⑤气管;⑥支气管。小明对呼吸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④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②⑤⑥④
二、填空题
13.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14.如图表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当膈肌由A状态向B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 动作。判断依据是膈的顶部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 ,结果是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 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 动作。判断的依据是膈的顶部 ,胸廓的上下径减小,此进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肺容积 ,肺内气压 ,结果是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15.右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1) 请填写A、B的名称:
A ;B 。
(2) B结构中CO2 和O2 之所以能与A结构内的CO2 和O2 进行气体交换,依据的原理是 。
(3) B中的CO2 含量比A中的含量 ,O2 的含量比A中的含量 。
三、实验、简答题
16.下图表示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图中的“2”吸入气体,通讨“3”呼出气体。
(1) 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矮一点 。
(2) 以下问题假定实验装置是正确的: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和 。
(3) 从中可得出关于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 。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1)
【点击要点】
1.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 呼气 吸气
2.呼吸系统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泡 气体交换 一层上皮细胞
3.(1)扩散 (2)肺泡 血液
4.
膈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胸骨
胸腔体积
胸腔压力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收缩
舒张
向上向外移
变大
减小
进肺部
呼气
舒张
舒张
收缩
向下向内移
变小
增大
出肺部
5.氧气 氧化 二氧化碳 能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例l D
巩固训练l (1)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2)< (3)C (4)B
例2 (1)肺、膈、胸廓
(2) 吸气,呼气
(3) 收缩;增大;扩张;减小
(4) 舒张;减小;回缩;增大 解析:对照人体呼吸系统组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模型中玻璃管、玻璃管的分支、气球,橡皮膜、钟罩分别相当于人体的气管、支气管、肺、膈、胸廓。比较A、B可以发现:A中膈肌收缩,膈膜下降,肺处于扩张状态,此时胸腔内的气压要比外界小,气体由外界进入肺部,根据吸气和呼气时膈肌和肺的特点,以及气流流动方向可以确定B为呼气状态,A为吸气状态。吸气时,肺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的气压相应变小,气体便被吸入。相反,呼气时,肋间肌、膈肌放松,使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助弹性恢复原来的体积。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变大,气体被排出。
巩固训练2 低 bc
【跟踪演练】
1.B 2.A 3.A 4.D 5.C 6.D 7.D 8.A 9.B 10.C l1.B 12.D
13.呼吸道 肺
14.(1)吸气 下降 收缩 降低
(2)呼气 上升 变小 升高
15.(1)肺泡 毛细血管
(2)气体扩散
(3)多 少
16.(1)2和4
(2)无色(无明显变化) 乳白色
(3)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2)
点击要点
1.动物的呼吸:昆虫呼吸作用产生的 被碱石灰吸收,管内 变小,指标向 移,而对照实验中指标不移动。实验证明:

2.碱石灰的组成: 和 ,作用是 ,写出反应方程式: 。
3.植物的呼吸实验分析:
(1) 把吸干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2) 观察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 ;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 。
(3) 这个实验说明: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有 生成,并释放 。
4.呼吸作用
(1) 化学方程式 ;
(2) 意义: 。
课堂讲练
例1 对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能释放出来
B.呼吸作用属于分解反应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巩固训练1 下列哪些活动所需能量只能来自植物呼吸作用的释放( )
①矿物质的吸收 ②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③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2 右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随着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巩固训练2 某同学为了证明蝗虫也要进行呼吸,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1) 蝗虫身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 __。
(2) 蝗虫的发育不经过下列哪个阶段(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3) 观察甲、乙两装置中红色水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小明将该实验结果的数据用下图来表示,但还未完成,请将它补充完整。
红色水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开始时
10分钟后
甲装置
9.0cm
4.6cm
乙装置
9.2cm
9.1cm
①甲装置中,红色液滴为什么会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
②乙装置中,从数据分析,红色水滴有细微移动,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跟踪演练
1.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在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测量窖内氧气的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氮气的含量
2.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晚上
C.有光的情况下 D.昼夜
3.动物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占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汽
4.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任何部位 D.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5.呼吸作用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 )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能量
C.与光合作用保持平衡
D.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6.俗话说“水多会把植物淹死”,主要原因是( )
A.水太多,植物会胀死
B.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被淹部分缺氧不能呼吸
7.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与甲瓶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两瓶均用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塞严,置于温暖的地方,几小时后看到的现象是( )
A.甲瓶温度下降,乙瓶温度升高
B.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
C.甲、乙两瓶温度都升高
D.甲、乙两瓶温度都不变
8.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填空题
9.呼吸是生物体吸进 ,呼出 ,即生物体与空气之间 的过程。
10.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 与氧反应,最终生成 、 ,同时释放 ,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这是一种 氧化。
11.呼吸作用在 进行。一切生物体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它为生命活动提供了__ __。
12.右图为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_ 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_ _ 。
三、实验、简答题
13.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 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 的速率还是释放CO2 的速率?

(2) 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14.学生活动: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将前一天由实验小组长准备的实验材料拿出来,如图所示。按要求实验:
(1) 观察塑料袋内壁有 产生,说明

(2) 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水
现象,说明 。
(3) 打开塑料袋用温度计测量袋内温度,观察到 ,说明

(4) 点燃的蜡烛放入装有绿色植物的瓶中,观察到 ,说明

结论:植物与动物一样,也能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思考:为什么要将材料放在暗处处理?植物的呼吸在白天进行吗?
提高班习题精选
1.验证种子有呼吸作用时最好选用( )
A.干种子 B.熟种子
C.萌发的种子 D.刚收获的种子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右图所示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量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4.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
(1) 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
(2) 试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中的O2 要进入到体内某细胞中,则O2 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而如果体内细胞中的CO2 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
5.如图是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 A图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瓶中缺少 ,所以不能支持燃烧。
(2) B图中试管内原来澄清的石灰水变 ,是因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大量的_ ___积累在袋内,而这种气体可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是_ ___变化。
(3) 将幼嫩的枝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
6.(2011温州)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1) A装置的作用是 ____。
(2) 如果观察到 ___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 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____。
7.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 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_ ___。(填“吸收O2 的量”或“放出CO2 的量”)
(2) 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
8.(2011黄冈)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设计图A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___ _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其主要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 __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
(2) 装置图B中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据此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因为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请你大胆地推测普利斯特利随后可能探究的问题是 。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2)
【点击要点】
1.二氧化碳 气压 左 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NaOH) 氧化钙(CaO)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
2NaOH+CO2==== Na2CO3+H2O、CaO+H2O==== Ca(OH)2
3.(2)浑浊提高
(3)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水 热量
4.C6H12O6+6O2 6CO2+6H2O +能量 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例l B
巩固训练l C 解析:该题旨在考查对呼吸作用意义的理解,能量有多种形式,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一般只能来自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水分的散失所需能量除呼吸作用释放的以外,更多来自环境的热能。
例2 A
巩固训练2 (1)细胞
(2)C
(3)图示如右
①甲装置中蝗虫进行呼吸,消耗了试管内的氧,产生了二氧化碳,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导致管内气体总量明显减少,压力减小,红色水滴向左移动 ②死蝗虫体内有微生物活动。它们会消耗试管内的氧,产生了二氧化碳,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导致管内气体总量有些许减少,压力变化产生细微变化。红色水滴有细微移动。
【跟踪演练】
1.B 2.D 3.B 4.D 5.D 6.D 7.B 8.B
9.氧气 二氧化碳 交换
10.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缓慢
11.活细胞内 能量
12.甲 吸收(消耗)氧气
13.(1)释放CO2 的速率
(2)左上升右下降
14.(1)水珠 呼吸作用产生水
(2)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温度计略有升高 呼吸作用有热量产生
(4)蜡烛熄灭 瓶中氧气含量极低
在暗处是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在白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有,为了防止实验干扰。
【提高班习题精选】
1.C 2.D 3.C
4.(1)肺 肺泡 布满毛细血管,管壁具有弹性
(2)大于 大于
5.(1)氧气
(2)浑浊 二氧化碳 化学
(3)充分积累呼吸作用的产物
6.(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干扰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C装置等(答出一点即可),
7.(1)吸收O2 的量
(2)遮光
8.(1)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变浑浊 气孔
(2)合理即可,如老鼠能为植物的生存提供原料吗